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追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作者:丈三千

特蕾莎修女(1910-1997)出生于南斯拉夫,37岁时成为一名修女,1948年前往印度加尔各答,两年后正式成立"慈善使命",为穷人中最贫穷的人服务。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追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56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他促成了以色列与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和平谈判,并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之外一无所有的修女。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追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她的回答是:"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今天,我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者接受这个奖项。"因此,对她来说,把所有这些巨额奖金花在穷人和痛苦上是最自然的事情。

她还要求诺贝尔委员会取消通常的颁奖晚宴。当然,诺贝尔委员会批准了这一请求,并将节省下来的7,100美元交给了她领导的"慈善使命"。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对慈善教会的捐款激增。从那时起,她的职业生涯得到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支持。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追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从小就开始思考生活,12岁时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作为"活着的圣人"的生活。

17岁时,她第一次立志在爱尔兰的劳拉德姐妹学院学习,然后到印度大吉岭学习。27岁时,他一生立志成为一名修女。完成后,地理和历史在加尔各答修道院经营的圣玛丽女子学校教授。

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是如此肮脏,以至于它们在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是出了名的"噩梦城市",而特蕾莎·梅的修道院位于最贫穷和最肮脏的地区之一。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追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在女校和学校的围墙中过着优雅欧式生活的欧洲女人看来,她周围悲惨、可怕、肮脏的环境,瘦骨嶙峋、皮肤黝黑、脱衣服、臭气熏天的乞丐、孤儿、老人、病人和穷人,不仅不该逃避,而且不能忽视:不仅不能忽视, 但必须提供帮助;不仅必须帮助,而且值得爱!

因此,出于对受苦者的爱,出于帮助他们的愿望,她退出了兰黛教会,并为受苦的人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无偿服务,被称为"慈善使命"。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追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她身无分文,只有两个志同道合的修女帮忙,先是在美国医务修女协会学习医疗护理,然后向加尔各答市政府申请在一座旧庙里修建两个房间,治疗被遗弃的危重病人,给予细心的照顾,让孤独和垂死的人在修女的照顾下接受临终关怀, 最后要遵循死者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习俗。

这是慈善教会创立的第一个机构,被称为"纯洁之心"。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追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随后,她建立了一所露天学校,收容失学儿童和无家可归的孤儿,教育他们并找到愿意收养的家。

不久之后,她开始关注麻风病人的处境,这种可治愈的疾病被称为瘟疫,导致病人被周围的人抛弃,心脏的痛苦远远超过身体的痛苦。

特蕾莎为此目的开设了许多麻风病人护理中心,几年后,孟加拉国大城市吉大港的麻风病治愈率达到100%。

當愛滋病開始被視為一種新的瘟疫時,一般市民為了躲避病人,特蕾莎去了歐洲和美國,設立了多個愛滋病收容所,在醫生治療的同時,她和她的修女們提供照護。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追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的雄心壮志是留在十几岁的时候,几十年的辛勤工作,当重病时仍然没有停止,只为世界上最底层和最悲惨的穷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