来源:人民日报

张希良(左二)和同学们观看模型计算。
信息图片
张希良近照。
我们的记者,何玉柱
打开列
8月23日,以"节能减碳,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不久前,全国碳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线上交易。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从摸索研究、规划设计,到试点勘探,正式启动,需要克服哪些挑战?取得了什么样的突破和创新?
从此,生态版推出了"自然之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系列报告,走近那些不断努力实现碳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家,倾听他们为实现双碳目标所做的努力,在那些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中推动绿色发展。
雨过后,清华校园格外安静,走到设计独特的宝蓝楼,看到楼房被蓝色的波浪包围,太阳能光伏板的外墙点缀着绿色植物——这座独特的节能建筑,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所在地,也是国家碳交易系统整体设计技术专家组组长,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办公室主任。
处理您的日常工作,为国际学术会议录制演讲视频......虽然是暑假,但张西良还是很忙。
开拓进取 -
"没有捷径,只是大量的研究来一点一点地改进程序。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网上交易。为此,这几天,张希良特别忙。
2013年由北京市发改委委委委带领团队承担北京市碳排放交易试点重点体系研究任务,2015年成为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组长。张希良的办公室里,写着浓密的大麻配方白板、厚厚的证书、使用结果证明等,都一点一点地记录着他多年来和碳素市场。
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调研还处于起步阶段,用张希良的话说,"一切都在'摸索'。"
"前后有40多家企业在运行,从了解每个企业的主流产品、碳排放、减排潜力,到企业领袖交流配额分配标准、方法......"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使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认可配额分配方案,张西良团队对企业进行一个企业调研,一个又一个方案。
"起初很难,很多人对碳市场没有概念。"这是一个从头开始的过程,但这也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张回忆道。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大量的研究,一点一点地改进程序。慢慢地,我们的方案设计逐渐应用于北京碳市场试点建设,然后我们承担了全国碳市场的整体设计任务。"
其中,张希良最引以为傲的是团队对碳市场设计理论的创新探索。"碳市场理论起源于国外,尚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有效的碳市场。建设中国的碳市场,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张希良解释说,"这样,为了尽量减少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同时也起到了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张希良团队在碳市场关键要素和核心框架设计等研究成果中,经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整体设计采用,该团队还荣获第八届科研卓越奖一等奖。
这已经不是张希良第一次从事这样的开创性工作了。2004年,张西良作为专家起草专家组的主要领导之一,参与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起草工作。他告诉记者,从梳理文献到推论,从基层调研到留学,团队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可再生能源法(草案)专家的建议。"能够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国家立法,使我深刻感受到该国对能源转型的重视,并增强了继续探索这条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张希良说。
协作 -
"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合作,更多的结果,更多的人"
除了书,张希良书柜里摆放最多的是照片。
"这些是我的学生。这以前是热研究的,本科是来学习财务管理的,我们以前曾参与起草可再生能源法,还特聘了一名法学博士后专业......"说到学生,张希良充满了自豪感。碳减排涉及从各行各业的企业到不同的技术,以及复杂的金融和法律知识。因此,在张希良看来,碳减排研究、团队合作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张希良的学生不仅来自不同的专业,毕业后去的范围很广——有的进了政府相关部门,有的进了企业,有的有自己的企业。"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我的学生总是特别关注'低碳'和'绿色'。"碳减排远非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可以做到的事情,"张说。毕业后,这些孩子可以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碳减排做出贡献,从而影响更多人的参与,这是非常好的。"
从一个人,一个团队,到更多的人,更多的地方...多年来,张希良带领团队与其他机构合作研究,出国留学交流先进经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低碳能源技术,从发明创新到大规模商用,需要国际合作、更多智慧和更广阔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多成果,造福更多人。他说。
转型 -
"只要有需求,我们的研究就在那里"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所是张希良学习和工作20多年的地方。1993年,张希良来到这里,从邱大雄教授和顾淑华教授那里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我最钦佩和影响我的是学院里的这些老先生。他们都有家庭的情况,愿意为国家奉献自己,也希望为国家的发展做点什么,但在个人荣誉方面从不介意。这是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引导着我。"张希良说。
"为国家需要做点什么"——这就是张希良20多年来一直努力做的事情。"当我上大学时,我们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处于相对能源短缺的状态,特别是在农村。张希良回忆道,于是他选择从事农村能源研究工作。
2004年,由于张西良参与了《可再生能源法》的起草,可再生能源成为张希良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张希良开始更加重视国家能源转型。到2009年至2020年,单位GDP的CoH2排放量将比2005年降低40-45%,到2015年将下降到2005年,每年下降60-65%,到碳峰,碳中和目标,以及全国碳交易市场,张西良的团队一直参与研究和示范,"可以说,多年来国家赶上了许多重大能源事件, 这让我们感觉更像是一种使命感。"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和责任。只要有需要,我们的研究就在那里。"我们没有一个大团队,但我们有自己的感受 - 也就是说,试图为国家气候治理提供研究项目,并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专家文件
张希良,1963年出生,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所教授。现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重点研究团队"能源管理与气候政策"团队负责人。
他致力于能源低碳转型和气候变化政策的研究,是可再生能源法(草案)专家起草专家起草专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也是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组长之一。2020年,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总体方案研究成果荣获第八届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