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合肥村,麦浪翻滚,瓜果渐渐成熟,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为解除收成希望,农民们除了辛勤耕耘,还有科技力量的全力支持。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重点推进农业科技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不断加强重点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向全市优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势头。

新技术如何帮助现代农业
用完了加速度?
答案就在测试站,
在农业谷中,
在希望的田野里...
庐江县设施农业——智能联动温室棚。
在实地撰写您的研究论文
"春茶早上值一千美元!"凭借安徽农业大学茶叶重点实验室专家的成套种植技术,现在庐江县的春茶相比,可以提前半个月上市,很多茶农从中受益。
进入国河镇,阿农大溪综合试验站茶树种子资源园,沟里一排茶树上种满了鼠茅草。这些草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由研究人员种植的。
"这是茶园向草草推广的模式,鼠茅草是一种耐寒不耐高温的草本绿色肥料植物,根系不发达长不高,不会与茶树营养竞争。夏季变黄可以起到保护土壤和冷却的作用,而在冬季,绿色油可以保暖。安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所综合试验站技术员姜腾说。
在阿侬大学研究基地,工作人员通过"抑草"方法维护茶树苗。
以田野为背景,眼前的茶树不仅有老鼠茅草,还有一层长长的黑草膜。
"这就是我们多次选择的,这部电影透气,透气,保存完好,可以使用五六年。姜腾说,另外,在茶树种植之前,他们挖了一条70厘米的沟渠,撒上有机肥,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这套完整的技术在2019年为庐江茶农推广应用,现种植面积已达67万亩。
在实地撰写科研论文,将科技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围绕渭江龙头产业,燕中试验站建立了优质大米、特色果蔬、名茶、经济林、特色水产品、农产品六大产业联盟,开展了广泛研究。
阿侬大学研究基地。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该站引进、筛选、培育了890多个新品种,示范了农业新技术,新模式96项,拥有发明专利12项,项目、制定、发布标准/技术程序97项。2019年,该站实现安徽省每季水稻最高产量,达到1053.7公斤。
给一个人一条鱼,不如给一个人一条鱼。该站每年承接10,000名学生和商业实体进行实践培训,促进1,000名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并培训200名优秀农学家和新农民。
"农谷"让施肥更加智能
人们把食物当成天,食物先给安。
公众购买的果蔬、农残渣、重金属和抗生素是否超标,是无法用肉眼检测出来的。在长丰(双丰)通过合肥智慧农业谷开阔区,一种农用残渣目视检验试纸研制成功,即将投放市场。未来,消费者会通过用这张试纸擦拭水果和蔬菜的外观,并在试纸上亮起荧光灯来了解安全情况。
中国科合肥智能农业谷技术人员在展示农药残留试卷。
"正常情况下,试纸在荧光灯下是粉红色的,一旦超过,就会变成蓝色,蓝色越暗,说明越严重越超标!"传统的测试需要仪器,价格较贵,而且试纸不仅携带便宜而且方便。"在实验室里,研究员李凌飞表示,他们正在与相关手机厂商合作开发荧光灯和手机APPS,让检测更方便、参数更准确。
合肥智慧农业谷副总经理牛润鑫表示,未来所有长风草莓盒都将配备此试卷。"如今,长风草莓品牌价值超过70亿元,高品质如何体现?"消费者可以通过纸质测试一瞥!牛润鑫表示,对于草莓农业谷来说,正在建设长丰数字草莓大数据平台,集行业概况、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市场流通等信息于一体,助力行业做大做强。
中国合肥智能农业谷的技术人员使用土壤测试的智能机器人进行土壤测试。
"我们已经连接了5个草莓园,平台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室种植环境、水肥环境,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出生长参数、指导,让草莓座的果率更高,口感更好!"此外,该平台还实现了草莓质量的完全可追溯性。"智慧农业谷综合创新中心工作人员高伟说。
"安徽和合肥在智慧农业的原始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拥有许多前沿技术。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共同建设"智慧农业谷",围绕智能施肥、智能植保、智能质量控制等应用场景,构建智能农业核心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万亿级的智能农业产业生态。牛润新介绍,智慧农业谷引进了5支人才队伍,聚集了153名科研人员,投入到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中。
中国合肥智能农业谷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土壤测试。
成立仅一年多,合肥智慧农业谷在建设和科研成果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已经完成了农业传感器、农业大数据、农业机器人、农业新材料等研究中心的基础建设。牛润鑫表示,中国方舟的"高通量土壤测量智能机器人"已经投入运行,中国科技的九天"农渣重金属测速纸基传感器"开始小规模生产,中国科技联合水土原位养分和重金属监测传感器通过试点。
顶层设计导致创新资源的汇集
强大的科技是强大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
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市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实施》等一系列重点政策,引导各类创新资源流向农业。扎实推进科技特警队伍建设,扎实农业科技人才支持。目前,全市科技使命348个,科技使命工作站30个。全市共创建了7个国家级明星,17个现代农业产业联盟,共创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424个,带动了4572户家庭。
中国科合肥智能农业谷技术人员在做试剂检测。
同时,我市加强农业科技项目,重点加强生物育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机械装备等农业领域重点技术突破。近两年来,我市先后设立了农业领域重大研发项目6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和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中央指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项。
中国合肥智慧农业谷的技术人员正在演示智能植保的智能采集终端设备。
"我市还以合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和合肥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为抓手,建设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区和示范区,不断扩大农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推广、职业农民培训等功能, 让强大的科技动力源泉不断为该领域注入希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努力打造合肥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文本|全媒体记者华新红
照片|全媒体记者苏玲
来源: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