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将迎来四部印尼电影的放映,让北京观众一睹印尼的光影世界。其中一场名为《照看隔壁商店》(Looking After the Next Door Shop)的会议是脱口秀喜剧明星兼导演欧内斯特·普拉卡萨(Ernest Pracasa)的作品,以一个印尼华人家庭为背景,作为平民喜剧的核心。《加利和拉特纳》是1970年代末印尼电影的经典翻拍版,将音乐元素融入到这个现代爱情故事中。《甜蜜20》翻拍自韩国电影《怪奇物语》,和杨紫山版的《甜蜜20》一样怀旧。传记片"Kaltini"专注于印度尼西亚妇女解放的历史,名人故事可以追溯到过去。这四部电影是在过去两年中拍摄的,涵盖了几种类型的印度尼西亚电影:喜剧,青年,浪漫,传记以及几代本土明星,如Rano Carneau,Shirley Xanafia和Tajik Safira。通过这些电影,可以看到当今印尼主流电影制作的标准,可以生动地呈现印尼当代生活的面貌。

甜蜜20岁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国家,在东南亚首屈一指。尽管其电影业的繁荣仍然有限,但其人口基础确保了印度尼西亚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票房市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去年印尼的年票房已经突破3亿美元,但电影市场规模数字并不能直接与国家电影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传播和接受度挂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尼电影院被好莱坞电影"占领",并放映了几部电影, 虽然关注本土问题和历史经验,反映了本土制作和国外产品近年来与本土观众竞争的有效尝试,可以产生更有效的共鸣,但海外对这些作品的认可和认可仍然非常有限。
作为地理意义上的群岛之乡乃至"万岛之岛",印尼人口众多,多民族混居,该岛辐射广阔多样,与不同地区的生活文化不同。由于发展不平衡,印尼电影产业集中在雅加达及周边地区,一方面内容比较单调,另一方面国内发行也非常困难。
事实上,地理和种族多样性应该能够为电影提供表达和呈现的空间。首都雅加达是西爪哇的一座水与马之城,而度假胜地巴厘岛则依靠旅游业和一切精神,而其他岛屿则提供了中国观众不了解的景观。例如,在距离巴厘岛不远的"檀香岛"松巴岛上,近年来著名的"女性西部片","玛丽娜的杀戮四人组"(或"复仇女人")。这部电影曾在北京和上海电影节上放映,是年轻的印度尼西亚女导演莫莉·苏阿(Molly Sua)的作品。她借用了《利松巴岛》的空旷景观、小马、砍人头战斗战利品的传奇传统,勾搭了意大利西部片或《惊心动魄的头颅》等新西部片,自由、浪漫,不乏喜剧、轻盈演绎的女性复仇故事。其中,沙漠山脉的景观仿佛在中美洲,呈现出与热带雨林截然不同的东南亚想象。导演苏阿(Sua)称这部电影为"沙爹牛仔"风格,它确实用那种让世界变得平滑的电影类型包裹了印度尼西亚的本土感觉。
玛丽娜的杀戮四人组
看似少数,不同类型的东南亚电影其实已经闪耀在世界艺术电影舞台上很多年了,阿皮卡、拉夫达兹、门多萨等成熟的导演都处于活跃期,每年都有更多的年轻创作者被电影节引入,为世人所熟知。印度尼西亚的电影传统更加繁荣,但每年都有几部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展出。例如,印尼华裔导演埃德温(Edwin)凭借其处女作《盲猪想飞》(The Blind Pig Want to Fly)获得釜山新浪潮奖和鹿特丹金虎奖(Rotterdam Golden Tiger Awards)提名,第二部电影《动物园明信片》(Postcards from the Zoo)入围柏林电影节主要竞赛单元。前者以印尼华人三代人的故事为背景,回顾1998年前后的骚乱历史,隐约让观众恍惚地看到这片土地的历史痛苦和身份问题。后者更多的是实验性的梦想,用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一个在野生动物园长大的印尼女孩,如何与马、虎、长颈鹿一起长大,也在水疗工作中回归人类社会,是柏林一部非常好评的作品。
然而,"墙外开花"是一种常见情况,在国际流通网中一直受到电影的关注和好评,不一定能被国内观众认可,而拍摄的印尼电影,被认为是印尼电影作品不一定是印尼人创作的。例如,流行的大屠杀纪录片"杀戮"实际上是由定居丹麦的美国导演约书亚·奥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撰写的。热门动作片《突袭》(The Raid)结合了国际声誉和票房成功,由驻印尼的英国导演加雷斯·埃文斯(Gareth Evans)执导,尽管他展示了印尼的武术文化和当地警察匪徒的故事。当然,《惊奇》的成功主要离不开导演搭档,青秀男明星,武术强悍的Iko Uais,这部真实、紧张、复古感的惊悚片,融合了香港警察匪帮和好莱坞大片风格,吸收了印尼格斗类Casilla的特点,暴力镜头又一种极致的审美,非常能刺激观众肾上腺素分泌, 在北京的几场展览都很难找到门票,没有座位,算作印尼新时代动作类型的巅峰。
撒旦的奴仆
凭借庞大的电影市场,印尼电影业与中国电影产业有着许多联系,并且正在不断探索本土电影的可能性。除了《惊喜》等高端动作片外,本土喜剧、恐怖片在东南亚也有很大的市场。Joc Anwar是一位年轻的天才,曾出演过《盲猪想飞》,执导过《心灵的复制》,并入选了《威尼斯地平线》,他被吸收到主流行业,编辑了2017年最受关注的《撒旦奴隶》。这部以伊斯兰为主题的恐怖电影改编自1982年的同名经典电影,创下了黑马的票房纪录,不仅是印尼恐怖片的赢家,也是多年来本土电影票房史上第四高的,是当地故事风格的胜利,尤其是翻拍的本土老片。
|张耀轩
2018年9月21日 北京青年报B8版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