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大量考古文物表明,畜牧业经济的出现晚于农业经济,青海地区大规模畜牧业经济的兴起是到青铜时代卡约文化时期,游牧经济的出现是晚卡约文化时期。①
西晋之前,青海游牧民族的主体是彝族,他们"生活在不透水的地方,其次是水和草,不到五个山谷,为产业生产放牧。""2)、畜牧业发展水平高,仅从东汉时期对夷族人的攻击中,马、牛、羊一下子积累了高达800万头(3)就可以看出。
奚金伟、辽东图古浑迁至甘清地区,随后发展成为"图古洪国",使青海地区的畜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立法"杀马偷马死",使马受到与人同等的高度重视,不仅使马匹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而且还培育了"龙种马"、"青海"、"舞马"等有价值的品种。
唐代时期,以畜牧为主的图古浑和头翁,在中原地区对粮食、丝绸、茶叶、手工艺品等有巨大而迫切的需求,同时,中原王朝由于战争的需要,也需要图古浑和头翁的优秀马匹来装备和丰富军队, 因此,交换贸易势在必行或必要。
在魏代,在城风峪(今指南县,在乡镇的一个村庄钱庄地区)有一个城市交换。
到了唐代,沱瑾占领了吐温河谷,原唐代重要的马田之河曾被列为沱,严重影响了唐朝公马的发展。唐玄宗曾派太玉清王茂忠主持马朝政府,在赤陵(今月山)和沧沱互销市场,用茶叶、丝绸等轻松马匹,以填补军备。安施乱后,头翁占领了右手边,对唐"国马不见了,宰了牧羊人,七马广场的监督就弃了",元而十年(816年)是月份,唐托娃五元纪时也"打得城里马进河"。"4)、这些都是未来"茶马市场"的雏形。(未完成,待续)
————
(1)崔永红《青海经济史》第14页
(2)《后汉书》第87卷《西奕传记》
(3)《后汉书》第65卷《通经》。
(4)《唐顿庄园》第72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