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蓮是我國四大傳統蓮子之一,其年産量已達到全國蓮花總産量的60%,作為湘潭縣的核心産區已成為全國蓮花集散地,國内荷麥配送67%,湘潭縣蓮子産業鍊總産值已近100億元。未來,湘潭縣将立足優勢,抓住機遇,樹立标杆,瞄準全産業鍊産值翻番,艱難前進的目标。
立足優勢,堅實的産業發展基礎
湘潭縣湘蓮已有三千多年的種植曆史,湘潭縣是産業的支柱産業之一。1995年,國務院授予湘潭縣"中國香蓮鄉"稱号。到2020年,湘潭縣種植子蓮10萬畝,收購加工貝殼蓮花10萬多噸,每年出口額約占全國的30%,整個産業鍊總産值達到99.88億元,占全縣年生産總值的19.94%。
産地為國産亞蓮花品種。湘蓮起源于中國原來種植的單瓣古蓮花。湘潭縣是湘蓮産區的優勢,具有傳統優勢品種"寸三蓮花"。自1983年以來,湘潭縣的研究人員就利用"寸三蓮花"與福建建聯雜交,培育"傅麗蓮"。1997年,湖南省科協将"寸三蓮"殼載長征火箭進行航空育種,随後培育"太空蓮花"。近年來,為應對品種産量下降和腐敗影響,湘潭縣設立"寸三蓮"原有種子田400畝,通過不斷選礦淨化,培育"寸三蓮1"。目前,優化"太空蓮花36"産量較高,已成為行業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同時,為了加強全省優質種子資源保護,湖南也在繼續推廣湘潭"寸三蓮花"和衡陽"烏連"。
長江湖區中下遊"飽滿"。為提高蓮田有機質水準,采用輪作機制,湘連種植逐漸延伸到長江中下遊湖區。湘潭縣湘連協會會長胡雲軒說,作為湘蓮種植技術高地,湘潭縣每年都有大量湘潭人攜帶種子到湖北、江西等湖區租地種植蓮花,收獲後運回加工和銷售。湘潭縣湘連産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顯示,2018年湘潭縣經營主體在外建立了20多萬畝的湘連基地。而益聯公司負責人佟剛表示,湖區土地出讓成本為200~300元/畝,湘潭縣也不例外。未來,企業将重點培養專業農藝師,提高省外亞蓮花種植規模和标準化水準。
國内蓮花交易中心。湘潭縣花石香蓮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蓮花交易物流中心,擁有800多家店面,3萬噸分散倉儲倉庫。據了解,湘潭人除了在出租土地上種植貝殼蓮花外,每年7月至9月,湘潭縣加工主體派采購人員到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等地購買貝殼蓮花。聯美食品公司負責人溫建平表示,2021年湘潭香蓮殼蓮花浮籽率在4~5%之間,收購價格漲至10元/斤以上。湘潭縣科技局資料顯示,2021年,湘潭縣19家監管企業加工殼蓮花有望達到84萬噸。此外,國家海關總署資料顯示,湘潭縣湘連出口價格穩步上漲。2021年1-7月,湖南省聯子出口量達982.59噸,同比增長13.41%,聯子平均出口價格達到51.35元/公斤,比全國平均出口價格高16.01%,同比增長11.37%。
抓住機遇,增強産業發展動力
湘潭蓮花子産業的發展正在迎來更好的機遇。蓮花産品的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化,消費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惠及農業産業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金融服務農業産業發展更加成熟,湖南開放平台建設不斷加快,外貿水準穩步提高。
"消費者需求"促進"補貨鍊""強鍊"。湘潭"寸三蓮"蓮花蛋白含量高于18.70%,在國内蓮花中居優勢地位。2021年,香聯成功入圍"湘九味"中草藥優勢産業叢集建設。據了解,湘潭縣正在加緊"寸三蓮花"原有種保護,每年可提供40萬粒種子,後續還将開辟差異化銷售管道,提高"優質優價"鑒定。"網際網路+"技術加速了蓮子市場細分的程序,尤其是富含氨基酸和含糖的鮮蓮花蓬很受歡迎。湘潭縣農鄉局資料顯示,2020年湘潭湘聯在網絡平台的銷售額達到2.4億元,其中凍蓮鵬連續兩年售出1000萬元。同時,湘潭縣香蓮深加工産業鍊也在延伸。廣州酒莊在湘潭縣設立廠家,采用"寸三蓮花"生産蓮花餡料,并開始開發蓮花糖水飲料,興宏湘聯公司、億聯公司等企業推出純原漿蓮花酒,紅毛香蓮公司計劃通過荷花皮或蓮花殼提取花青素,推出保健品。
金融工具增強了風險抵抗力。湘連是省級農業保險财政補貼的目标之一,農民保費占比超過50%。鑒于地塊氣候小對香蓮産量的影響較大,傳統災害保險作用有限,農民參與保險的積極性不高,僅覆寫面積的30%。據了解,湘潭縣湘連種植保險集中于自然災害等保險費用保險種類,在農民面臨價格周期風險和分擔行業收益增值比重有待提高。國内貝殼蓮花市場價格有四到五年的周期法。紅毛祥聯負責人何海祥表示,殼蓮花的收購價格從2016年的每公斤12元下降到2019年的6元左右,現在正升至10多元。"如果殼蓮花的購買價格低于每公斤8元,種植者将賠錢,"湘潭縣委常務副主任趙永光補充道。從長遠來看,農産品價格指數保險是湘潭蓮花子産業發展的必要條件,特别是穩定種植者的收入。此外,蓮花具有較長的保存期限,具有一定的期貨屬性,加上蘋果、紅棗、花生、豬等農産品期貨近年來一直上線,未來還會有洋芋、辣椒、葵花籽等農産品期貨上市。如果配備農産品期貨快車的發展,一方面有助于對沖價格風險,另一方面有助于蓮子的流通,進而促進湘潭湘聯産業迅速做大做強。
"開放高地"拓寬了産品的銷售管道。去年以來,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逆勢而上,東盟首次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中國對東盟的蓮花出口量将同比增長113.42%。其中,湖南湘聯年出口量約占全國的30%,主要出口到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國内市場産銷規模明顯高于海外市場,未來海外市場有很大的擴張潛力。湘潭縣湘聯協會會長胡雲軒表示,湘連出口貿易受匯率波動影響,企業主體更傾向于做國内市場。随着湖南加快内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加快建設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非經貿深度合作試驗區建設,湘潭蓮花産業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場迎來了重要機遇。有專家建議,湘潭聯子産業可以探索擴大人民币作為交易貨币的新市場,可以加強與湘商會的合作,重點拓展台灣、新加坡等重點市場,同時大力發展有機産品,通過中歐類拓展歐洲市場。
樹立标杆,引領行業轉型更新
擁抱行業發展機遇,加快自身行業轉型更新,是關鍵。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品種培育、品質提升、品牌建設和标準化生産。
标準化是基礎。農産品分類體系的完善,将有助于規範種植加工環節,進而促進産業上下遊的标準化,增加産業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吸引産業投資,實作産業規模化發展。據了解,湘潭縣負責起草和完善行業标準(NY/T1504-2007 lotus),并于2019年制定了地方标準(DB43/T439-2019地理标志産品:祥聯)。從全國來看,每個産區、每年殼間蓮花浮選率名額不同,沒有統一的殼挂蓮花收購标準。此次走訪發現,湘潭縣企業主體的發展水準不同,在分工上千粒重名額也不盡相同。為加快形成統一标準的市場,湘潭縣正在推動建立"政協大企業主體"标準執行監督機制,允許企業标準高于,但不能低于标志性。據湘潭縣委常務副主任趙永光介紹,湘潭縣大型企業主體正在逐漸建設聯子标準倉庫。
數字化是引擎。"十四五"規劃明确提出,要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農業資訊和數字化水準的提升,有利于發揮決策精準、布局高效的優勢。其中,數字化的核心是客觀反映市場名額,即标準商品的價格。據了解,目前湘潭縣湘連業務主要交易集中于線下。未來,随着湘潭聯子行業的快速發展,數字交易平台的建設将更加必要,不僅要提高市場交易的透明度,提升政府監管效率,還能保證行業上下遊交易更加順暢。
品牌是關鍵。産業價值的提升取決于區域公益品牌的建設,通過品種教育訓練、品質提升、品牌建設、行業和市場共識,提升蓮花種子的市場意識,不斷打造品牌影響力比對産品品質。湘潭縣香蓮協會會長胡雲軒表示,湘潭縣正在開展湘潭縣統一辨別工作,後續還将與政府部門合作制定《湘潭縣品質監督監督規程》,統一産品品質,同時,還将通過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打擊詐騙,規範蓮花産品的價格範圍。據介紹,湘潭亮源有限公司和億聯公司等企業更注重品牌建設,探索動畫形式提升品牌影響力。(分析師 張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