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被费祎打压,廖化反对,诸葛亮之子把他当仇敌

一、《三国演义》为何以蜀汉为正统

其实曹操刚出道时,是一位妥妥的理想主义者。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去世后,墓碑上镌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几个字。可惜“江湖未静”,最终曹操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变成了魏王,大汉的掘墓人!(出自曹操的《述志令》)

至于孙权,则是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会跟刘备联盟揍曹操,一会联合曹操杀关羽,还诈降曹丕揍刘备。因此孙权堪称史上最牛的“城头草”。致使曹操和刘备,一统天下的梦想破灭,间接当上了司马懿的恩公。

但不论怎样吧,如孙权所愿,三足鼎立的格局至孙权死去,也未能改变。

为何孙权如此精致利己?因为对一统天下这个梦想,孙权最不当真!他既没有曹操的实力和雄心,也无刘备的理想和坚韧,故而做一个土豪,自然就成了孙权最优选项。

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被费祎打压,廖化反对,诸葛亮之子把他当仇敌

那么刘备呢?虽在《三国演义》中,他被搞成了“伪君子”般的形象,但谁也没法否认,他那股子百折不挠的坚韧劲头。况且历史上真实的刘备,那是十足的牛人。纯草根一枚,哪有什么“皇叔”光环追随?只不过因最终刘备成功了,“皇叔”才贴了上来。

且,督邮是刘备揍的,博望坡是刘备烧的,车胄也是刘备斩的……倘若认为刘备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还有诸葛亮,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直接升腾为历史符号,光炳千秋,为后世敬仰。

故而为何《三国演义》,非要以最弱小的蜀汉为正统?就一个答案,只因蜀汉是由一群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人所建立的,且贯穿于始终。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便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这面大旗。

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被费祎打压,廖化反对,诸葛亮之子把他当仇敌

二、从马谡到姜维

对于诸葛亮来言,马谡是他心目中的第一位继承者。否则刘备临死前,也不会那么郑重的告诫他: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奈何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依旧悉心培养马谡。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终于觉得马谡应该“放出去”了,刷一下战功,也好为以后顺利接自己的班做准备。可谁知,马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街亭之战中被张郃击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全面崩盘。

为何诸葛亮是“挥泪斩马谡”?马谡承载了诸葛亮是几乎全部心血,同时又愧对刘备。好在“失之东篱,收之桑榆”,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收服了姜维!

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被费祎打压,廖化反对,诸葛亮之子把他当仇敌

想在蜀汉挑大梁,甚至被诸葛亮选为传承人,就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年轻,有未来(才华)。马谡和姜维都合格。这也是为啥,诸葛亮不培养魏延的一大原因,就是建立人才梯队。如刘备舍张飞,却指定魏延守汉中,是一个意思。

其二:非益州豪强派系。本地的益州豪强们,掌控着大量资源,一贯是谁强(胜)跟谁合作。蜀汉立国的根基,是“匡扶汉室”,这个任务能指望他们,或他们的代言人吗?这就是为何,荆州派系(诸葛亮派系)会掌控蜀汉的原因所在。

同时这也是为何刘禅最终投降的一大原因。到了后期,益州豪强已经控制了朝政。如谯周劝刘禅投降时,都成主流声音,满朝文武几乎就听不到抵抗呐喊。就是因谯周,是益州豪强们的代言人。

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被费祎打压,廖化反对,诸葛亮之子把他当仇敌

其三:认可“匡扶汉室”这个目标。这个就不必多说了。

姜维明显符合以上这三条,故而才会被诸葛亮看中。但经过马谡的教训后,诸葛亮也明显发生了改变。比如“老人家”曾一针见血指出,街亭之战的败因是:初战,亮宜自临阵!

其实诸葛亮后来,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此后凡重大战事,诸葛亮都亲临指挥。同时也不敢再把“宝”押在一个人(马谡)身上。所以姜维,最多只算是继承下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却无法对刘禅(朝政)产生影响。

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被费祎打压,廖化反对,诸葛亮之子把他当仇敌

三、非诸葛亮授权人

搞明白了蜀汉是咋回事,为何荆州派系(诸葛亮派系)会主导蜀汉后,其实姜维的悲剧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第一个原因便是,姜维非诸葛亮授权人选。《三国演义》为了渲染姜维,说诸葛亮把平生的军事所学,都传授给了姜维。让姜维一举成为了诸葛亮的军事授权人。但实则诸葛亮的真正授权人却是,蒋琬和费祎。

诸葛亮临死前,明明白白地说了: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在蜀汉,有否诸葛亮的授权,可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有了诸葛亮授权,底气足,刘禅也信任。若没有那就对不起了,哪怕生前被诸葛亮看中,也起不到大作用。毕竟被诸葛亮看中的人多了,除了姜维外还有董允、向宠等。这可是出现在《出师表》中的人物。

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被费祎打压,廖化反对,诸葛亮之子把他当仇敌

因此对于姜维来言,他再想匡扶汉室,也只能被蒋琬、费祎等压制。比如费祎,每次姜维想出兵作战,他不是阻拦就是只给姜维最多一万人马。而姜维却一点脾气都没有。

这谁也没办法,所谓蜀汉四相时期: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说来说去都应属于诸葛亮时期。只要这些位被诸葛亮授权的人还活着,姜维就注定了被“打压”,或只能等着被他们重用,或刘禅需要。

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被费祎打压,廖化反对,诸葛亮之子把他当仇敌

四、姜维生不逢时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都觉得自诸葛亮死后,姜维就开始九伐中原。但实则却是姜维整整等了20年(诸葛亮去世在234年,费祎去世在253年)。

20年时间内,司马家都夺了曹魏大权,而孙权也已死了,东吴开启了内乱模式。蜀汉那些依旧已“匡扶汉室”为己任的主战派,几乎都已经故去大半。益州豪强阶层,则已经始抬头了。

在这种环境下,哪怕廖化、张翼这样的蜀汉元老,都开始对匡扶中原失去信心,转而倾向于自保。故而廖化对姜维道:“兵不戢,必自焚!”

张翼则说:“国小民劳,不宜黩武!”

总的意思就是说,用兵不顾实际情况,岂能有好果子吃!

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被费祎打压,廖化反对,诸葛亮之子把他当仇敌

同时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更对姜维深恶痛绝,直接认为姜维跟黄皓,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等于把姜维当成仇敌了。

但有一点却是明显的,这几位并不是否决姜维匡扶汉室,而是不认可他不顾实际情况的北伐。

那么姜维为何如此疯狂?就四个字:生不逢时——留给他的时间太少,而匡扶汉室的理想却依然在燃烧。须知姜维是在52岁时开始北伐的,仅10年后便是蜀汉灭亡,姜维死于乱兵。

所以,姜维到底得罪谁了?身为蜀汉最后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得罪了几乎所有人,却又最无愧于蜀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