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谓的画家的电影应该关注绘画还是人物?
作为第七种艺术,电影通常不仅满足于隔壁的绘画艺术,还喜欢消费画布后面人物的故事。
但最近,一位导演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爱文森特》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动画电影奖,但也有人说它太惊艳了,没有讲好故事
他是世界上第一部油画故事片《梵高之爱》的导演,休·韦尔奇曼。
《爱梵高》是一幅很长的油画,因为整部电影完全是由120位油画艺术家创作的。一开始,有5000名油画家为这个毛泽东所以自我推荐。
120位油画家合写,真是个奇迹
在星光熠熠的艺术史上,割破耳朵自杀的梵高曾多次被搬上银幕。
从左到右依次为:文森特·明内利的《梵高》(1956年)、迈克·罗伯的《文森特和我》(1990年)、罗伯特·阿尔特曼的《梵高与西奥》(1990年)、莫里斯·皮亚拉的《梵高》(1991年)、亚历山大·巴内特的《梵高之眼》(2005年)
但在这些电影中,画家梵高的画作只是人物的注脚。有些电影甚至没有放映。
休说:"没有梵高的画,你不可能真正理解梵高。
他之所以模仿梵高的风格,为电影画出每一帧,就是为了让观众看到"梵高的眼睛",看看他看到了什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接近他,了解他,而不仅仅是把他当成一个"孤独、有才华、割耳、有自杀倾向"的餐后谈话。这是休·韦尔奇曼想要的"完美"画家电影。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完美画家的电影"?
画家的电影在三个层面上
在我看来,画家的电影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属于技能的创造。
这样一部电影的导演首先考虑用这部电影呈现一个经典的故事。
奥斯卡提名的梵高(1956)和戛纳电影节提名的梵高(1991)都在这个水平上。
梵高传记(上图)讲述了梵高曲折的生活,梵高(下图)讲述了梵高自杀前的生活
休毫不避讳地说,其实梵高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为了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而不是很好的展示自己的价值。
梵高的粗略素描自画像
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尔(Jacques Lancier)在法国历史研究中达到了诗意解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再也不能用事件绑架名人了。
《画家的电影》孜孜不倦地重述名人的传奇,大多用电影的故事来驱散画家作品的神秘感和艺术性。
跳出梵高系列,雷诺阿也是经典之作。
2012年,法国导演吉尔·布尔多(Jill Bourdo)制作了《印象雷诺阿》(Impression Renoir),这是一部关于雷诺阿濒死创作《沐浴女孩》(Bath Girl)的电影。美丽的摄影构图,就像印象派绘画一样,令人惊讶,但电影使故事硬化了雷诺兹与儿子的亲缘关系。
电影《雷诺阿》中雷诺阿的父子和画家的儿子让·雷诺阿都是法国著名导演。
同样,中国画家电影《画魂》(导演黄启琴)讲述了民国画家潘玉良的传说故事。但看完电影后,我们才能记住的只有巩俐的古典气质。
巩俐在《画魂》中饰演画家潘玉良
于是我们来到了画家电影的二楼。
这属于第一眼光的创造。
虽然这种电影的层次结构仍然是基于故事的,但它们附加了一个需要观众破解的艺术代码 - 绘画隐藏在故事文本中。
朱莉·特梅尔(Julie Temer)的《弗里达》(Frida,2002)使用经典的叙事技巧,将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与弗里达的画作相匹配。
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弗里达一生中的关键事件:车祸,婚姻,流产,失恋,同性恋。她的自画像也承载着她对自己、对国家、对两性之爱的思考。
弗里达的原画"头发切割者的自画像"和电影"弗里达"被修复
德里克·贾曼既是导演又是前卫画家。因此,在他的"卡拉瓦乔"中,垂死的卡拉瓦乔噩梦的视角成为我们回顾他每幅画作的切入点。
这部电影并没有放弃这个故事,这些片段充满了对性、酒精和暴力的热情,是贾梅对卡拉瓦乔的热爱的艺术。
卡拉瓦乔的原画"带一篮子水果的男孩"和电影"卡拉瓦乔"的海报。
当迈克·李(Mike Lee)的《特纳先生》(Mr. Turner)上映时,这位画家的电影已经开始远离传统的叙事。
这部电影使用基于章节的回溯来讲述特纳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的生活故事。这些剪辑并不都是光荣的。特纳的七种激情和怪癖被风景如画的风景摄影冲淡了。
上图为电影《特纳先生》的构图和基调,下图为特纳的画作《韦茅斯》
总之,在导演的第二层,一方面是遨解故事,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绘画的艺术性。他们根据绘画设计情节,用摄影构图构图创作临沂原作,在电影中注入自己对画家的艺术诠释。宝贵。
但不要忘记,我们还有第三个维度。"亲爱的梵高"在这里。无论前一部电影如何还原这幅画,都不是一步到位的终极。
《爱梵高》:一部直接用绘画拍摄的三级画家电影,每一帧都是一幅画
到这个水平,
创造者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偏执狂。
如果前两层的导演能把画和电影做到"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第三层的导演就可以做到"一加一等于一"。在他们手中,绘画和电影有一种"合一"的化学反应。
在我看到梵高之前,我以为只有卡洛斯·舒拉(Carlos Shora)的《波尔多欲望天堂》(Bordeaux Desire Paradise)和彼得·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的《夜游》(Night Tour)做到了这一点。
波尔多欲望天堂和夜游
两部电影都以舞台灯光效果和油画风格为特色。
作为画家的主人公,戈雅和伦勃朗出现在一个虚幻的场景中,产生了布莱希特式的分离感。他们不真实的言行也带有某种象征意义,阻止观众捕捉到清晰的故事情节。
波尔多《欲望天堂》中的戈雅就像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一个角色,在梦境、记忆和幻觉中来回旅行。故事的情节在戈雅的画作中缝合在一起,戈雅成为了自己的画人。
戈雅的女神,阿尔巴公爵夫人
公爵夫人出现在电影中
影片中的老戈雅,当他回忆起过去时,居然走进了自己的画里。这个完全不真实的场景是索拉在戈雅的真实生活的超现实表现。
戈雅走进画中
在《夜巡》中,伦勃朗甚至对着镜头讲述了他与妻子的恋情,就像录制电视节目一样。伦勃朗还不时在平台上与他未来的女儿交谈。女儿像巫师一样预言了伦勃朗未来的悲剧。
这部电影采用了高度实验性的戏剧布局。除了一些场外场景外,整部电影几乎完全是在一座四窗厂房里拍摄的。演员说话的回声清晰可闻,充满剧中手法的手感。
上图为伦勃朗的《夜游》,是电影《夜巡》的还原版。
有了这些优秀的先例,梵高只在油画风格上获胜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特别是,它也以自己的方式逃脱了叙事的束缚。
这部电影由公民凯恩以新闻调查的形式进行,像伪纪录片一样探索真相。但它的虚幻戏剧显然是虚构的。
探索故事真相的"记者"是邮递员的儿子阿尔芒·罗林(Armand Rawlin)。他想知道为什么他父亲的朋友梵高自杀了,并踏上了寻找梵高之谜的道路。
梵高的原画《阿尔芒·罗琳的肖像》与电影《爱梵高》印罗因
洛林问起酒店老板的妻子,加彻博士的家人和渔民,她在梵高的一生中一直与梵高保持联系。他们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描述梵高,甚至是矛盾的。
这部电影还在这个难以捉摸的叙事中推测了导致梵高自杀的每一种可能性。最后,随着唐·麦克莱恩(Don McLean)的《文森特》(Vincent)的创作,问题被纳入梵高画布上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
有一篇简短的评论《亲爱的梵高》——《杀戮回忆》风格的艺术电影!"
这部电影确实给观众一个"杀戮记忆"式的结局。
在星空之下,你会发现结局如何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梵高的痕迹,以及他眼中的美丽和神秘。
但是,消除我们对"自杀"和"割耳"的好奇心,我们是否有动力去探索梵高的作品呢?
这是导演休·韦尔奇曼(Hugh Welchman)向观众提出的问题。对于他自己来说,在狩猎之后,他对梵高的热爱开始了。
可以说,《爱梵高》是画家与导演之间爱情的结晶,也是绘画艺术与电影艺术第一次真正实现"水与奶的融合"。
作者 魏伟
由鲸鱼编辑
本文在冒险电影cinematic中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