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合肥村,麥浪翻滾,瓜果漸漸成熟,充滿了收獲的喜悅。為解除收成希望,農民們除了辛勤耕耘,還有科技力量的全力支援。
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重點推進農業科技領域的頂層設計和機制創新,不斷加強重點技術和科技成果轉化,向全市優質農業發展、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勢頭。

新技術如何幫助現代農業
用完了加速度?
答案就在測試站,
在農業谷中,
在希望的田野裡...
廬江縣設施農業——智能關聯溫室棚。
在實地撰寫您的研究論文
"春茶早上值一千美元!"憑借安徽農業大學茶葉重點實驗室專家的成套種植技術,現在廬江縣的春茶相比,可以提前半個月上市,很多茶農從中受益。
進入國河鎮,阿農大溪綜合試驗站茶樹種子資源園,溝裡一排茶樹上種滿了鼠茅草。這些草不是自然生長的,而是由研究人員種植的。
"這是茶園向草草推廣的模式,鼠茅草是一種耐寒不耐高溫的草本綠色肥料植物,根系不發達長不高,不會與茶樹營養競争。夏季變黃可以起到保護土壤和冷卻的作用,而在冬季,綠色油可以保暖。安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所綜合試驗站技術員姜騰說。
在阿侬大學研究基地,從業人員通過"抑草"方法維護茶樹苗。
以田野為背景,眼前的茶樹不僅有老鼠茅草,還有一層長長的黑草膜。
"這就是我們多次選擇的,這部電影透氣,透氣,儲存完好,可以使用五六年。姜騰說,另外,在茶樹種植之前,他們挖了一條70厘米的溝渠,撒上有機肥,提高了茶葉的品質。這套完整的技術在2019年為廬江茶農推廣應用,現種植面積已達67萬畝。
在實地撰寫科研論文,将科技成果運用到實踐中。圍繞渭江龍頭産業,燕中試驗站建立了優質大米、特色果蔬、名茶、經濟林、特色水産品、農産品六大産業聯盟,開展了廣泛研究。
阿侬大學研究基地。
資料顯示,2017年以來,該站引進、篩選、培育了890多個新品種,示範了農業新技術,新模式96項,擁有發明專利12項,項目、制定、釋出标準/技術程式97項。2019年,該站實作安徽省每季水稻最高産量,達到1053.7公斤。
給一個人一條魚,不如給一個人一條魚。該站每年承接10,000名學生和商業實體進行實踐教育訓練,促進1,000名大學生從事創新創業活動,并教育訓練200名優秀農學家和新農民。
"農谷"讓施肥更加智能
人們把食物當成天,食物先給安。
公衆購買的果蔬、農殘渣、重金屬和抗生素是否超标,是無法用肉眼檢測出來的。在長豐(雙豐)通過合肥智慧農業谷開闊區,一種農用殘渣目視檢驗試紙研制成功,即将投放市場。未來,消費者會通過用這張試紙擦拭水果和蔬菜的外觀,并在試紙上亮起熒光燈來了解安全情況。
中國科合肥智能農業谷技術人員在展示農藥殘留試卷。
"正常情況下,試紙在熒光燈下是粉紅色的,一旦超過,就會變成藍色,藍色越暗,說明越嚴重越超标!"傳統的測試需要儀器,價格較貴,而且試紙不僅攜帶便宜而且友善。"在實驗室裡,研究員李淩飛表示,他們正在與相關手機廠商合作開發熒光燈和手機APPS,讓檢測更友善、參數更準确。
合肥智慧農業谷副總經理牛潤鑫表示,未來所有長風草莓盒都将配備此試卷。"如今,長風草莓品牌價值超過70億元,高品質如何展現?"消費者可以通過紙質測試一瞥!牛潤鑫表示,對于草莓農業谷來說,正在建設長豐數字草莓大資料平台,集行業概況、生産過程管理、品質管理、市場流通等資訊于一體,助力行業做大做強。
中國合肥智能農業谷的技術人員使用土壤測試的智能機器人進行土壤測試。
"我們已經連接配接了5個草莓園,平台可以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控溫室種植環境、水肥環境,通過大資料分析給出生長參數、指導,讓草莓座的果率更高,口感更好!"此外,該平台還實作了草莓品質的完全可追溯性。"智慧農業谷綜合創新中心從業人員高偉說。
"安徽和合肥在智慧農業的原始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擁有許多前沿技術。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合肥材料科學研究所共同建設"智慧農業谷",圍繞智能施肥、智能植保、智能品質控制等應用場景,建構智能農業核心技術體系、産品體系、标準體系,形成一批國内一流、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産品。我們的目标是形成萬億級的智能農業産業生态。牛潤新介紹,智慧農業谷引進了5支人才隊伍,聚集了153名科研人員,投入到智慧農業技術裝備研發和産業化工作中。
中國合肥智能農業谷的技術人員正在進行土壤測試。
成立僅一年多,合肥智慧農業谷在建設和科研成果上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們已經完成了農業傳感器、農業大資料、農業機器人、農業新材料等研究中心的基礎建設。牛潤鑫表示,中國方舟的"高通量土壤測量智能機器人"已經投入運作,中國科技的九天"農渣重金屬測速紙基傳感器"開始小規模生産,中國科技聯合水土原位養分和重金屬監測傳感器通過試點。
頂層設計導緻創新資源的彙集
強大的科技是強大的農業,科學技術是農業。
圍繞農業科技創新,近年來,我市制定并出台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實施》等一系列重點政策,引導各類創新資源流向農業。紮實推進科技特警隊伍建設,紮實農業科技人才支援。目前,全市科技使命348個,科技使命工作站30個。全市共建立了7個國家級明星,17個現代農業産業聯盟,共創新技術、新産品、新裝置424個,帶動了4572戶家庭。
中國科合肥智能農業谷技術人員在做試劑檢測。
同時,我市加強農業科技項目,重點加強生物育種、農業資訊技術、農産品深加工、農業機械裝備等農業領域重點技術突破。近兩年來,我市先後設立了農業領域重大研發項目6項,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和省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1項,中央指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2項。
中國合肥智慧農業谷的技術人員正在示範智能植保的智能采集終端裝置。
"我市還以合肥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和合肥縣省級農業科技園建設為抓手,建設農業農村創新驅動發展的第一區和示範區,不斷擴大農村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推廣、職業農民教育訓練等功能, 讓強大的科技動力源泉不斷為該領域注入希望。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努力打造合肥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
文本|全媒體記者華新紅
照片|全媒體記者蘇玲
來源: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