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我炸毁它!
对于一些高度关注解放军特殊目的的其他国家防务专家来说,中国的新火箭是他们抓头皮无法理解的替代武器:为什么这些怪物玩的是比导弹更大的火箭推进火箭?
从抗日战争到反美援助对朝鲜,再到中苏对抗,"火力不足",这个非常特殊的词在解放军多年的战争史上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为此,解放军的痛处、地面部队将火力强化到极致,以及一系列新型火箭弹,就是最好的例证。
由于火箭的实际兵力激增,解放军火箭推进部队不仅能挑起陆地火力,甚至足以完成一些低强度的战略任务,突然变成了微型版的火箭军。
以火箭弹的名义,真正的导弹线,这是解放军的新型火箭炮。
喀秋莎被称为朝鲜战场,
凄美的一幕刺痛了全军
虽然火箭最初诞生于中国,但实际上在14世纪的欧洲战场上使用过。在现代,军用火箭技术在俄罗斯蓬勃发展,苏联成立后,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也对"无人区"火箭武器感兴趣,这导致了BM-13多管火箭,也被称为卡秋莎火箭枪。喀秋莎以GIS 6轮卡车为底盘,采用24上下两排交错部署的发射导轨,自行车可携带16枚132毫米火箭,最大射程超过8公里。喀秋莎参与了从莫斯科到柏林的苏联卫国战争,并参加了消灭日本关东军的战斗。
尽管成绩令人印象深刻,但志愿者喀秋莎火箭枪很难同时玩
反美援助朝鲜战场,美军一个师的各类炮兵往往比志愿军还多!由于实力悬殊,中国不得不从苏联购买120枚卡秋莎火箭,并装备了第21炮兵师的五个团,这是自三场战役以来志愿军火库中的头号杀手。1951年,第203和第202团的喀秋莎两次重创对手,以至于美军发誓要使用核武器!在上甘陵战役中,第209团两次击毙美军死伤,这一壮举也让驻扎在坑道的志愿官兵们难闻一口气。
《金刚》中的喀秋莎
然而,当志愿军司令部得知第209团进行了第二轮射击时,非常生气,并指责火箭军团过于奢侈。这是因为卡秋莎这种武器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太贵了,而后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战争,经济萎靡不振,再加上国民党在掠夺黄金等贵金属之前失去了台湾,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一枚喀秋莎火箭的价格几乎相当于一个富农家庭一年的收入!
后勤薄弱,志愿军手中的弹药和其他物资的运抵无疑难以到达
对美朝战争爆发后,所有中国同胞都在筹集资金购买苏联先进的武器,所以那些卡秋莎火箭自然也是穷困潦倒的新中国,以国力为依托,战场利用自然要高度节俭,原来上甘岭的209团只允许射击一次, 再来一次,就意味着数百枚黄金被"燃烧"。不仅如此,火箭炮弹药也是志愿后勤部队派来对付美军空中绞盘的。
这样,喀秋莎虽然打败了"联合国军"鬼魂呐喊的狼,却无法摆脱舞动桎梏的困境,其战场力量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凄美的一幕自然也给解放军带来了极大的刺激,从此,自力更生发展了一切先进武器,治愈"无火恐惧症"的旅程开始了。
起步艰难,国产远程火箭炮发展之路充满坎坷
在深入研究了对美朝战争的经验后,中国坚定了发展国产火箭的决心。由于火箭枪对远处生物力量高度集中的区域具有无与伦比的大面积杀伤力,因此也可以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威慑力。特别是远程火箭具有覆盖区域广、瞄准点多、破坏力大、射程远等优点,对于火力弱的解放军天生恐惧症,这种武器是不可或缺的。
63型107毫米火箭炮是一代游击战经典
虽然苏联军事技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技术,但火箭推进火箭推进技术并没有被其援助所覆盖,因此中国只能完全凭一己之力从头开始发展。当时,国内武器研发部门研制了五种规格的火箭弹,口径分别为107毫米、130毫米、180毫米、273毫米和最大射程为100公里的H-291战术火箭,其中107毫米火箭最终发展成为一代游击武器:63型牵引火箭。63型130毫米火箭炮最终也成功服役,最终取代了之前推出的喀秋莎系列。
但是,远程火箭炮的研发难度很大,虽然该项目早在1960年就已启动,但受到国内火箭发动机推力不足等技术问题的影响,直到1971年才最终定型并衍生成71型180毫米自行火炮,使火炮实现了双向平衡,精度大大提高, 并荣获全国科大奖。但71型的弱点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是射程只有10公里,类似于63型130毫米火箭炮,没有体现出大口径的优势。开发大口径火箭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273毫米83火箭炮自力更生到刻板印象,居然花了25年时间。
由于精度和火力密度的缺陷,83型远程火箭炮的性能显然不理想
该83采用60-1中型履带式拖拉机作为底盘,配备四个发射管,发射器为箱式桁架布局,采用全重484公斤火箭,杀伤半径约70米,最大射程40公里。其主要任务是消除对对方的压制,在临时军事基地、野战机场、坦克集结和炮兵阵地的纵深,从幕后看,显然是针对北方重型军事集团带来的威胁,因此部署在集团的炮兵团中。
虽然83型的射程和威力不容置疑,但火控水平明显落后,精度自然非常令人失望,火力密度也不理想。与同期M-270和苏联BM-30(龙卷风)两枚大口径火箭相比,83的整体水平大不相同,因此在1988年仅小规模生产后就停产了。尽管如此,我国国防科工部并不气馁,而是在83型改进的基础上研制了WM-80自行火箭炮,该炮最终于1995年成型,借助两个四装发射器/储罐,发射器数量翻了一番,自动化和火控设备得到加强, 最大射程迅速增加到80公里。
WM-80火箭炮的性能明显强于83型,并出口到亚美尼亚
WM-80火箭作战单位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全重150公斤爆破级,内置16,822枚弹片,最大伤害半径约为70米,另一种是相同重量的子弹药作战单位,拥有380枚可以穿透80-100毫米装甲板的子炸弹。得益于泰安TA580八轮越野车,WM-80的最大道路速度为70公里/小时,最大行驶里程为400公里/小时。
总的来说,WM-80具有可靠性高,机动性灵活等特点,并且首次实现了火炮和弹药存储的一体化,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同时,其消防过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还配备了专用的补给车。服役后,该枪不仅装备了各级安盟部队,而且还出口到亚美尼亚。
蓝色比蓝色好,
中国远程火箭弹攻击教师
有军事爱好者开玩笑说,中国的军事开发者经常在其他国家看某种先进武器,立刻让自己的同类武器迅速开花结果,达到超越的地步。事实证明,这个笑话绝非没有根据,国内03远程火箭炮是铁证,在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研制更强的远程火箭炮,其目标是直接走向世界一流。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始于1989年,从几张龙卷风火箭的照片开始,在随后的计算中,中国研究小组实际上使用算盘来计算它们。
远程火箭03已经升级,
完成反特朗普系列对抗俄罗斯龙卷风
经过不懈努力,国产8X8重型越野车底盘的03型12管火箭炮终于逐步形成,并于2004年装备了部队。虽然03型的外观、发射管和弹药技术借鉴了龙卷风系列,但经过一系列的改进,03最终实现了蓝比蓝。配备先进的弹道制导系统,03型弹跳点误差甚至接近半主动激光制导炸弹!这种精度在原俄人中早已无法想象,导致这种差距在主要因素上除了是双方的火控装备系统甚至精确定位技术上的差距外,还与两国军队在火箭上的定位存在差异。
俄罗斯基本上坚持了苏联陆军时代火箭定位的性质,即不需要精确瞄准,追求大面积覆盖,因此龙卷风系列在90公里处的弹点误差实际上达到了300米。但俄军方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用一枚次母炸弹甚至更强大的弹头来弥补,至于中近距离的精确打击,可以交给"点"和伊斯坎德尔两枚战术弹道导弹,这两枚导弹可以覆盖目标15-500公里以内,而单个作战单位的重量自然超过了单个火箭, 所以可以实现从普通作战部门到战术核弹、电磁脉冲的所有攻击手段。这样,即使现役远程火箭炮没有明显提高精度也不是大问题。
由于思维的差异,解放军火箭推进部队比俄罗斯同行更注重精确度。
早年,解放军的火箭炮使用也受到苏联的影响,但数字信息时代直接改变了传统观念。解放军的火箭推进用途开始从简单而残酷的奇迹转变为快速精确命中,快速有针对性地摧毁敌人的关键战略目标,乍一看类似于隐形战斗机的精确斩首。
所以从03型开始,国产火箭炮就更加注重精度,在开发AR2系列出口版本的基础上,制导火箭可以依靠GPS定位,将点错控制在50米水平!这种精度足以像导弹一样精确地打击雷达站或机场领奖台,而解放军的自用版可以依靠北斗定位的更高精度,使火箭炮的点攻击效果更上一层楼。
当使用末端敏感射弹时,03火箭炮成为对方装甲集群的噩梦
虽然在最初的理论计算中,03的射程大约是龙卷风的射程(最大射程为90公里),但03是通过升级版的弹药,射程超过龙卷风系列。自服役以来,03的火箭口径已升级至150公里。火箭有四个稳定翼,用于重新定向作战师,射程与一些短程战术弹道导弹相当,还可以根据需要减轻重量,以增强横向和垂直稳定性。这样,03不仅在精度上胜过龙卷风系列,而且在攻击范围上也占据了上风!
15分钟一键操作!
缩小版东风快车终于成型
任何认为看似优秀的03可以治愈解放军"火力不足恐惧症"的人都是错误的。虽然03已经改进了超越特种龙卷风系列,但03受制于传统的定向管填充发射模式,因此填充响应效率明显低于美军的M-270箱式火箭。更重要的是,M-270还具有模块化结构,可以发射最大射程为300公里的MGMM-140战术导弹。
191式箱式远程火箭炮在同类武器中取得"技术领先"
箱体模块化可以密封火箭发射箱,还可以容纳不同规格的弹药,不仅节省了操作时间,而且任务种类更多,因此模块化设计已成为新世纪解放军远程火箭的设计方向。2019年,最新的PHL191火箭炮在国庆阅兵式上亮相,191有两个模块化发射器,可以作为发射导轨和运输储罐,以容纳更多类型的弹药。
与03型相比,191在驾驶舱后部有一个液压起重机,一个预先包装的储存和运输,从而无需拆包和准备火箭。这将灌装时间控制在10分钟,比03型高效几倍!在二次竞争环境下的信息战中,191型的进步无疑意味着质量的提高。
像其他新型自行火炮一样,191的操作界面是一键式的
在任务适应性方面,191也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传统的远程火箭炮,包括03型,受制于定向管的固定参数,因此可用的弹药类型相对较少。但191的模块化使其成为战场上的多面手,早在珠海航展上,5-300毫米和4件装370毫米火箭就吸引了很多关注,后者的射程可达350公里。
在一些中小国家眼中,中国新型大型火箭弹与战术导弹一样有效。
凭借191型的模块化存储/发射设计,它可以发射这些新弹药,也可以使用旅级火炮的122毫米火箭,甚至可以容纳直径750毫米的火龙-480短程炸弹(射程500公里)和C-705反舰导弹!就这样,191成为了战场上的全能选手。此外,鉴于传统的点火方法可能会暴露发射位置的风险,191火箭的改进版本甚至可能使用电磁点火技术。
除常规火箭外,191模块发射器还可以满足使用爆炸弹、次母炸弹、末端敏感炸弹、钻地炸弹和云炸弹的条件,配合370毫米火箭弹,其高爆弹头的威力不亚于战术导弹。191型所用的所有弹药,在气象侦察车、无人机、地形测绘车、高空电子气球等单位的协助下,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惯性、激光、毫米波、红外和卫星。他们获得的目标数据连续快速地与车载瞄准火控数据链并行,最终将射击误差降低到极致。
03和191火箭还将得到无人机等辅助单位的协助。
除了外界的技术援助,191本身的火控水平不容小觑。与其他卡车火炮类似,191还具有一键自动调试火炮的能力,还内置大气数据计算机,发射药物温度计算机,在发射时可以直接通过总火控计算机进行。不过,191射击的操作非常简单,枪械总设计师表示,即使是零底也可以在15分钟内基本掌握操作要点!而且它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应急准备条件下,三个人可以完成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191型及其各类弹药确实已经演变成"缩小版东风快车"的趋势。
一次一枪开火,烧毁了八辆豪华车!
钱是如此任性
目前,191型已经完成了多项准作战状态的瞄准演习,这也显示了解放军目前"富而任"的状态。根据191模块的说法,它可以容纳八枚370毫米火箭,其中一枚火箭的成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2021年领先的豪华包宝马的成本正好如此。根据一个装备了12枚火箭弹的营,那么一个装有191枚火箭弹的炮兵营就可以一枪打死"近百辆豪华车!
一枚370毫米大火箭弹发射出来,无异于"烧毁"一辆宝马
那么这笔钱值得吗?这是值得的!由于12架191型发射的威力相当于90多枚东风-11短程战术导弹,而且得益于八轮运载火箭,191型公路时速60-80公里,可以快速转移,而且其火箭虽然看似吞金,但相比短程导弹还是便宜得多。这样,191可以快速灵活地频繁地发射高密度和精确打击,从而最大限度地结合常规火炮和导弹的火力支援。
有了191,03可以集中低端目标更近,火箭军自然不需要浪费资源到目标内300-500公里,使解放军各级部队的打击任务实现无缝整合。另一方面,已知的对手,虽然铁穹系列在面对哈马斯武装分子的低端火箭时是实力的一次伟大展示,但在面对高速,高精度的火龙火箭时,它完全遥不可及。
所以对方只能依靠成本至少是火箭价格高出许多倍的防空导弹来拦截,但这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防空导弹数量有限,如果大量射击太痛苦而无法想象;二是防空导弹数量有限,如果大量射击太痛苦,无法想象;第二,防空导弹数量有限,价格昂贵,难以想象;第二,防空导弹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如果大量射击太痛苦,无法想象;第二,防空导弹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如果大量射击太痛苦,无法想象;第二,防空导弹数量有限,如果大量射击太痛苦,无法想象;第二,防空导弹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如果大量射击太痛苦而无法想象;第二,防空导弹数量有限,如果大量射击太痛苦而无法想象;第二,防空导弹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如果大量射击太痛苦,无法想象;
面对解放军各种新型火箭,铁穹系统只能是害怕,难以再显现
从中国近几年的GDP和国防预算来看,最新一出的"燃烧的豪华车"只是一场毛毛雨。尽管疫情爆发,但到202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10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2.3%,而其相应的国防预算将为12.68万亿元人民币。虽然中国的国防预算似乎开始下降,但已经成比例地增加了,中国人民军的03型远程火箭推进火箭装备了大约18个营,即使装备了类似数量的191型和可能更高端弹药的单位,总体成本也是相对于整体国防预算计算的。看到这一幕,在反美援助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老兵们也应该感到无比高兴。
停不下来,台独当局真的想发疯
目前,东部战区已有191枚火箭弹上市,如果统一战争爆发,该枪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台军的噩梦。虽然台湾军方愚蠢地表示,面向解放军的各种导弹、军用飞机和海军舰艇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但191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射程上看,03和191可以覆盖150-500公里的射程,这意味着台湾北部和中部都在攻击范围内,在北斗卫星的协助下,通过杨的命中率可以达到一百步,从而摧毁台军的主要火力阵地和指挥枢纽。
今天,解放军火箭可以覆盖台湾各地的反着陆阵地。
現有的M109A5 155毫米榴彈砲的射程只有30公里,很少或沒有回馳。尽管台湾军队呼吁用火箭平衡竞争环境,但1997年发射的雷电2000火箭的射程只有40公里,即使使用新火箭,它的射程也只有100公里,显然甚至在海峡的另一边都没有。至于效仿1996年解放军陆军陆炮舰进入海峡线中部?天哪,一切开放了,任何台湾军舰进海后,下一幕又需要问什么?只能说,想出这个策略的人,是不是还在做梦。
美国近日试图向台湾出售11套M-142"海麻"火箭。海马斯可以装备/发射12枚227毫米火箭(射程70公里)或ATACMS火箭(射程300公里),客观地说,这种模块化设计的火箭确实可以对解放军登陆部队甚至大陆沿海地区构成威胁,但191型只有300毫米以上的火箭有多种, 弹药功率和射程仍然有优势。而海马斯自身的火控技术已经落后,再加上其机动性相对较慢,装备数量少,所以即使对191来说,也难免结束快速的锁定和破坏。
就连海马火箭也无法抵消台军与解放军火箭的差距。
至于台军能否拦截191式发射的各种火箭弹?这也很难。尽管以色列最近依靠铁穹拦截系统使哈马斯的攻击像烟花一样,但该系统从未考虑过对解放军进行远程大规模火箭弹攻击。虽然更先进的大卫投掷石拦截系统在2015年成功测试,如铁穹,但大卫投掷石器系统没有与高端强力玩家作战的经验。考慮到冒犯中國的後果,以色列可能不怕隨意將該系統賣給台灣。
火印,"第三次方"在高原那点的实力真的不够看
2020年边境冲突后,货车大火也到达了高原,并进行了一系列瞄准演习。对于一直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三大国"的印度来说,威慑力是不言而喻的。中印边境大多不利于深沟山的交通,印度军队后勤不力受交通条件的影响,即使投入数十万军队一口气也只能部署在实际控制线30公里以内。
而许多前沿机场和少数仓库距离边境只有50-220公里,而西藏军区的三个03型火箭营一次可以发射400多枚火箭弹,再加上射程更远的191型干预,一旦战争爆发,印军的机场和后勤点将不仅化为灰烬, 还有数百辆坦克和无数官兵将最后敏感炸弹、燃烧弹和高爆弹密集覆盖的瞬间灰烬。
如果战斗在高地爆发,一枚750毫米的巨型火箭可能会直接击中新德里。
如果191采用了一枚超大的750毫米火箭,印度人就会知道坠入深渊是什么感觉。因为这意味着,即使是距离边境线500公里的雷达站、军事站和机场也将不安全,而且由于高原大气的特殊情况,火箭的实际射程将高于纸面上的射程。不要说此时在边境附近,即使是它的首都新德里,也在非常大的火箭弹的发射圈中。
在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中,十名手持自动步枪的袭击者在该地区骚乱了几天,显示了印度的应急能力。如果来自高爆或燃烧战斗部队的750毫米火箭落在新德里的街道上,风景自然会很不寻常。
印度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火箭,主要是射程为90公里的龙卷风系列,射程为40-60公里的Pinaka系列,以及射程仅为20-30公里的最大冰雹系列。毫无疑问,这些火箭的射程甚至比改进的火箭03还要差,这在191前面不值得一提。
此外,印度陆军火箭炮无论其自身的火控装备水平还是配套指挥装备都相对落后,弹药制导水平也明显不同于解放军。更严重的是,印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显然无法满足火箭弹的及时补给,所以如果火箭的双方决斗自然没有太大悬念。
印度陆军的皮纳卡火箭甚至比中国的03还要少
从射程上看,印军使用短程战术导弹可能会威胁到解放军的火箭炮,但解放军的火箭炮以营为基本单位,不仅后勤简单,而且从作战到快速转移的速度都非常快。这样,印军很难真正锁定自己的发射位置,考虑到印军导弹对机动目标的"欢迎"表现,只能让人哈哈。
而一旦印度首次发射导弹,这因为远程火箭和闲置恐慌东风快车说,终于可以工作了!至于印度空军,只有进入中国才能威胁到解放军的火箭阵地,但人民空军却在磨蹭拳头,当然这也是期待印度空军在高原上展现其坠毁预备役的艺术。
李云龙想要这把枪,他敢打东京
如今,解放军的远程火箭不仅已经超越了名义上的老手俄,而且也超越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传统大国,毕竟除了中国,没有人会把火箭作为导弹的研制。没办法,"火力恐惧症"彻底痊愈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李云龙拿到191箱远程火箭炮,他真的敢打东京
电视剧《璀璨剑》中,李云龙指挥的部队在战斗中的勇气是显而易见的,他只剩下两发迫击炮弹,敢死的日本精英盐田联队;如果把今天的191箱式远程火箭炮及其各种类型的辅助弹药送给他,希望这头猛犸象真的敢打东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