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ACC.18热点」刘惠亮教授点评PHARMCLO研究:柳暗花明 别开生面

作者:心在线
「ACC.18热点」刘惠亮教授点评PHARMCLO研究:柳暗花明 别开生面

ACC2018 奥兰多美国现场报告

ACC 2018将于当地时间3月10日至12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届时将就该主题进行备受期待的PHRMCLO研究。如春风如事,打破目前"更有效、更强大"的抗血小板模式,打造出"更合适、更正确"的先行者。

基因治疗组不良临床事件显著减少

PHARMCLO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探索使用药物基因组学来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该研究首次将临床特征与遗传信息相结合,指导ACS患者选择P2Y12受体拮抗剂。

该研究选择了888名ACS住院患者,其中一半接受了标准治疗,即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给予氯吡格雷,tetra Griello或Pragre。另一半进行了基因测试,医生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特征制定了抗血小板策略。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或中风,以及BARC 3至5出血事件的复合终点。

结果显示,氯吡格雷在标准治疗组患者中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基因检测组(50.7%对43.3%)。在随访12个月时,接受基因检测的患者发生重大事件终了事件的风险降低了42%(HR 0.58,95%CI 0.43至0.78,P<0.001,下图)。

「ACC.18热点」刘惠亮教授点评PHARMCLO研究:柳暗花明 别开生面

PHARMCLO研究开创了"更合适,更正确"的先河

作为前体药物,氯吡格雷需要通过肝酶CYP2C19转化为活性药物。这种酶的遗传变异很常见,可导致血小板功能丧失(氯吡狗代谢不足)或功能增强(代谢增加),这反过来又可导致血小板抑制减少或出血增加。一项针对九项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即使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的丧失也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早在2010年,FDA就发布了黑匣子警告,主要针对这些类型的氯吡格雷代谢较差,降低了患者的有效性。

确定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并调整其抗血小板药物的策略将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但是,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使用个性化治疗的几项临床试验没有显示出临床益处,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的目标是血小板反射,而不是患者的基因型。基因型可能是比CYP2C19基因变异更好的检测工具,CYP2C19基因变异只能解释约11%的血小板抗性。

最近,易于使用的CYP2C19基因检测成为可能。在PHARMCLO研究之前,一项使用基因型导向的抗血小板治疗的多中心非随机试验发现,CYP2C19功能缺陷等位基因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PHARMCLO研究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对于ACS患者,除了考虑患者的病因外,还应结合遗传数据和临床特征来选择治疗方案,以接受更个性化、更准确、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进一步降低缺血和出血的风险。PHARMCLO研究是药物漫画临床开发的第一步,不是试图找到更强的抗血栓形成药物,而是确保为每个患者提供最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ACC.18热点」刘惠亮教授点评PHARMCLO研究:柳暗花明 别开生面

刘惠良,武警部队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少将,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力医院。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从事心血管专业34年,擅长心血管内科各种疾病的诊疗和重症监护抢救,是国内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专家之一,成功完成各类介入手术近1万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曾获中国医师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奖、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等岗位津贴。

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了30多篇文章。主编、主编14部专著,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和医学成果奖23项。曾任卫生部冠心病与先天性心脏病培训基地培训讲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参考杂志救援医学频道副主编,《心脏日报》等11家刊物主编、执行主编。

这里不仅有最新的临床试验综述,各子专业的最新进展概述,还有我们学者在会上的亮点跟踪,更多ACC 2018现场报道,请在线锁定心脏!

心在线专家打造专业平台

编辑:田新芳-梅-梅-志明-夏-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