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前,他的左眼接受了手术。手术后,用称职的医生的话说,"拉扯的痛苦"。这几天,所有心灵都在左眼"拉痛",无法思考,进而失语。我必须陪伴这种痛苦,但也要用自己的眼睛。
当一个人健康时,这个人的意志也是自由的。自由的人通常不会想到不自由的人或事。当身体出现问题时,会有一系列的不自信。事实上,在这方面,我从来没有完全可用。作为视觉动物,人类受益匪浅,受苦累累。当人们不自由时,他们感受到自由的价值。只是一种"拉扯的疼痛",实际上导致无法自由观察,不能自由行走,不能自由思考,写作就更不用说了。
出院后,按照医生的指示,每天滴眼药四次,睡前最后一次软膏,另外,每天三次趁热涂抹。这些事情不能懒惰,他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当然,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对家庭负责。我非常负责滴我的眼睛,涂抹软膏,并烫伤眼睛。
除了陪伴我的眼睛,我还能做些什么?
一位远方的朋友告诉我,听力比视觉更可靠、更持久。他建议我试着学习一种乐器,不管我的眼睛如何恢复。并说音乐在自娱、娱乐、文笔上可比。
不过,他不知道,我是一个完全的音乐盲人,不会玩,欣赏勉强合身。
所以,我仍然选择语言和单词来治愈。不,听着,目前没关系。最近,我一直在听吴太昌先生的《有经验的文学世界》、《艺术与文本》、《心像长月》、《我知道的金钱书》和《文学世界五十年的个人经历》。吴太昌,还有谁?正式名称为吴太昌,1938年出生,出生于安徽省当涂。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本科毕业,1964年毕业于文学理论研究生院。长期从事文学报纸编辑工作,先后在《文学》《河北文学》《人民文学》工作,1984年至1988年担任《文学杂志》副主编,后任《文学报》顾问、编辑,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还曾担任中国散文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人民文学学会、冰心研究会副会长。《小说月刊》"小小说精选"和"微小说精选"顾问。
由于工作关系,吴先生与钱启书、朱光孙、冰欣、巴金、叶胜涛、陈学昊、艾青、袁英、柯玲、杨伟、陈忠实、陆燕舟等文学界有许多交集和交流。他的文章注重叙事和文学界每个人的交流,用第一手资料来解读文学前辈和老师,用他们人民的写作来描述自己的外遇,其实为文学界每个人勾勒出了一个独特的剪影。
文学界的吴祖轩先生评价吴太昌散文的特点,这些特点随意而毫不退缩,注重日常生活和对人类理性的描述,阅读起来非常真实,理解,非常自然和有意义。就像一碗清淡的汤,上面有一些葱和透明的油珠。喝,充满清爽,感觉很美味。
听完后,当然还有吴祖轩先生的另一句话,但我没有说出来。因为吴太昌先生的文章本身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睁大眼睛的时候,吴先生陪着我走得更近,甚至走进了我敬佩的一大批前任。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