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不钓鱼",似乎势在必行。近日,为确保保护区全面撤出,江苏省推进长江流域禁回工作小组3个工作组,分别派出太湖、洪泽湖等水站进行监管。
近日,为保护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第12号公告,决定今年10月1日撤销太湖渔业生产者的捕捞权,撤销捕捞许可证,相关证书将予以取消。渔民将获得相应的补偿。
这也意味着,太湖之滨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15个区(县市)49个专业渔村(社区)的5370艘渔船上的1万多名渔民将告别数十年的传统渔业。
据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太湖渔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晓林介绍,除了40万亩太湖保护区外,还有第三方机构对太湖渔业资源进行评估,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渔业政策。太湖渔业的捕捞时间、规模和捕捞方式都将发生很大变化。
每一种鱼都消失了
都预示着生态恶化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一颗明珠,太湖是夹在高层建筑之间的湖泊,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湖泊。其中,渔业已成为太湖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
太湖丰富的水生资源一直是渔民的生计来源。据历史统计,太湖盆地已有107种。"五六月,我们先用小网钓银鱼,再在秋天做拖网捕李子白虾,10月以后,我们可以在丝网下钓到一些大鱼。湖州的吴兴人,老吴人在太湖捕鱼近40年,他记得早年在湖中还有很多河鳗、蛞蝓,偶尔还能钓到几条河豚、鲭鱼。
然而,在2003年,环保主义者发现,长江流域独有的物种在太湖盆地已经消失。"当时是一个不错的鱼市,有人用特殊的丝网钓鱼。在老吴的记忆中,许多以前常见的物种在1990年代中期消失了。
三年前,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太湖的鱼类不到50种,其中一半以上在几十年内消失了。原属太湖的鲱鱼、鲱鱼、蛞蝓、鳗鱼等自然种群也主要依赖人工放生。
仅自2009年以来,太湖鱼节已连续十年释放了超过6亿种渔业幼苗。今年,太湖盆地预计将再释放1.2亿条有效鱼类,如蛞蝓和白蛞蝓。
消失的不仅仅是鱼,软体动物对水环境更加挑剔,消失得更快。根据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数据,太湖曾经有20多种软体,而四年前常见的还不到10种。
每种鱼类和蜻蜓的消失是整个湖泊生态变化的标志。
大坝建设、污染和捕鱼都威胁着太湖鱼
在鱼类研究人员看来,栖息地占用、水污染和过度捕捞是渔业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比较历史上记载的鱼类名录,太湖中已经消失的物种很多都是洄游鱼类。它们通常在春天在长江中产卵,当夏天河水泛滥时,生长的鱼苗和成年鱼游回湖中寻找更多的食物。但这种长期形成的繁殖习惯正在被人类活动所改变。
自1958年以来,太湖沿通江河口修建船闸,然后继续挖掘溢洪道、建设湖堤等水利工程,造成鱼类洄游渠道堵塞。武汉大学水电学院水生态研究所所长常建波曾公开采访过长江流域的大量通江水道,只有少数几个可以去的湖泊是鄱阳湖和洞庭湖。
滥捕是加速渔业资源衰退的又一"罪魁祸首"。几年前,太湖渔业管理办公室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显示,太湖释放的鱼类(俗称"鱼"),蛞蝓、蛞蝓和挠嘴蛞蝓(俗称"太湖白鱼")大部分在2岁以下,表明当年才释放的物种基本被逮捕。
高步进网也是太湖捕鱼的主要捕鱼方法,两张网合在一起,近2公里长的捕鱼范围,在短时间内水下"一网打"。近年来,太湖渔业管理办公室一直在减少高阶网的捕捞时间,但在从9月6日到捕捞结束的25天内,高步网渔获量占湖泊总数的60%。
湖泊生态变化的背后是渔业产量的激增。2009年至2015年,太湖渔业产量从4.3万多吨增加到5.6万吨,年均增加1941吨。去年,太湖渔业产量超过72,000吨,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除了过度捕捞,很多渔民还在谈论太湖的水质变化。
在一艘宜兴高网渔船上,55岁的渔夫老千还记得2000年初的湖面。"它太脏了,岸上到处都是油和绿藻,连鱼都闻到了。在一次最委屈的场合,给他买鱼的鱼贩拒绝付钱,因为旧钱有柴油的味道。
到目前为止,太湖一直是国家重点治理流域之一。太湖盆地联合编制的水质评价显示,1987年太湖表面有机物污染仍为1%,1993年后,太湖呈现出完全富营养化的趋势。太湖盆地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因生态服务(指生态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而退化。
全面禁止捕鱼已成为恢复太湖生态的最佳选择。
太湖渔业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对于即将实施的十年禁渔太湖禁渔,太湖渔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太湖渔业,是江苏省保护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决定。但是,退出并不代表长期禁渔,今后将对非保护区水域进行研究,制定科学利用地表规划,发展扩散渔业,有组织捕捞。
浙江海洋大学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渔业的扩散可以通过人工育种苗放到太湖,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捕捞渔业生产。
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即1990年代在浙江省周围海域曾经生产近50万吨的无针乌贼近50万吨。21世纪初,研究团队和潜水员在舟山发现了一小串鱿鱼受精卵,通过研究人类育种技术,于2005年进行了增殖释放实验。时至今日,浙江人无针鱿鱼资源已从灭绝中反弹至5000多吨。
浙江省淡水渔业研究所副所长玉林强调,禁渔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形成不同年龄段的人口结构,"就像人类社会一样,有老人、大人、儿童会平衡。"
未来,太湖渔业的捕捞方式、时间、规模可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渔网的网目尺寸和规格将得到规范,捕捞时间将根据鱼虾的生长周期和种群规模的科学安排,通过时限机制,发展更加科学有序的捕捞。
"鱼虾很多,寿命是一两年,不钓也会造成浪费。太湖渔业管理办公室表示,将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太湖渔业资源进行评估,以专业渔业公司的形式开展有组织的太湖水产品捕捞。
原生林很幸福,现在养鱼的意识越来越强。"多花一公斤白蛞蝓可以吃掉40公斤蓝绿藻。他说,在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是为了维护太湖盆地的生态健康。
(原标题"太湖曾经有20多种软体动物,而四年前常见的软体动物不到10种 自1993年以来,太湖一直呈富营养化趋势,太湖为什么退却来抓我们还能吃太湖鱼?"原作者陈仁飞。编辑:陆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