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们需要那么多“进校园”吗?

30多年前,我一直记得学校组织了我们的游行。

游行与"示威"无关,而是一场宣传运动,上级要求学校合作。我主要参与过计划生育宣传和"严厉"宣传,不知道同行伴侣还没印象吗?

一大早,全校师生就要上线了,队伍有整整一两英里长,壮观。校长和老师举着大喇叭,在我们面前喊口号,我们每个人都举着一面小红旗,在我们身后重复着口号。我还记得口号里的几个字,什么"一个婴儿戒指,两个结"等等。这些口号,我们学生根本不理解,并不妨碍我们享受游行,毕竟,这比坐在教室里有趣得多。

我们需要那么多“进校园”吗?

用今天的话说,这大概就是"计划生育进校园"。但是,当时这样的活动较少,每年只有两三次,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呢?各种"进校园"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争先恐后地涌现。

交通安全、法制教育、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反恐、反邪教、禁毒、消防、传统文化等等,这些活动进校园就是一张案例卡,有很多看似与学生进入校园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我们拉出来看看几个。

扫黑进入校园。大概受到香港电影《逃学柳树》的影响,三合会的活动为其成员在校园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怕黑恶势力从小渗透,让幼儿园都挂着一条横幅,"玩得早小,黑恶势力就会在萌芽状态下被消灭!"

节能减排走进校园。这么大的任务当然放不开学校,但是,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参与这样一个宏伟的项目,似乎有点扛不住啊。

一个诚信文化走进校园,做廉洁政府小管家的工作。这次活动一般学校不敢回答,但和小学生有多少关系呢?父母当着他们的面收受贿赂吗?

京剧文化走进校园,让小学生接受传统戏曲。这个看起来不错,但是,既然京剧进校园,昆曲、粤剧、粤剧、渝剧、花鼓剧、山歌等进校园,这可不厚这一个啊?

武术进校园,体质强。既然武术可以进校园,打散仗、拳击、跆拳道可以进吗?

我们需要那么多“进校园”吗?

据调查,一个省内通常有20所学校要求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其中近一半要求学生参加三天以上。

文件飞扬,突然要求学生参加展览,突然去参加作文比赛;今天要求看这个节目,明天要求下载那个APP;各种填写表格,问卷调查比较常见。

除了上乘安排进入校园的活动外,各种商家还趁机搭车、将商业行为包装、制作文件,还骑在"进校园"的风车上,隆重入校园入口。

老师很痛苦,家长很累,学生们头晕目眩,臃肿。

活动范围广泛地进入校园,过程繁琐,增加了中小学生的负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在背离其初衷。

学校太大了,很难找到一张安静的桌子。

现在,国家正在实施"双减"政策,学生的课后时间是否更加增加,进入校园的活动会增加吗?

我们需要那么多“进校园”吗?

家长最担心的是,除了文化科目不能进入校园,其他可以进入校园;

不要把"进校园"当成一个篮子,一切都装进了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