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作者:老房子爱好者

瑞金二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徐家汇路。在1943年交接租界以前名为金神父路(Route Pere Robert)。民国32年(1943年)改名黄山路。1946年,改为中正南二路。1950年,为了纪念革命圣地瑞金,更名为瑞金二路。全长1517米。1907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辟筑,1914年划入上海法租界。当时是上海法租界中部的一条南北向重要马路。沿路多新式里弄和公寓。

瑞金二路上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众多,最有名的当属马立斯花园(今瑞金宾馆),和当时称为远东第一大医院的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近年来考证的韩国流亡志士玄楯寓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诞生地旧址)是一处重要旧址;另外,唐生明公馆,陈伯吹旧居,应云卫旧居,罗家伦旧居,花园坊,金谷村,梅屋庄吉旧居,秦鸿钧金神父路电台旧址,安和新村,巴斯德生物研究所旧址,群贤别墅,明德邨等都是瑞金二路上的主要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所在。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24号

瑞金二路(原金神父路)24号,曾是唐生明(1906-1987,湖南东安,国民党中将,唐生智四弟)在上海的住所。1940年,他奉蒋介石之命到汪伪政权中充当卧底,策反了很多大汉奸,并借日本人之手毒死了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获得了很多重要的情报。这处寓所原是汪伪武汉绥靖公署主任叶蓬的住宅,为了方便唐生明在上海的活动,受汪精卫和周佛海之托,叶蓬将这处住宅送给唐生明当公馆。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唐生明,黄埔军校四期生,林彪的同学,长期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参谋,被视为蒋介石的亲信。唐生明的夫人徐来(前夫是黎锦晖),有“东方标准美人”之称。1940年,奉蒋介石之命,她和女助手张素贞(军统女特务,戴笠的情妇)随同丈夫唐生明被秘密派往南京打入汪伪政府内部卧底并收集情报。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49年,徐来全家迁居香港,唐生明去长沙参加通电起义。1950年秋,他出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参与指挥南下解放两广之战役。1956年,唐生明去北京任国务院参事,徐来也返回北京定居。唐生明是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87年病逝于北京,李鹏、万里、习仲勋、王任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人民日报》刊载出的新华社的有关“唐生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的报道中,肯定他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说他在北伐战争期间就赞同国共合作,四·一二后,“在党处于最困难的时刻,他一度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共产党朋友的同情和支持。”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他曾给予枪枝、弹药和军需物资的支援,保护和营救过起义部队的一些伤员。”并说他对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徐来于1973年在狱中辞世,享年64岁。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26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200000145 陈伯吹旧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26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26号,为陈伯吹(上海宝山,1906~1997,儿童文学作家)旧居。

陈伯吹,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

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

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陈伯老的儿子陈佳洱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并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陈伯老的侄子陈佐洱,也如堂兄陈佳洱一样,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担任过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等职务,在香港回归祖国与英国的谈判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陈伯老的另一个侄子陈佐湟,则是一位誉满东西方的著名音乐指挥家。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26号,也是应云卫(上海,1904~1967,电影导演、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旧居。

应云卫,祖籍浙江慈溪,生于上海,我国早期著名电影导演和戏剧活动家。16岁因家贫辍学,进洋行当学徒,不久与程梦莲等组织化妆宣讲团。1921年冬参与组织上海戏剧协社,为负责人之一。1930年8月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在上海从事左翼戏剧电影运动,1933年导演话剧《怒吼吧!中国》。1934年辞去洋行职务,加入电通影业公司,导演影片《桃李劫》、《梅萝香》等影片,组织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次年任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教务长。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34年春,上海影坛新成立了一家电通影片公司。这是一个由共产党电影小组直接领导的左翼电影公司,由夏衍、田汉负责电影创作,司徒慧敏担任摄影场主任,编导演阵容则由袁牧之、应云卫、孙师毅、陈波儿、王人美、王莹、吴印咸、聂耳、吕骥、贺绿汀等组成。“电通”的首部出品是袁牧之编剧,应云卫导演的《桃李劫》,影片的主题歌《毕业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随着电影的上映,很快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歌曲之一。

1936年,应云卫任上海明星公司二场导演兼场务主任,导演了黑白影片《生死同心》。次年任上海业余实验剧界理事会主席及舞台监督,导演《原野》。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发起组织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中华剧艺社,任上海救亡演剧队三、四两队总队长,执导《保卫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等抗战名剧,组织演出《屈原》、《棠棣之花》、《法西斯细菌》等剧。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国泰影业公司场务主任,导演《无名氏》、《忆江南》等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电影局顾问等职,仍从事导演工作。代表作有《宋士杰》、《追鱼》、《武松》、《周信芳舞台艺术》等。还曾导演甬剧《半把剪刀》。

  

1967年1月16日应云卫在被批斗游街途中,被人推下车致死。

1978年11月18日,上海市电影局为应云卫举行平反昭雪大会,并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应云卫长子应大明教授(1931-2018),是中国儿科血液、肿瘤和临床免疫的领军人物。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39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28 瑞金二路39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39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4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21 上海床上用品公司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40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42号

瑞金二路42号,原法商百部洋行进口部旧址。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南昌路107号、瑞金二路43-61号(单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1-V

地址:南昌路107号、瑞金二路43-61号(单号)

公寓住宅。夏云龙设计,裘谓记营造厂承建,1930年代初建成,砖混结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平面近似矩形,褐色面砖立面,浅色窗套、腰线和檐口,转角及西立面三层有凸阳台,铁艺栏杆。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48弄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86 茂名南路163弄,瑞金二路50号、48弄1~11号、14~18号花园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48弄1~11号、14~18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建于1920年前后,混合结构,二层或三层,红瓦双坡屋面。有独立式、联列式、毗连式等,部分住宅或作局部折屋檐或底层作哥特式尖劵,或作城堡式立面处理。48弄1-4号一层二层有保留完整的木质百叶窗。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5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30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诞生地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50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50号(原金神父路22号),是大韩民国第一、二届临时议政院的会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诞生地和最初厅舍。该楼建于1912-1918年,三层砖木结构,系天主教三德堂的产业,后委托义品地产公司经租。1919年3月,流亡上海的韩国志士玄楯(1880-1968,即“玄牧师”,又名宋元相,三一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通过杜月笙租赁此屋,名义上是他的寓所。

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废除“大韩帝国”政府,设立“朝鲜总督府”。1919年,朝鲜境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3·1”反日起义运动。

1919年4月10日,流亡上海的韩国志士经李光洙、孙贞道提议,同时在杜月笙的安排下,在位于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22号(今瑞金二路50号)的玄楯住所召开由来自韩国各地和海外的独立运动代表29人出席的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临时议政院,作为最高民意机关。

1919年4月11日,又在相同地点召开了大韩民国临时议政院第一届会议。选举李东宁为议长,孙贞道为副议长,李光洙、白南士为书记。

制订《大韩民国临时宪章》十条,决定不采用君主制,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通过临时政府《施政纲领》和政府成员《宣誓文》,确定采取国务总理制,选举李承晚任国务总理,安昌浩任内务总长,金奎植任外务总长,李始荣任法务总长,崔在亨任财务总长,李东辉任军务总长,文昌范(一说申锡雨)任交通总长,秘书长为赵素昂。

由于当选者当时很多还不在上海,遂又选举申翼熙任内务次长、玄楯任外务次长、李春塾任财务次长,鲜于赫任交通次长、曹成焕任军务次长、南亨佑任法务次长,负责各部日常工作。并通过了告全体国民《布告》和告世界各国政府《宣言书》。

1920年12月,李承晚在上海正式宣誓就任大韩民国临时大总统。

然而,由于李承晚既拒绝长时间离开华盛顿,又不愿把行政裁决权交给上海的大韩民国总理,加剧了临时政府内部矛盾。

1921年5月20日,李承晚借口向西方列强呼吁朝鲜独立到华盛顿。他在美国热衷于扶植自己的势力,利用欧美外交委员部的名义抬高自己,并企图切断处境困难的上海临时政府的经济来源。

因此,1925年3月上海临时政府的议政院终于决定弹劾李承晚。

20年代后期金九成为临时政府负责人。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四川重庆(现重庆直辖市);1945年,日本投降后迁回国,成为了今天的韩国。

今天的上海,依然保留了当年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旧址位于马当路302-304,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曾于2003年7月10日前往该旧址参观访问。

大韩民国在上海正式确立废除君主制,成立民国;选举出了历史上第一任总统,第一任总理和第一任所有部长级长官;召开了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代表会议;成立了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个议会;通过了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今天的韩国政府亦以在上海成立临时政府的1919年作为大韩民国的开国元年。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64号

中正南二路(今瑞金二路)64号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的旧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罗家伦(1897-1969),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 。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是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1928年8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1930年5月,罗家伦辞去清华大学职务,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教育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等职。南京大学的校训“诚、朴、雄、伟”,是由罗家伦所提出的。

1949年赴台湾,先后出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国策顾问”、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国国民党史会主任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11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200000133 北万新点心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111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18号瑞金宾馆一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02-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25190000011 瑞金宾馆一号楼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马立斯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瑞金二路118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层数: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17年;保护类别:二类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18号瑞金宾馆一号楼和二号楼(辅楼)

瑞金二路118号瑞金宾馆内有四栋豪华别墅,原为马立斯住宅,系戈登·马立斯所建。戈登·马立斯,是跑马总会董事长亨利·马立斯(1850-1919)之子,1883年4月28日出生在上海。幼年就读于西童公学,13岁时离沪游学全球,1906年,23岁的小马立斯回到上海,亨利·马立斯把地产和报业悉数交给他经营管理,自己则携巨款回英国安度晚年,直至1919年去世。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宾馆一号楼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宾馆二号楼(辅楼)

小马立斯继承家业后,很快成为一名精明的地产商和金融家。他在1920年和1921年还担任了工部局总董,这时,春风得意的小马立斯在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买下地皮,建造了这座英国田园式别墅。花园中还有一组马棚和狗棚。因小马立斯的嗜好酷似其父,不仅喜欢跑马,更嗜跑狗,他的马和狗都是花重金买来的“名牌货”。1928年逸园跑狗场建立的时候,万国储蓄会的董事长法国人司比尔门与黄金荣、杜月笙等集资60万元,马立斯则以100多亩土地折价入股,结果逸园跑狗场就建在他的住宅西侧(现为文化广场),到了赛狗的时候,他一出后门即可进入赛场。现在作为瑞金宾馆医务室的几排平房,就是当年的狗棚,而马棚则改建成了现在的瑞金宾馆2号楼。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47年行号图所示马立斯花园

1924年马立斯将其别墅东北部的三幢楼卖给了日本的三井洋行,自己则住到花园最深处的房子里去了,即现在的3号楼,而1号楼和4号楼成了三井洋行的房产,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老上海又称这儿为“三井花园”。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入租界,英美人士都被关入集中营,小马立斯也被赶出了花园。

当时日军在上海推行毒化政策,设立了一个名为慈善机构的“宏济善堂”,宣扬什么“善堂卖土”,声称将以贩卖鸦片筹集资金来救济灾民,而实际上是为日本军方筹集军费。具体办理“宏济善堂”的大汉奸叫盛文颐,人称盛老三,是盛宣怀的侄子,而他竟恬不知耻地自称是盛宣怀的儿子;那时恰好盛宣怀的三儿子盛同颐英年早逝,他就钻了这个空子。盛老三依仗日本主子做后台,大发烟毒之财,他把江南一带的鸦片经销权,又分包给他的同伙和幕僚蓝芑荪、严春堂等人,专销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地,不仅成了上海滩的“烟毒霸”,而且与军警勾结,雇流氓为打手,垄断了江南和长江沿岸的烟毒市场。而盛老三的贩毒大本营,正是设在这座美丽的花园里。

盛老三还是臭名昭著的“裕华盐公司”的头子,这个公司“统筹”了整个沦陷区的食盐买卖,亦是个日进万金的垄断性生意。鸦片与食盐,一黑一白,全抓在盛老三手上,故他又有“黑白大王”之称。他把家眷都搬进了花园,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居高临下不可一世,连汪伪的财政部长周佛海也曾专程来此看过他两次。他表面上也不愿跟周闹翻,在现在的1号楼宴请过周,还送过周两支上好的古墨,说是可以治疗鼻疾,因为周佛海一疲劳上火就容易出鼻血。

抗战期间常常停电,一停电整个市区一片漆黑,而盛老三的花园里却有自备的发电机。有一年他过生日,街面上黑咕隆咚,而他的园子里却灯火通明。据说他家的痰盂都是金子做的,放在抽大烟榻子上,专供贵客们抽烟时用。他太太手上那足有28克拉的钻戒也极引人注目。

盛老三暴发不义之财,引起了日伪内部的勾心斗角,同时伪上海市市长陈公博为稳定社会秩序,对盛老三的做法也大为不满,三番五次地向日本军部提出取消“宏济善堂”,主张改由南京行政院另设禁烟机构来管理烟毒市场。而日本军方的楠本司令是“宏济善堂”的最大受惠者,为保住自身利益,就以“这是商人的机关,军部无权干涉”为由,一再推托。其实盛老三运烟土的汽车和船只正是向日本军部借用的,因此才能够一路绿灯,通行无阻。如此厚利,岂能松手?陈公博一看上层路线行不通,于是,就使出了“除三害”的一招。他指使林柏生聚集了数千名学生,组成所谓的“青少年团”,一起走上街头,举行“除三害”(即烟、赌、舞)示威游行。

对“三害”的危害性,社会早有公认,所以“除三害”一时颇得人心。1943年12月27日,6000名青少年来到伪市府请愿“除三害”,陈公博装作如梦初醒的样子出来接见,当众答应了3个月之内禁绝烟赌舞,并表示要向日方交涉,收回鸦片公卖之权。他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利用学生向日军楠本司令施压,赶走盛老三。

接着青年学生们又兵分两路。一路开到南市区,冲入“西园”“绿宝”等大赌场,敲敲打打,杀气腾腾,赌客们纷纷狼狈而逃;另一路开到南京路,捣毁了“爵禄”“大沪”等舞厅,吓得全市舞厅全部停止营业。最后两路人马集合一处,把收缴来的烟具和赌具当众烧毁,在全市造成了巨大的声势,弄得盛老三惶惶不可终日。与此同时,日方内部也有出来揭发盛老三的,并涉及海军用军舰贩运鸦片之隐情。如此折腾到1944年,盛老三终于支撑不住而被赶下了台。

不久,日本投降,国民党接管了这座花园,作为国民党中统机关励志社的社部。盛老三当然被投入监狱,他曾从狱中送了一封信给老友金雄白律师,信上只有5个字:“老兄快救我!”可是那时金雄白也已自顾不暇了。盛老三的太太被国民党赶出花园后,无处可去,因他们当年的趾高气扬已把亲戚朋友得罪光了,只好寄居在一个老佣人家的阁楼上,靠卖卖当当过日子。那只28克拉的大钻戒也只好卖了,市场上曾为之轰动过一阵子,报纸还登过消息,最后她还是潦倒而终。新中国建立后,盛老三仍然在押,最后死在提篮桥监狱里。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宾馆一号楼前草坪

1949年5月25日,渡江总前委的领导及华东局、华东军区的领导开始从丹阳乘火车向上海进发。他们先到南翔,再转乘汽车入城。进城后的第一站是圣约翰大学(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第二站即是刚从励志社手中夺下来的三井花园。

5月28日,华东局、华东军区的首长及机关各部陆续到达了三井花园,邓小平、陈毅、张鼎丞、饶漱石、刘瑞龙等领导同志都住在现在的1号楼,魏文伯、舒同等住2号楼(那时是简易的房子),机关干部住现在2号楼餐厅的位置(那时还是马厩)。

建国后,住宅由人民政府接管,在解放初期被作为干部宿舍。1954年成为上海市政府的招待所,1956年,原马立斯花园被命名为瑞金宾馆,成为接待国宾的内部高级宾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都先后在此下榻。上世纪70年代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里住过很长时间。

1960年春天,《毛泽东选集》第4卷即将出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了一个学习室,召来一群“秀才”定期学习和研究,以便在群众学习时进行辅导。当时,学习室就设在瑞金路上的市委招待所。这群“秀才”中有后来成为著名社会学家的邓伟志同志。他无意中在一间小房间里发现两口棺材,原来是革命先烈苏兆征和张锡瑗(邓小平前妻)的棺木,不知为何竟长期没有下葬。“文革”中造反派造谣说里面有武器,执意要打开,后经招待所工作人员坚决抵制才未得逞。“文革”后期这两口棺材在民政局老同志的安排下,迁往龙华烈士陵园。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18号瑞金宾馆3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07-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372 瑞金宾馆三号楼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瑞金宾馆3号楼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20年;保护类别:三类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解放初期,3号楼仍是马立斯的房产,由他的代理人在管理,与1、2号楼之间用一道墙隔开。1953年,他把房子连同花园交给了上海市政府,以抵充多年拖欠下来的地价税。从此,马立斯花园完全归国家所有。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时到上海访问期间,就下榻在3号楼。之后,这里又接待过甘地夫人、苏哈托、金日成、胡志明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尼赫鲁到来之前,市委招待处曾花巨资把整幢3号楼整修了一番。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18号瑞金宾馆4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08-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35190000373 瑞金宾馆四号楼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三井洋行大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瑞金宾馆4号楼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24年;保护类别:三类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20世纪30年代,4号楼曾是日本三井洋行的办公处,在抗战胜利后曾作过国民党三青团的团部机关和幼儿园,那时叫中正南二路114号。1946年2月,三青团举办党团联合扩大纪念周活动时,蒋介石还亲临此处训过话。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解放初,这儿与马立斯花园同时成为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的办公处,1956年改为市委招待所。改革开放以来,瑞金宾馆开始接待中外宾客,同时餐饮业也向社会开放。瑞金宾馆4号楼成为中外合资的印度餐厅,1号楼的底层南部开设了风味独特的咖啡吧。到了周末,咖啡吧前的大草坪则成了青年们婚纱摄影的首选之地。这里也是众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新上海滩》中冯程程的家便在此地,张国荣和巩俐的电影《风月》也在这里取过景。这座栉风沐雨的神秘花园,现在以重新焕发的勃勃生机展现在世人面前。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20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27 瑞金二路120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120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29弄花园坊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61-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97 花园坊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129弄1-118号

建于1928年,为新式里弄,清水红砖墙面3层结构。花园坊曾有多位文化名人寓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关良(广东番禺,1900~1986,画家。上海美专教授)曾经居住在此弄。

关良,字良公。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出版《关良京戏人物水墨画》《关良油画集》等。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29弄花园坊2号,是吴觉农(浙江上虞,1897~1989,农经研究会副主席,茶叶公司总经理)旧居。

吴觉农,原名荣堂,是中国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1949年吴觉农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参与共同纲领的制订,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首任农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去世前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被誉为“当代茶圣”。

在腥风血雨的大革命时期,吴觉农曾经多次帮助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他在上海的家,成了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庇护所。

1931年到1935年间,由于中共地下党遭到大破坏,蔡叔厚(1898-1971,红色特工)成了国民党特务监视与追捕的重要对象。吴觉农便成了他的保护人。吴觉农的家也成了蔡老板的隐蔽地。

长期在白区工作的夏衍,更是吴觉农重点保护对象。夏衍家户口簿上填的户主名字,长期是写的陈宣昭(吴觉农夫人)。夏衍便在吴觉农和陈宣昭的庇护下,长期在上海做党的工作。

吴觉农与夏衍,早在杭州读书时,便是要好的同学。后来两人又一起留学日本。夏衍在日本学的是机械。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后,夏衍回国。他本来想去教书,吴觉农觉得可惜,便劝说他道:“你的文笔很好。我把你介绍给夏丏尊。你就写写文章,搞搞翻译吧。”

从此,夏衍就踏上了文学之路。后来夏衍成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党的文化艺术工作的重要领导人。夏衍在一篇题为《我与‘茶圣’》的回忆文章中,说他与吴觉农是期交期知逾六十年的老友。这在人生道路上也是难得的。

1932年,上海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党的组织破坏殆尽。这时刘鼎(1903-1986,中央特科情报科副科长,职业革命家,建国后任重工业部副部长)和爱人吴先清(1904—1938,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谍报组组长)刚从苏联回到上海,因找不到党组织,流落街头,随时都有被反动派发现的危险。正在此时,吴先清在街头巧遇陈宣昭。她们是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同学。

陈宣昭得悉他们的情况后,很为他们担忧。她想接他们到自己家里躲一躲,又怕太危险。因为她家已迁至条件较好的法租界金神父路花园坊二号。她的邻居花园坊三号、四号,就是上海市警察局长刘鸿恩的官邸。陈宣昭一时拿不定主意,回家后便同吴觉农商量。

吴觉农听后,慨然道:“ 情况危急,救人要紧。还是先让他们来吧。老鹰不吃窝里肉。在我们这里也许更安全。”就这样,刘鼎和吴先清便在吴觉农家里住了下来。

在吴觉农的帮助下,刘鼎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党决定他到江西中央苏区去。吴觉农为了刘鼎的安全,亲自送他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后,吴觉农才放心地离开车站。

吴先清因怀有身孕,没有与刘鼎同去中央苏区。她留了下来。她在吴觉农家生下孩子,一直住到一九三四年,才又去了苏联。

吴觉农对共产党人与进步事业,总是竭尽全力。总是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不惜用自己的身价性命加以保护。

抗日战争胜利后,初回上海,吴觉农居无定处。这时,他在日本结识的汤恩伯则成了京沪杭卫戍总司令。汤恩伯得悉他没有地方住,便对他说:“你要什么房子,你自己挑好了。”吴觉农没有选高楼大厦,也不要豪华的花园别墅。他独独看中了四川北路山阴路底大陆新村的两间极普通的三层楼房(九号和十号),用重金将它们买了下来。这房子虽然不大,但对吴觉农来说却是极其珍贵的。因为这里正是当年鲁迅住过的地方。吴觉农与鲁迅曾有过不少交往。他十分敬仰鲁迅的道德文章。他把这两间房子买下来,是为了有朝一日将它们作为对鲁迅的永久纪念地。解放后,吴觉农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将这间房子无偿地献给了国家,成了今天万人瞻仰的上海鲁迅纪念馆。

解放战争时期,吴觉农还曾受党的委托争取汤恩伯和平起义。吴觉农不但自己与汤恩伯是同学,两人私交极深,而且夫人陈宣昭是汤恩伯夫人王竞白的同乡兼同学,都是浙江新昌人,两人同赴日本学蚕桑,彼此交谊非同一般。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吴觉农大无畏的精神——“为了争取减少牺牲,平安保全上海,拼上脑袋一试也是值得的。”值得敬佩。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29弄9号,为张雪父(浙江镇海,1911~1987,画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旧居。

瑞金二路129弄73号,为王远勃(广东澄海,1905~1957,上海美专副校长、西画系主任兼教授)旧居。

瑞金二路129弄93号,为胡山源(江苏江阴,1897~1988,作家、文学翻译家)旧居。

瑞金二路129弄103号3楼,为黃源(浙江海盐,1906~2003,作家。俄语和日语翻译家)夫妇30年代旧居。

瑞金二路129弄106号,为徐懋庸(浙江上虞,1911~1977,作家)旧居。

瑞金二路129弄115号,为黄自(上海川沙,1904~1938,作曲家)旧居。

史学家卫聚贤、樊仲云和左翼作家联盟的宣传部长王淑明也都曾住在花园坊里。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29弄107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304 曹聚仁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129弄107号

瑞金二路129弄107号2楼,是曹聚仁(浙江兰溪,1900~1972,记者、作家)旧居。1932年曹聚仁搬到此地。曹聚仁在这里继续编《涛声》,停刊后又与徐懋庸一起创办《芒种》半月刊。曹聚仁和徐懋庸都是写杂文的高手,成了邻居后,更是一见如故,谈得投机。1998年6月26日,著名老作家黄源题词“三十年代曹聚仁先生和我同住在上海金神父路花园坊,同时都和鲁迅先生亲切来往,抗战初期又在杭州相聚,现在成立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特此祝贺”。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32弄金谷村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20-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78 金谷村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金谷村;现名称/现使用单位:金谷村

地址:绍兴路18弄2-34号,瑞金二路132弄1-59号和78-83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保护类别:三类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新式里弄住宅。里面有6排砖木结构的三层楼住宅。其折腰式的大坡顶设计颇具异国风情。金谷村是旧上海市长吴铁城化名为吴子祥而建造的新式里弄房子,共有99幢。以前这里曾是旧时俄国人和犹太人的聚居地。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377 蔡廷锴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132弄(绍兴路18弄)金谷村

蔡廷锴(广东罗定,1892~1968,英勇抗战的十九路军军长)曾经居住在金谷村。

1931年,蔡廷锴寓居金神父路金谷村(今瑞金二路132弄)。1932年,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兼副总指挥。“一·二八事变”时,率十九路军抗击日军。

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4月,在北京病逝。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金谷村8号里住着段祺瑞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傅氏作妻子。

金谷村10号,为桑弧(浙江宁波,1916~2004,导演、编剧)旧居。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出自他之手。

金谷村14号,为中国银行副行长陆象廷旧居;15号为阜丰面粉厂老板孙多森、孙多鑫兄弟旧居;20号为漫画家米谷旧居;1924年创办铸丰搪瓷厂的童世亨住在24号,童世亨是著名地理学家、实业家,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是我国民间提出“开发浦东”第一人。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金谷村42号,为张耀翔(湖北汉口,1893~1964,商务印书馆特邀编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心理学会上海分会理事)旧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金谷村49号,为张伐(黑龙江哈尔滨,1919~2001,电影演员)旧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金谷村58号,为徐学禹(浙江绍兴,1903~1984,上海电话局局长,浙江省公路局局长,福建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处长,上海市招商局总经理、董事长)旧居。

还有画家陈小翠(1907-1968)、演员蒋天流等也曾居住在金谷村。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4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28 梅屋庄吉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144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44号,是梅屋庄吉(日本长崎,1868~1934,孙中山日本友人)旧居。

梅屋庄吉, 1868年出生在日本长崎,他早年在香港等地经营照相馆,有了资金积累后回日本东京创办电影院和电影业,并大获成功。梅屋庄吉是1895年2月在香港与孙中山相识的, 当时孙中山正在香港筹建兴中会总会,同时募集经费准备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为了帮助孙中山实现他的革命计划,在一个慈善团体举办的宴会上,老师康德黎将一位正在香港经营照相馆的日本青年梅屋庄吉介绍给了孙中山。两天后孙中山到香港中环大马路二十八号梅屋照相馆拜访梅屋庄吉,将自己的革命理念和盘托出。两人畅谈中国、亚洲和世界大事,感到相见恨晚。梅屋庄吉先生与孙中山先生约定:“汝举兵,吾后援”。当时孙中山29岁,梅屋庄吉27岁。后来梅屋庄吉就用他一生的行动来实践诺言。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孙中山为梅屋庄吉题写的“贤母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孙中山赠梅屋庄吉的题词“同仁”

孙中山为有一位始终与自己共鸣的“同仁”而欣慰,他题写“贤母”、“同仁”给梅屋,赞颂梅屋庄吉夫妇像慈母一样不求任何回报地支援中国革命,在各方面像慈母一样悉心照料自己和宋庆龄,这里饱含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孙中山对梅屋庄吉的感激之情。梅屋称孙中山为“生死与共的友人” ,他们之间的友谊长达三十多年。梅屋庄吉还促成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事,1915年10月25日,在梅屋庄吉的帮助下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喜结连理。孙宋婚礼在其家举行。梅屋庄吉与孙中山结为义兄弟,其夫人与宋庆龄结为义姐妹。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孙中山去世后,梅屋庄吉倾其所有铸造了4尊孙中山铜像,并由梅屋庄吉夫妇亲自护送到中国。铜像由日本著名雕刻家牧田祥哉设计、雕塑,筱原金作铸造。1928年底,第一尊铜像铸成竣工,梅屋庄吉决定亲自护送铜像到中国,1929年2月28日梅屋偕夫人德子、女儿千势子及随员在神户乘“伏见丸”护送孙中山铜像到中国, 日本的《东京每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相继报道了这个消息。国民政府对梅屋亲自护送铜像来华给予了极大的礼遇。蒋介石亲自安排时任国民党中央执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果夫及王大桢等专程到沪迎接,蒋介石还写了一封亲笔函由陈果夫带给梅屋庄吉, 对梅屋倾力铸造孙中山铜像表示感谢。3月4日,梅屋庄吉一行抵达上海,受到热烈欢迎,当晚王大桢在上海功德林设欢迎晚宴招待梅屋一行。在上海期间梅屋一家就暂住在宝昌路渔阳里北街六号戴季陶的寓所(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戴季陶早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与梅屋一家关系密切。

梅屋安顿好家人后第二天便乘火车护送铜像至南京。随即在冯玉祥、张继等人的陪同下立即赶往北京香山碧云寺祭奠孙中山。随后梅屋回到上海,3月25日梅屋又偕夫人、女儿赴南京,正式拜见国民政府的要员。国民政府派典礼局的刘友敬专程到上海迎接并陪同梅屋一家赴南京。这次梅屋带了数十尊孙中山半身小铜像准备赠给国民政府要员留念。这是梅屋在铸造孙中山立像的同时特地委托雕刻家牧田祥哉铸造的,共铸造了100尊,其中一尊赠给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后宋庆龄一直把它珍藏在莫利爱路寓所。3月26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设宴招待梅屋一行;27日时任南京特别市市长刘纪文设晚宴招待梅屋夫妇一家;其间时任国民党中常委、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也抽时间设宴招待梅屋一家。5月20日,梅屋赶到北平参加移灵典礼,之后陪同宋庆龄一起护灵车南下,6月1日孙中山奉安典礼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隆重举行。奉安典礼结束后梅屋回到了上海。为答谢梅屋无私援助中国革命的功绩,国民政府将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144号(今瑞金二路144号)住宅提供给他们居住。梅屋一家不久便搬进了这栋住宅,女儿千势子进上海圣心女子中学学习。但梅屋对此深感不安,因为他援助中国革命,从未想过要得到回报,不久梅屋一家便搬入自己购置的江湾路大东街65号住所。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南京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前的孙中山先生铜像

1930年5月3日梅屋夫人护送第二尊孙中山铜像抵达上海,然后梅屋于22日在上海乘“凉州号”海轮,护送铜像抵广州。1930年12月28日梅屋携第三、第四尊铜像抵达上海,然后他偕夫人在上海高昌庙(江南制造局)码头乘上“靖安号”军舰,护送铜像至广州。如今梅屋庄吉赠送的孙中山铜像依然完好地屹立在南京(中山陵)、广州(黄埔军校旧址、中山大学)、澳门(“国父”纪念馆)等地。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48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89 秦鸿钧金神父路电台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148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48号是上海市黄浦区第二牙病防治所的所在地。当年的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148号3楼,是中共地下电台旧址。民国26年(1937年)底设。其时秦鸿钧(1911-1949)受共产国际派遣回国,建电台与共产国际远东局直接联系。秦鸿钧与小学教师韩慧如结婚后,白天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菜市路(今顺昌路)口设永益糖果店掩护,传递情报,晚上发报与中央联系。民国28年(1939年),奉调哈尔滨而撤。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40年秦鸿钧调回上海,后调苏北工作,不久又调往上海建立电台。在此时期,三次往返于上海和苏北,接通了两地之间的电台通讯,完成了建立地下电台及输送情报的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后,电台迁入原中正南二路新新里(今瑞金二路409弄)315号的阁楼上。1949年3月17日深夜,电台被国民政府保密局破获。秦鸿钧被捕后,1949年5月7日被杀害。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52号

瑞金二路152号,是江一平(浙江杭县,1898~1971,律师,东吴大学法学教授。冈村宁次的无罪辩护律师)旧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江一平,字颖君。青年时,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转复旦大学、东吴大学,于1922、1923年先后毕业,获复旦大学文学士、东吴大学法学士学位,旋在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从事律师业务。1925年五卅运动中,为爱国学生作辩护律师。1932年被复旦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曾任东吴大学法律学院议会法教授、复旦大学校董、上海法政大学校董、上海律师公会常委、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纳税会委员和董事等职。江一平还是虞洽卿的女婿。

1949年初,在上海审判日本战犯时,江一平不顾其父(也是律师)极力反对为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进行无罪辩护,以辩护为名大肆为冈村宁次歌功颂德。最终冈村宁次当庭被判无罪释放,其亦与冈村宁次结下了终生友谊。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对汤恩伯、何应钦和江一平等帮他逃脱罪责的人,甚是感激。南京解放前夕江一平去台湾。1971年10月15日病逝于台北。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53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29 瑞金二路153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153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医院8号楼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医院2-3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18-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80000076 广慈医院旧址 清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广慈医院;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瑞金医院8号楼、2-3号楼

地址:瑞金二路197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8号楼约1921年/2-3号楼1930s;保护类别:三类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10年的广慈医院建筑

瑞金医院原名广慈医院,建于1907年,创建之初,法文名称是“圣玛利亚医院”(Hospital Sainte-Marie),是一所由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医院。共有四幢两层楼房,其中两幢是病房,还有修女、职工宿舍各一幢。

上面照片中的四幢建筑从左至右:7舍(女病房,又称:华人病房),8舍(中心大楼),9舍(男病房,又称:外籍病房),11舍(特等病房)。

7舍和9舍,是两幢几乎一模一样的法式建筑,被称为“姐妹楼”,分列“中心大楼”两边。1912年1月14日,国民党元老陶成章在7舍二楼头等病房被人暗杀,曾经引起社会舆论哗然。9舍边上后来扩建了法国海陆军专备病房,在1953年曾被医院用作图书馆。11舍是建院之初的四幢楼房之一,开院时曾是男职工和教士的宿舍,1926-1929年扩建为安南巡捕的后备病房和全院最大的教堂。它是医院最早的特等高级病房,医院创办人姚宗李(1846-1931)在此住过,直至1931年去世。1952年这幢楼先后被用作肺科、中医科病房。1958年10月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成立,不久后被迁至这里。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广慈医院“中心大楼”

8舍,原广慈医院中心大楼,被称为中国的“凡尔赛宫”。是一幢精致气派的法国宫廷式建筑。现在7、8、11舍建筑都已拆除,9舍建筑经过改建,现为瑞金医院16号楼,用作院史陈列馆。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08年,建成了一幢收治贫苦男患者的二层楼病房,取天主教仁爱会创始人圣·味增爵(Pavillon Saint-Vincent)的名字命名,叫圣·味增爵楼。1933年,医院拆除了贫苦男患者病房(圣·味增爵楼),分两期在其旧址上建成两幢五层楼的内外科病房大楼(今瑞金医院2、3号楼),分别命名为“Saint Vinvent”(新贫苦男患者病房,2舍)和"Siante Louise"(新贫苦女患者病房,3舍)。

1936年,广慈医院开办学制三年的高级护士学校,教室、宿舍等均安置在“2、3舍”的整个第三层。新中国成立后,广慈医院护校整体搬迁。

这里走出了多位广慈医院乃至中国医学界的名医大家,是医院大内科的发祥地。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医院8号楼(原25舍)建于1921年,原为广慈医院妇产科病房,建筑顶部可以清晰地看到中文和法文写的“产科Maternité”。1991年起被用作医院的行政办公楼。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邝安堃(著名内科学家,一级教授)铜像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傅培彬(比利时、法国外籍院士,瑞金医院院长)铜像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医院16号楼

16号楼(原9舍,外籍病房楼),是广慈医院最早、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现为院史陈列馆。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98弄安和新村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19-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77 安和新村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安和新村;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安和新村

地址:瑞金二路198弄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12-1936年;保护类别:三类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现代式联排住宅。双坡屋顶,立面材质为黄色面砖和清水红砖两种,细部处理略具装饰艺术派特征。

其中瑞金二路198弄20号是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的旧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198弄8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376 杜重远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198弄8号

瑞金二路198弄8号,为杜重远(辽宁开原,1898~1943,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创办新疆学院任院长)1933年旧居。

1933年7月,邹韬奋被迫流亡海外,《生活》周刊实际由胡愈之主持,到年底遭国民党政府查禁。杜重远不畏强暴,决定要使《生活》周刊得到“重生”,并寓居上海金神父路安和村8号(今瑞金二路198弄8号)。他凭借自己的社会关系,克服各种困难,在沪迅速筹办《新生》周刊。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207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72-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30 巴斯德生物研究所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207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207号,原巴斯德医学研究所(前身为法租界公董局公共卫生救济处医学化验所)。赉安洋行设计,1934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主义风格。

民国27年(1938年)1月建立,是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在上海的分院。院长:雷乐尔(J.H.RAYNAL)。经济来源:法国文化基金。设微生物部、疫苗部、化学部,兼管法租界卫生检验任务。后改设细菌化验室、制苗部及疯犬病诊疗室、卡介苗防痨室、化学化验室。职工30余人。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有:富礼爱(J.FOURNIER)、夏博(A.CHABAUB)、费绍尔、刘永纯、郭成周、丁霆等。雷乐尔和刘永纯因研究卓有成效,促进中法两国学术交流,法国政府授予骑士勋章。

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215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93 瑞金二路215号住宅 民国打浦桥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215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225弄群贤别墅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99 群贤别墅 民国 打浦桥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225弄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黄桂秋(武汉江夏,1906~1978,京剧演员。生于北京)曾经居住在瑞金二路225弄36号。

黄桂秋,京剧表演艺术家,旦角黄派的创始人。“黄桂秋”是其姐妹的名字,借来作了艺名。1924年中学毕业后在铁路局工作。曾以票友身份在京、津走票。1927年,正式拜师陈德霖,经常与马连良、余叔岩、高庆奎、杨小楼等合作演出。1941年定居上海。1963年起,在上海京剧院教戏。1978年病逝于上海。黄桂秋弟子很多,有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王熙春、曹慧麟、金素雯等。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302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44 卢师谛旧居 民国 打浦桥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302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302号,为卢师谛(四川成都,1886~1930,同盟会员,陆军上将,孙中山舅子)旧居。

卢师谛,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并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四川中华革命党司令长官、中华民国军四川国民军副司令等职,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1930年12月23日病逝于上海的金神父路(现瑞金二路)302号的寓所内。应四川国民党人的请求,国民政府以国葬礼安葬卢师谛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以之陪侍总理陵寝。1930年12月25日追赠陆军上将。

卢师谛与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同为一族血脉堂姐弟。卢师谛将军在蔡锷部任师长时刘伯承、朱德,均为其部属。卢将军母亲与邓绍昌先生(小平同志父亲)是姐弟。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32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09 瑞金二路324号住宅 民国打浦桥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324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330号

根据《上海市地方志》的记载,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1868~1943),三十年代寓居在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330弄3号。1935年11月1日《申报》报道中提及林森的私邸在金神父路明德村。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35年11月1日《申报》报道

但是现在瑞金二路没有330弄,笔者查阅了1940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也没有金神父路330弄,很有可能当时将明德村二弄的第三幢330号误作330弄3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37年7月14日《申报》上的文章《林主席的俭朴生活》

1937年7月14日的《申报》上有一篇文章《林主席的俭朴生活》,说林森的私邸在金神父路的一条弄堂里,是一所三层广式楼房屋,每月租金才五六十块钱。还说林森每天要喝一杯童子鸡汤以养生等云云。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1940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金神父路330号位置(红色框所示)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354号

瑞金二路354号,为雷沛鸿(广西南宁,1888~1967)旧居。

雷沛鸿,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1913年考取公费生赴英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美,先后就学于密执根大学、欧柏林大学和哈佛大学,专攻政治、经济、教育和法律。曾获欧柏林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广西省教育厅长,创办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和西江学院,出任广西省立第一中学(今南宁二中和南宁三中的前身)的首任校长,曾任广西大学校长和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1967年7月21日在广西逝世,终年79岁。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田汉

瑞金二路409弄,原为金神父路新新街,田汉(湖南长沙,1898~1968,戏剧与电影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国歌歌词作者)曾经带着母亲,妻儿住在新新街日晖里41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409弄所在区域图

瑞金二路409弄232号(原金神父路新新南里232号),曾经是华克之(江苏宝应,1902-1998)居所。1929年,华克之与好友陈惘子、孙凤海住进了这里,共同策划了刺杀蒋介石、汪精卫、宋子文等惊天刺杀案,华克之被称为“百变刺客”。

瑞金二路409弄315号(原中正南二路新新南里315号),为抗战胜利后秦鸿钧电台设置处(前文提到的瑞金二路148号3楼是秦鸿钧1937-1939年电台设置处)。

瑞金二路409弄原建筑都已拆除,现在这里是“日月光中心”。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瑞金二路450号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32 上海法政学院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二路450号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金神父路(现瑞金二路)450号上海法政学院校门老照片

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金神父路(现瑞金二路)450号上海法政学院老照片

上海法政学院,民国13年(1924年)9月创办,系国民党元老徐谦奉孙中山指示创建。初创时为女子法政学校,首任校长徐谦。

民国15年(1926年),校董冯玉祥出资5万元,在打浦桥金神父路口(今瑞金二路450号)购地建舍,同年秋迁入,民国18年(1929年)改名为上海法政学院。

抗战期间,校舍曾作伤兵医院,爱国师生纷赴抗日前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另租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1195号(今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继续上课。其时,曾应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秦邦宪要求增办新闻专修科,培训抗日新闻人才,由陈望道、高季琳(即柯灵)等任教。

民国30年(1941年)12月,打浦桥院址被日伪占用。抗战胜利后,复迁原址。

1951年,私立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新中国法商学院、新中国学院、诚明文学院和光夏商业专科学校合并,组成私立上海学院,校址在原上海法政学院。

1952年,上海学院相关系科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和上海财政经济学院。

后来瑞金二路450号被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所用。2005年9月,科技出版社乔迁至钦州南路。

目前旧址原建筑已拆除,等待新的开发。

写后语:

此版《瑞金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是在2021-09-19发布的第一版的基础上增添了部分内容,主要是罗家伦旧居。罗家伦是民国时期重要人物,著名教育家、国立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