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莲是我国四大传统莲子之一,其年产量已达到全国莲花总产量的60%,作为湘潭县的核心产区已成为全国莲花集散地,国内荷麦配送67%,湘潭县莲子产业链总产值已近100亿元。未来,湘潭县将立足优势,抓住机遇,树立标杆,瞄准全产业链产值翻番,艰难前进的目标。
立足优势,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湘潭县湘莲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湘潭县是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国务院授予湘潭县"中国香莲乡"称号。到2020年,湘潭县种植子莲10万亩,收购加工贝壳莲花10万多吨,每年出口额约占全国的30%,整个产业链总产值达到99.88亿元,占全县年生产总值的19.94%。
产地为国产亚莲花品种。湘莲起源于中国原来种植的单瓣古莲花。湘潭县是湘莲产区的优势,具有传统优势品种"寸三莲花"。自1983年以来,湘潭县的研究人员就利用"寸三莲花"与福建建联杂交,培育"傅丽莲"。1997年,湖南省科协将"寸三莲"壳载长征火箭进行航空育种,随后培育"太空莲花"。近年来,为应对品种产量下降和腐败影响,湘潭县设立"寸三莲"原有种子田400亩,通过不断选矿净化,培育"寸三莲1"。目前,优化"太空莲花36"产量较高,已成为行业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同时,为了加强全省优质种子资源保护,湖南也在继续推广湘潭"寸三莲花"和衡阳"乌连"。
长江湖区中下游"饱满"。为提高莲田有机质水平,采用轮作机制,湘连种植逐渐延伸到长江中下游湖区。湘潭县湘连协会会长胡云轩说,作为湘莲种植技术高地,湘潭县每年都有大量湘潭人携带种子到湖北、江西等湖区租地种植莲花,收获后运回加工和销售。湘潭县湘连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显示,2018年湘潭县经营主体在外建立了20多万亩的湘连基地。而益联公司负责人佟刚表示,湖区土地出让成本为200~300元/亩,湘潭县也不例外。未来,企业将重点培养专业农艺师,提高省外亚莲花种植规模和标准化水平。
国内莲花交易中心。湘潭县花石香莲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莲花交易物流中心,拥有800多家店面,3万吨分散仓储仓库。据了解,湘潭人除了在出租土地上种植贝壳莲花外,每年7月至9月,湘潭县加工主体派采购人员到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购买贝壳莲花。联美食品公司负责人温建平表示,2021年湘潭香莲壳莲花浮籽率在4~5%之间,收购价格涨至10元/斤以上。湘潭县科技局数据显示,2021年,湘潭县19家监管企业加工壳莲花有望达到84万吨。此外,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湘潭县湘连出口价格稳步上涨。2021年1-7月,湖南省联子出口量达982.59吨,同比增长13.41%,联子平均出口价格达到51.35元/公斤,比全国平均出口价格高16.01%,同比增长11.37%。
抓住机遇,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湘潭莲花子产业的发展正在迎来更好的机遇。莲花产品的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惠及农业产业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更加成熟,湖南开放平台建设不断加快,外贸水平稳步提高。
"消费者需求"促进"补货链""强链"。湘潭"寸三莲"莲花蛋白含量高于18.70%,在国内莲花中居优势地位。2021年,香联成功入围"湘九味"中草药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据了解,湘潭县正在加紧"寸三莲花"原有种保护,每年可提供40万粒种子,后续还将开辟差异化销售渠道,提高"优质优价"鉴定。"互联网+"技术加速了莲子市场细分的进程,尤其是富含氨基酸和含糖的鲜莲花蓬很受欢迎。湘潭县农乡局数据显示,2020年湘潭湘联在网络平台的销售额达到2.4亿元,其中冻莲鹏连续两年售出1000万元。同时,湘潭县香莲深加工产业链也在延伸。广州酒庄在湘潭县设立厂家,采用"寸三莲花"生产莲花馅料,并开始开发莲花糖水饮料,兴宏湘联公司、亿联公司等企业推出纯原浆莲花酒,红毛香莲公司计划通过荷花皮或莲花壳提取花青素,推出保健品。
金融工具增强了风险抵抗力。湘连是省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目标之一,农民保费占比超过50%。鉴于地块气候小对香莲产量的影响较大,传统灾害保险作用有限,农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仅覆盖面积的30%。据了解,湘潭县湘连种植保险集中于自然灾害等保险费用保险种类,在农民面临价格周期风险和分担行业收益增值比重有待提高。国内贝壳莲花市场价格有四到五年的周期法。红毛祥联负责人何海祥表示,壳莲花的收购价格从2016年的每公斤12元下降到2019年的6元左右,现在正升至10多元。"如果壳莲花的购买价格低于每公斤8元,种植者将赔钱,"湘潭县委常务副主任赵永光补充道。从长远来看,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是湘潭莲花子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稳定种植者的收入。此外,莲花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具有一定的期货属性,加上苹果、红枣、花生、猪等农产品期货近年来一直上线,未来还会有土豆、辣椒、葵花籽等农产品期货上市。如果配备农产品期货快车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对冲价格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莲子的流通,从而促进湘潭湘联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开放高地"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去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逆势而上,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中国对东盟的莲花出口量将同比增长113.42%。其中,湖南湘联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30%,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国内市场产销规模明显高于海外市场,未来海外市场有很大的扩张潜力。湘潭县湘联协会会长胡云轩表示,湘连出口贸易受汇率波动影响,企业主体更倾向于做国内市场。随着湖南加快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试验区建设,湘潭莲花产业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场迎来了重要机遇。有专家建议,湘潭联子产业可以探索扩大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新市场,可以加强与湘商会的合作,重点拓展台湾、新加坡等重点市场,同时大力发展有机产品,通过中欧类拓展欧洲市场。
树立标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拥抱行业发展机遇,加快自身行业转型升级,是关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是基础。农产品分类体系的完善,将有助于规范种植加工环节,进而促进产业上下游的标准化,增加产业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吸引产业投资,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据了解,湘潭县负责起草和完善行业标准(NY/T1504-2007 lotus),并于2019年制定了地方标准(DB43/T439-2019地理标志产品:祥联)。从全国来看,每个产区、每年壳间莲花浮选率指标不同,没有统一的壳挂莲花收购标准。此次走访发现,湘潭县企业主体的发展水平不同,在分工上千粒重指标也不尽相同。为加快形成统一标准的市场,湘潭县正在推动建立"政协大企业主体"标准执行监督机制,允许企业标准高于,但不能低于标志性。据湘潭县委常务副主任赵永光介绍,湘潭县大型企业主体正在逐步建设联子标准仓库。
数字化是引擎。"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农业信息和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发挥决策精准、布局高效的优势。其中,数字化的核心是客观反映市场指标,即标准商品的价格。据了解,目前湘潭县湘连业务主要交易集中于线下。未来,随着湘潭联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数字交易平台的建设将更加必要,不仅要提高市场交易的透明度,提升政府监管效率,还能保证行业上下游交易更加顺畅。
品牌是关键。产业价值的提升取决于区域公益品牌的建设,通过品种培训、品质提升、品牌建设、行业和市场共识,提升莲花种子的市场意识,不断打造品牌影响力匹配产品质量。湘潭县香莲协会会长胡云轩表示,湘潭县正在开展湘潭县统一标识工作,后续还将与政府部门合作制定《湘潭县质量监督监督规程》,统一产品质量,同时,还将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打击诈骗,规范莲花产品的价格范围。据介绍,湘潭亮源有限公司和亿联公司等企业更注重品牌建设,探索动画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分析师 张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