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河说:恶魔是上海的一位电影文化工作者,影评人,很久以前因为王晓峰的推荐关注他的博客。自2009年以来,他一直在博客上撰写年度十大中文电影书籍,这项工作似乎不是由第二个人完成的。
本文精选了2011-2014年4年电影书推荐,授权发行,如需转载请联系魔师。
有人会问:电影看不出来,为什么要去看电影?
因为很多你看不下去的电影都是垃圾,一本好的电影书会帮你分辨出什么是垃圾。
2014年十大电影书籍
板丝孔 1927
2014年中国电影修复活动之一是挪威国家图书馆赠送给中国电影档案馆,用于发现和修复挪威的潘丝洞,这是一部1927年的电影,一直带有淫秽的标签,多年来一直被认为在中国电影史上已经失传, 而恢复的喜悦,通过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放映与观众和学者分享,也通过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放映与观众和学者分享,也是根据世界图书出版公司Pansi Cave 1927将这本书传递给尚未有过的粉丝。有机会看电影或已经看过并想知道更多。
本书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划的藏书,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次将放映、研究、教育三大电影档案的基本功能相结合,制作出首本具有国际水准的电影资料馆研究书籍系列。除了汇集了平时难以拿到手的中国电影史专家在看过真正的"盘丝孔"之后,新一轮的电影史书写,还重新镌刻了当年上映的《板丝孔》一期的珍贵特刊,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寻找巴洛克和禅宗之间的电影空缺
王志勤自称是电影文本实践者,诗意的片名暗示了他明确的定位和无法归类,与他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的电影书《寻找巴洛克与禅宗之间的差距》形成鲜明对比。在互联网上阅读过他精彩的电影文章的粉丝们将从这本关于他最受尊敬的两位导演小津义弘和马克斯·奥菲斯的专著中获得更多。
该书分为前中三系列,原主编漫无边际地触及了两位导演的技巧特点,中小编如俄耳甫斯电影独白提出话题,再编纂的是讨论"秋刀鱼味"和"倾倒城市到海花"的题材, 作为占据了整本书一半以上的剧本,这篇论文以画面、蒙太奇、叙事三步走的层次渐进,对两部电影做了非常有启发性的观察,全文不是简单的单向阅读,而是电影理论、美学、哲学等多行的,耐心和雄心壮志地尝试发展出一种开创性分析的中国写作, 这部电影在电影中读得很多,在中国年轻的电影学者中几乎不是第二名。
香港电影2013
香港影评人协会成立近20年,已出版38本电影书籍,这两部作品都失去了中国各种官方或民间影评人团体的几个部分。一年一度的《香港影评》系列是其标志性作品,而随着总编辑的换人,今年的《香港电影2013》(从原标题中去掉"影评"一词)是保持高度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产物,在书的框架和编排上更加周到,形式甚至与影片的意图相对应,反面和侧面布局文字, 內容持續堅持香港的主觀性,因此在電影演績上展現出與內地不同的視野,這本書所要做的就是試圖打開一扇通往香港電影的新窗,這正是許多內地媒體和影評者所視而不見的。
雷·哈里豪森的电影概念艺术
或许是内地电影市场的热潮,随着相关行业也开始做一些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雷哈里豪森的电影概念艺术》出版的后浪潮电影系列就是这样一本奇特的书。
Harry Howson,作为启发了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蒂姆·伯顿和约翰·拉塞特等斯皮尔派画家的一代视觉效果大师,他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奇迹,但他在普通观众中并不高调,而且电影的草稿也一般只出现在电影制作中,所以介绍这个介绍其电影概念的豪华图画书是一种极大的勇气, 当然,让读者了解不熟悉的电影人以及事物,这是电影图书出版的职业。
郑裕雄的电影
加拿大学者凯瑟琳·罗素(Catherine Russell)的《郑广史的电影:女性与日本现代性》(2008)系统地梳理了日本电影制片人宋浩(Hiroshi Sung)在世时制作的67部现有电影,罗素还指出,成惠电影是日本现代性的关键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该书的译本被收录在总编辑黄文杰的《青云厅》系列中,该系列此前曾是《对话比利·怀尔德》等知名书籍,今年又增加了黄文杰自己翻译的《无人是孤岛:侯孝贤的电影世界》等。
作为《华语世界》第一部关于程玉玺的专著,这本书既有电影诠释,又有语境化进入文化研究层面,译者张汉辉(网名连成)曾翻译过《小津》、《日本恐怖电影》。像《日本电影》这样的书因此熟悉日本电影和文化,今年也是他翻译的爆发之年,除了这本书,还有《日本电影大师》和《胡锦轩》和《神奇女侠<>》两种译本。
视听
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法国学者米歇尔·西昂(Michel Sion)的名著《声音》,今年,他的另一部杰作《视听》在长波电影学院系列出版。本书探讨了声音的工作原理和提高感知能力,而Sheon则通过三种聆听模式的呈现,将声音从画面中带走,让观众意识到,所见的很多所谓图像其实都是从声音中构建的幻觉,伯格曼开场七分钟的蒙太奇作为总结性的视听分析,五个关键点展现了对电影的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这本书的后面是锡永专门为这本关于听觉和视觉的新书写的100个概念名词的附录。
中西风马牛
这几年,我们遇到了坚持讲真话的中国电影学者齐志(吴迪),通过《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电影》、《江文前世:鬼魂来了》、《揭开中国电影,读文革电影》,在他的介绍中,我们又出现在一本名为《中国与西风马牛》的书中, 但我们从未发现这本神秘的书出版于2004年。2014年3月,该书的10周年纪念版由Backwave电影学院发行,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
原来,这本书记录了齐琦在国外教书时的旅行,以及他在提供"中国文化与中国电影"选修课时与外国学生的课堂经历。该课程通常涉及一部自制电影(通常是主题电影),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其中双方完成了东西方文化的有趣冲突。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段落和可笑的观点,让读者从前所未有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甚至这些段落也可以直接成为短片制作的好素材,因为它们的人物少,对话巧妙,空间单一。
宽阔的灰色黎明
四年前,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李洋发表了一篇名为《失落文化史》的文章,翻译了《莱昂内尔的过去》,四年后,他几乎做了同样的事情,发表了一篇文章《眼睛的伦理学》,翻译了合著者《宽容的灰色黎明》。后者与东北师范大学的一群学生一起汇编,包括包括福柯在内的九位法国哲学家的18篇关于电影的文章,其中包括高层建筑的哲学经验,以及关于视觉,运动和真理之间关系的讨论,如《狂喜》等单一作品,以及访谈和对话。 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内部连接。这或许就是李扬作为该书主编想要达到的目标:电影理论不应该成为人文研究的孤岛,它应该与哲学和美学进行对话,融入当代思想的潮流。
梦想书
费里尼在1960年代开始了五年的心理治疗,并养成了记录自己梦境的习惯,这些梦是费里尼梦境的集合。这本书的出版是曲折的,花了十年时间解决法律问题,直到2005年出版,2012年中央汇编出版社出版了八本原创大小的"梦书"豪华版,印刷精美,但没有翻译中文,所以它只能作为图画书阅读。2014年1月出版的普通的32页《梦书》解决了这个问题,或者说《梦书》,让读者通过文字窥视费里尼独特、富有想象力的梦境,但画作也因布局的缩减而模糊,所以对于费里尼的粉丝来说,打开的书《梦书》的大小如乔乔, 不可或缺。
世界电影史
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的《世界电影史》是一本关于电影史的权威书籍,也是一本广受好评的大学电影教科书。2014年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原版第二版的新译本(对第一版进行了大量修改,增加了从1980年代到21世纪的世界电影的概述)。曾编辑过《重访希区柯克》和《电影诗学》等重要电影书籍的周斌,是重庆大学安迪分校的负责编辑和教授,他的整本书厚了数千页,其翻译、插图、笔记等都经过了全面升级,使其成为2014年电影书中的重大努力。
2013年十大电影书籍
与比利·怀尔德交谈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笑声的电影书,每一页都有一段美妙的文字和珠子。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是两届奥斯卡获奖导演和三届最佳编剧,他与卡梅隆·克劳(Cameron Crowe)进行了交谈,后者希望他客串出演自己的电影《甜心先生》(Mr. Sweetheart),在与怀尔德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对话后,他自己也成为奥斯卡最佳编剧。虽然这本书希望以"特雷弗·谈话希区柯克"的形式出现,但克劳并没有遵循怀尔德的生活时间表,而手推车的好处是,在任何时候都有惊喜,其中一些是克罗蒂更精明的,比如他最近读了汉弗莱·鲍嘉儿子关于他父亲的传记,以及他引用了奥黛丽·赫本所说的鲍嘉的评论, "她很好,就让她拍26",然后问更狂野的人他怎么想。怀尔德关于编剧的11条黄金法则应该贴在每个中国编剧的办公室墙上。
揭开中国电影,阅读文革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教授齐志撰写了《1949-1966: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电影》和《江温的一生:鬼魂来了》的最新文章集,在大陆要么被杀,要么被删节,就像他之前的两本书在台湾出版一样。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对电影史的讨论,从《军事训练传记》到1996年长沙会议的影响等话题来讲中国电影史,第二部分影评为《黄金大道》、《晴天》、《春苗》、《破天》等文革电影进行专读。正如凯在序言中提到的,他在电影的一些学术会议上遇到的一些学者都是新愤世嫉俗者("以个人的得失为中心,以体制内外的好处为半径,没有罪恶的力量,做不间断的圆周运动"),但他总是能够选择在一本书中说出真相, 他的勇气和辛勤工作令人钦佩。
帕索里尼通过
关于帕索里尼的中文书籍太少,虽然有少数,但在翻译和视觉上存在局限性,而娜奥米·格林的帕索里尼电影作为主要讨论内容的"电影异端"只从台湾流传出来,并且已经绝版多年,所以接下来的两卷900页传记杰作成为了一场及时的雨。除了对帕索里尼一生的详细描述,包括他与费里尼等人的融合,以及他悲惨的私生活外,书中还通过大量帕索里尼的诗歌让读者了解他的政治和创造性的变革思想,或者说他是一个从一开始就不同的类型,这部电影只是他易手的工具之一。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
虽然这本书写于近四十年前,但今天读起来一点也不过时,相反,它可能是作者达德利·安德鲁斯(Dudley Andrews)所读过的最清晰,最复杂,最易于理解的电影理论读物之一,只有不到两百页的篇幅供读者概述自两大代表性人物阵营诞生以来的电影理论和理论本质。新阵营,在引言中他也以统一的四个理由进行比较,这不仅打开了各派系的理论壁垒,也激发了读者做出不言而喻的比较。如果有人仔细阅读这本书,他会发现文本背后的论点充满了漏洞,当他看到冯七时不值得反驳。
杜奇峰与香港动作片
目前,香港电影研究,其实主要是杜奇峰的电影研究,之前出版的《银河影像难以想象》等书都有各种遗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广播电影系主任张建德的英文著作《杜奇峰与香港动作片》与这些书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是一部相当严谨的学术著作,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都是西式的,因为这本书在2007年,所以对杜其峰电影的分析止步于《流放》。这本书也引人入胜,例如,张建德认为杜其峰的作品可以被称为"九龙黑片",然后通过作者的自我实现来对抗类型电影和香港电影业。这本书的译者是熟悉的译者黄源,他翻译过《这只是一部电影:希区柯克》、《特雷弗:我一生的电影》、《好莱坞的剥削》、《在黑暗中醒来:罗杰·埃伯特的40年选择》等知名电影书籍,也因为他对杜奇峰电影的热爱和专业精神, 这本书也是在他的翻译下阅读的,仿佛直接用中文写成,充满了阅读的乐趣。
电影研究导论
该书涵盖了电影与社会,电影文本,其他形式,电影和身份,涵盖了电影研究中几乎所有重要主题。通过详细的介绍,丰富的宏观旁线介绍,为介绍电影研究领域应用最重要的理论工具和批评方法提供了一条路径,每一章都有详细的电影作为例子,书中甚至DVD的花絮内容作为一种对作者理论的延伸的介绍, 让人们广泛思考。由于邀请了一些国外知名学者来写,所以这本书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能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自己的比较。
我心爱的雷内,费里尼和其他人
台湾影评人李有骊(即李有信,2006年改名)影评人生涯40年,当年写的"坎城威尼斯电影节"是粉丝的向日葵宝藏,这本书是他二十年来的第一篇影评,691页厚,9个类别,是台湾影评的代表性总结,它跨越了时代的经验,使这本书特别有意义。近20年来,台湾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非常低谷,剩下的文章值得影评人仔细阅读,李唠叨是永不放弃的守护者。书中既有大师杨德昌等人,又画了几天新导演的作品影评,李玉娜琪在海峡两岸的影评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因为他不回避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在文字中反复的谈话和个人兴趣以及令人惊喜的过去, 而他的影评最终出现在他最喜欢的费里尼、蕾妮和奥黛丽·赫本的电影中,你可以从文本中获得各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你完全不同意他的一些想法。而他真正的洞察,确实可以在导演本人的话语之间,就像他写《化学城再来》开场的意向一样,导演陈传星也佩服。
声音
电影是画面和声音的艺术,这本宏伟的书,通过对声音现象的分析,让读者了解声音在文学、音乐和电影中是如何运作的。文学杰作中对声音的不显眼的描绘和电影中声音的使用已成为作者米歇尔·西昂(Michel Sion)唯一分析的主题。比如《西部往事》的开场声音段落,在书中有精彩的讨论,当你看电影的时候,你会不会意识到苍蝇是卡在枪管里的,在某个时候也在听我们说话?
电影、形式和文化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分析电影形式和结构的实用教科书工具书,更希望通过对电影的基本介绍,读者可以像思考文学一样认真地思考电影,所以它也是一本关于内容和语境,历史和商业的书, 即使读者觉得电影是一种娱乐商品,了解它的机制也很重要,因为读完之后,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电影可以娱乐你。
该书此前已出版中文版,这次是其第三版的最新中文译本。上一版只有六章,后来又扩大到九章,增加了数字时代新的技术和美学变化,增加了镜头、剪辑、类型研究、三个情节分析等章节,几乎与一本新书完全相同。此外,随附的CD-ROM也进行了大量更新,因此容量已从CD扩展到DVD。这本书的译者是董澍,也许更出名的是他的网络名字,谋杀电视。
除了在2013年翻译这本书外,他还出版了博客集《木乃伊防腐指南》,创办了电影网络视频教学项目《电影公众高等》,以不同形式参加了另外两个电影播客,并出现在《南方都市报》开立的电影专栏中,在《东方早报》上撰写影评, 对于上海国际电影节做部分影评工作,运营的imoviegoer网站也为迷彩网提供了内容,几乎全方位,可以称为2013年影评人。为了让《电影、形式与文化》的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书本所附DVD的内容,他还特意制作了一个图形pdf描述,以方便读者。
重温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从一名艺人变成了英语评论界的作家,这要归功于特雷弗在1960年代的"特雷弗谈话希区柯克"和罗宾伍德的"希区柯克的电影"(该片以为什么希区柯克应该被认真对待的案例开始),他们特别对摇头丸的辩护产生了预言性的影响。由于罗宾·伍德(Robin Wood)在1980年代去世之前,由于版权关系而对希区柯克的几部作品的讨论在重新打开这本书之前被环球影业买下,因此当评论家在1970年代重新审视希区柯克经典作品时,这是对伍德的书的引用。在他的书中,伍德展示了一位优秀影评人的优点:以优雅的风格捍卫他珍贵的作者,以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提供各种阅读和理解电影的方式。而这还只是《重访希区柯克》一书的前半部分。
这本书的下一章包括伍德关于十多年后希区柯克电影的文章,从新的角度评估希区柯克。据他自己说,在撰写本文时,他是一个没有政治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在写作时,他是一个受过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洗礼的人文主义者。因此,《重访希区柯克》不仅构成了对希区柯克电影的系统分析,更是影评人自我进化的见证。这本书的中文版由翻译过《黑胶卷》的徐占雄翻译,译本和书中的影评一样,堪称典范。如果只推荐2013年出版的一本电影书,那么这本就是。
2012年18部主要电影书籍
2012年华语电影图书的出版比往年更加旺盛,一些以前几乎难以想象的书籍出版和即将出版,给人一种繁荣和衰落的感觉。再加上马加萨老师推出了他的十本福利书,其中有的都是跟作者的选择重复的,而作者原来十大实际统计有11本书入选,所以,考虑到今年可能是中国电影书的一个特殊拐点,所以原来的十到十八,18本书的16个不定点, 最后两个是今年最推荐的。
中国当代电影:互补与反思
中国影评人协会名誉会长罗轶君曾任《电影艺术》杂志副主编,享年86岁。因为他的书《中国当代电影:互补与反思》花了三年时间出版(涉及敏感人群),罗老自费在香港出版了这本书,并愿意免费送给国内读者(只要邮费可以付,就要的方式)。
导演 小津一郎
日本电影学者小津义彦(Yoshihiko Ozu)以全新的视角写了一本重要的书,译者周玉定量之前曾翻译过广受好评的《小津安一郎的游记》一书,加上全国最佳电影剪辑师周斌担任主编,质量保证。
香港影评2011
香港影评人协会系列之一,每年一个,这个回顾系列在2006年和2007年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但自2010年以来它已经死了,到2011年,这本书对作者来说更加令人兴奋,主要是因为它自信地找到了香港的主观性。想想南方都市报2011年《华人电影传媒大奖》评出的一本书,其实不是纸质版,而只是在应用商店里卖......
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
这是一本重新审视电影的书,作者将电影置于文化现代性的框架中去理解和解释。
60时尚
《中国学生周刊》的影评版块影响了香港电影业的一半,而这本书汇集出版了这些1960年代的影评人,虽然有些影评人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实是一个热血、天真、热情、无辜的影评人。
从传说中的民族到类型的共和国
曼宁是一位低调的电影学者,这本书是他的英文电影论文译回中文文集,也是作者看到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电影最扎实的实力。
双眼的形象
桥本在1950年写了《罗森门》,1952年写了《生命的欲望》,1954年写了《七武士》,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进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编剧行列。这本书是他与黑泽明共事的回忆录。繁体版于2011年11月在台湾推出,大陆简体版于2012年发布。
帝国的屏幕
一本关于1931-1945年侵略战争期间日本电影的书,涵盖了政策,电影,美学,重要历史事件等,是一本填补空白的电影书。
刀和星星
导演徐伟峰的《商光的痕迹》影评,也是作者2012年读过的最好的中国影评。
在电影或想象中的人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an)的着名作品从人类学的角度讨论了电影。
光影运动
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的回忆录写得很好,也很受欢迎。
再见杨德昌
杨德昌逝世五周年的纪念活动,与2011年的《悲痛之城的二十年》一样,是一次采访回顾。这本书计划在2012年2月才出版,并在11月成为一本书。在大陆,规划中同时有完全相同的话题,但到年底还是一片空白。
电影符号学问题
电影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让·米特里(Jean Mitri)晚年的伟大作品分析和重新考虑了电影的符号学。
电影美学与心理学
让·里米特的精彩杰作,是电影理论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台湾影评人法蒂娜说他每天都在读书,任何一页都启发了他,而国内影评人LOOK Pot说的和《电影是什么》构成了《电影旧约书》。
技术与时间
法国哲学家伯纳德·斯蒂格勒(Bernard Stigler)的名著的第三卷,前两卷与电影无关,后者专门介绍电影。
你不属于
虽然很多人已经在2011年11月的"你不属于"电影节上买下了这本书,但这本书还是在2012年1月出版了。这是作者今年读过的电影书中最有启发性的,也是书中仍然反复出现的,书中很多观点都有了感悟,作者甚至通过其中一篇文章,了解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在黑暗中醒来/伟大的电影
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同一个人:美国影评人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这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是非重复的,尽管有些标题是重复的,但写法不同。这两本书举例说明了两位影评人如何适应普通观众,让观众知道好的影评能对他们的观看做些什么,也适合普通影评人、文学评论家和红包影评人(并付钱给他们自制电影播音员),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书中的话: 幸福就是说实话,并确保不伤害任何人(当然,这句话不是伊伯特说的)。
2011年十大电影书籍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塔可夫斯基以前杰出的三本中国书籍是:"雕刻时间",这是塔可夫斯基自己作品的集合,是一代年轻电影制作人的灯塔。第二本书《七个半: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世界》(Seven and a Half: The World of Tarkovsky's Films)是一本包含奥夫塔科夫斯基的另一部专著《时空的轨迹》(The Tracks of Time and Space)的书,并辅以其他散文。第三部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时间在时间:塔科夫斯基日记》,对于许多将塔科夫斯基视为圣人的粉丝来说,这让他们意识到了塔可夫斯基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