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5月12日地震10周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开封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光荣传统,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四川省汶川地震灾民的关心和支持,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为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记者回访文川地震经历,目击。
用行动写一首英雄的赞美之歌
5月11日,回想起10年前的震灾现场,46岁的岳树珍依然在视线之中。2008年,他脱下制服,找到军队的首脑,要求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地震救援。他的行动感动了领导和同志们,他成为了一支抗震救援队,跟随部队到特约志愿者,与原部队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乘飞机前往灾区的第一线。
岳树珍当时正在前往离震中非常近的四川省绵竹市,受灾情况是可以想象的。面对灾难,岳淑贞日以继夜地工作。"不仅仅是救灾令让我这样做,而是发自内心的共鸣和本能的呼唤,总是想着如果我再坚持一会儿,我可能会再救一个人。十年后,岳淑贞仍然记忆犹新,内心深处的思绪。
在黄金救援72小时后,岳树珍跟着原军同志,一分钟没睡,没吃一顿热饭,每人只有一瓶矿泉水,两袋方便面。从此,他就坚定了一个信念:今生,做公益事业!
岳淑贞
结束抗震救灾工作,岳树珍更加坚定了在灾区的信心。"10年来,我一直能够坚守公益的前线,因为我一直都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大爱感动、鼓舞人心的。回首10年前,岳淑贞说出了自己的声音。
10年来,岳树珍一直坚守在公益前线,累计行程近10万公里,参加组织各类助学、助残、尊重老人、环保活动500余次。
不仅是月树地震,10年前在地震救灾现场,活跃于开封的许多数字。
地震发生后,我市卫生系统首次派出医疗队到灾区抗震救灾,随后组织医疗队和卫生督导队对口支援江油市的灾后重建。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为救死伤者写了一首又一首歌。
"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一座被废墟掩埋的城镇和城市。但爆发出痛苦的是成熟的温暖。5月11日,记者见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5中央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赵鹏飞。十年前,赵鹏飞一行来到四川省绵阳市,在临时医院日夜治疗伤员。
在第一线救灾中,还得提到开封市消防队抗震救灾突击队员。地震发生后,许多官兵要求到前线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市消防大队选拔了35名体质好、有救灾经验、组织信赖的精干部队,组建抗震救灾突击队,一夜踏上灾区征程。
HTC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工原料的化工企业,工厂内大部分房屋倒塌,影响严重。2008年5月14日,突击队员救出了一对在公司家庭大楼里被埋葬了77个小时的夫妇。此外,突击队员们用手挖,用工具计划,经过九个小时的救援,在5月15日晚上将被埋葬90个小时的另一群人成功营救。当时,救援现场,充满了化工厂泄漏气体的刺鼻气味,再加上紧张的工作和炎热的天气,团队成员随时都有被吸烟的危险。在那次事件中,救援工作还是一刻没有停止,很多人都成功获救。救援、突击队员头盔上的"开封大火"四个字,深深地印在灾区人民心中。
跨越远方的深厚友谊
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江油城的新闻,岳灿都会特别注意。在他看来,在江油市工作的这段时间尤其值得注意。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市明确提出了"大兵上军、精兵参战、除难、完成任务"的工作目标,成立了六个建设援助工作组,并迅速进入了实施阶段的工作。
施工期间,灾区处处处于危险之中,中小型余震、山体滑坡每天都在发生,只有我市帮建的队住宿才能到施工现场300米左右的路,而且有两座危险的桥梁,3座危险房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再加上蚊虫叮咬和对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团队成员的安全始终受到严重威胁。即便如此,每个人都在建立援助方面做得很好。
河南建江油中原爱社区
在市建设项目质监站工作多年的岳灿,2009年来到江油市,开展对口建设助工工作。在江油市一年多的时间里,岳灿吃苦耐劳,企业过硬,坚持原则,以优良的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被河南省同行支持江油市恢复重建前线指挥部作为河南省同行帮助建设先进人才。在他看来,开封给本土带来了很多变化,完成的硬件的质量和数量是看得见的,背后的精神更加动人。
开封建设者有"三讲":专场讲政治,讲大局,讲感情。开封的建设者面临着气候不适应、食物和远离亲人的困难,也坚持日夜拼搏,"5加2""白与黑"的工作。他们以江油城为家,倾注了不少心血,两地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表现出极大的爱和互助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10位尊贵的开封农民日夜躲藏家人,第一时间向抗震救灾前线送去救灾物资。他们送来的材料被成都抗震救灾指挥部称为"0001救灾物资"。这10位尊贵的开封农民都来自我市香府区陈柳镇的李正庄村。
李明当时是村委会主任,现在拥有一家店铺。他告诉记者,2008年5月12日,他们在电视上得知四川省汶川市发生地震的消息,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尽快赶到灾区,把急需的物资送到那里。
2008年5月13日晚,李明轩、李明生、侯洪军、侯武、侯传、侯传明、李玉轩、李明泉、李明军、李凤基10位农民讨论隐姓出户,用一辆满载价值19000元的卡车980盒方便面和100块矿泉水, 只靠一张地图,义人一夜之间就向四川汶川的方向走去。一路上,10名农民为了尽快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的第一线,轮流开车在中间不敢有半耽搁。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他们提前把方便面和矿泉水放在车里,饿了就啃方便面,口渴了喝矿泉水。
李明前回忆说,在剑门关服务区,他们暂时决定吃一顿稳稳的"生活餐",没想到只有一辆车,地面摇晃了几下,有强烈的余震。经过10人讨论决定,是一起死去,说什么也得把食物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2008年5月15日凌晨0时,他们到达不到10分钟后就建成的成都国家抗震救灾捐物点,被告知他们是全国第一个运送救灾物资的人。成都一位李姓副市长来向他们递交了一张"0001"的"5月12日地震验收证书"。"他仍然感到遗憾的是,我们本来打算在运送救济物品后拯救人们,但由于条件原因,他们无法这样做。采访最后,李明轩坚定地说:"如果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就走。"
四川汶川地震关爱社会各界的心,开封人迅速转向捐献、捐血、献血等方式,用爱心支持灾区。
在党政机关,2008年5月14日,市政府市委、市政府通知市政府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号召大家积极行动,献出一份爱心。截至2008年5月16日12.m,市政府已捐款129.4万余元。在农村,2008年5月14日晚,在东郊十里路村"两委"小组的组织下,村民和党员积极行动,自愿向地震灾区捐款,全村共捐款2021.75元...
据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各级卫生部门和市红十字会迅速动员社会力量为灾区捐款,募捐资金共从社会各界筹集到361.8万元。
在捐款现场出现了不少动人的场面,一位老人带着100元的积蓄走进了捐款箱;一个5岁的孩子拿着自己的存款罐,将积累的养老钱放进捐款箱;在社会积极贡献的同时,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党专项费"的方式,向灾区伸出援手,奉献爱心。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截至2008年5月22日,全市党员3891人缴纳"党专项费"1431016.30元。
开封汶川心来亲
"大地突然撕开了裂缝......兄弟姐妹们在全国上下,白人士兵,人民的孩子和士兵,携手并进,我们在一起......灾难终将过去,黑夜终将过去,明天依然是灿烂的阳光!2008年5月15日,由河南大学师生创作并拍摄的国内原创抗震救灾MV《我们在一起》在优酷、新浪、土豆等多家知名网站上广为关注。《我们在一起》由大学党委宣传部青年教师朱世新、艺术学院研究生王安军、和大艺术学院教授梁元轩共同创作。他们就这样向汶川地震遇难的同胞表示深切慰问,希望与灾区同胞一起重建一个更好的家园。
MV我们在一起的截图
5月10日,现任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的朱世新回忆说,汶川地震发生后,她正坐在办公室里,脑海中浮现着地震灾区的照片。不到一个小时,她就写了《我们在一起》的歌词,并找到了王安君的作曲,当天19点左右的歌曲创作出来,我们听这首歌的感觉既温暖又振奋人心。这首歌,在学校宣传部门、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等领导和师生的支持下,仅用了三天时间创作和拍摄完成的MV,上传到网上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朱世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些学生拿着《我们在一起》光盘赶到开封火车站,到开封到四川方向的每班火车上发行光盘,要求他们去四川灾区。
自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在捐款支持灾区的同时,我市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向四川汶川地震灾民表示慰问、关心和支持。
2008年5月19日是全国四川省汶川地震灾民哀悼日。警报响起,警笛声响起,人们站在烈日下,观察着四川方向的片刻寂静。
2008年6月14日,开封市援四川抗震摄影展在大良门风景区广场举行,由市立艺术摄影学院主办。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少摄影师和广大摄影爱好者纷纷拿出相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接下来感人而难忘的瞬间。
为了支持地震灾区,帮助灾区学生顺利入学,河南大学对四川地震灾区启动了高考政策:为15名四川考生录取,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他们第一次顺利入学;来自河南大学、开封大学等高校的学生自发组织烛光祈祷活动,手持心形蜡烛,向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那里,
只有灵才能永远存在。
汶川开封社区抗震救灾
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感动了我们,
这种触摸将转化为力量,形成冲击力,
助推开封发展!
全媒体记者刘阳康楠报道
编者按:孙景杰
开封每日ID: kfrbwx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阅读开封日报电子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