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科学拥抱后浪们 这部纪录片竟然“请”来了门捷列夫

作者:封面新闻

封面记者李宇新

大约150年前,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原子量的元素周期表,这一举动成为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并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遗产。但门捷列夫肯定没想到的是,150年后,他会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出现在一部中国纪录片中,向观众展示元素发现的历史。

用科学拥抱后浪们 这部纪录片竟然“请”来了门捷列夫

今年6月,科教纪录片《门捷列夫很忙》在中央电视台备案频道首播,该片以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动画形象为系列,通过有趣的知识介绍,向广大中国观众普及化学基础知识。在内容方面,影片讲述了碳、硅、铀、铁等元素的故事,这些元素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有毒元素的力量及其功能出发。但从风格上看,影片幽默的解说、活泼动感的配乐,以及丰富多彩的画面,都打破了科教纪录片的传统印象。

"科学和教育纪录片不是自然而然地以故事为基础的,也不是热门纪录片。我不是很擅长自然科学,但是当我想告诉观众这些科学知识,尤其是年轻人时,我仍然有很大的创作欲望和冲动。也许我们国家未来的化学家将在门捷列夫的听众中。"门捷列夫很忙,"纪录片导演李金轩说。

用科学拥抱后浪们 这部纪录片竟然“请”来了门捷列夫

化学"冷知识"被"文科"主任挖出来

"数学学好,走遍世界都不怕。这种有点滑稽的口语似乎伴随着80后和90后的学生时代。而李金轩导演的创作路径,也与这句话有些巧合。早在2018年,同样由李金轩执导的纪录片《我的牛顿教练》,聚焦体育中的身体知识,在业内获得了不少好评。这就是门捷列夫忙碌的原因。

"它与牛顿是同一个系列,但它更成熟一些。在豆瓣上,可以看到这位网友对"门捷列夫很忙"的评价。从物理学到化学,从牛顿到门捷列夫,李和他的团队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继续这个系列。未来,将有一部关于数学的广播作品,完全符合"数学"领域。

300多年前,德国炼金术士布兰德在尿中寻找黄金、阴阳的错误,他偶然发现了一种化学元素——磷,而在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璇可以被称为"元素周期清单之父",正是因为他命名祖先时很多规矩, 只是现在才如钠、镁、铝、钴、烯等奇怪的词......在《门捷列夫很忙》中,用化学"冷知识",加上有趣的评论和图片,可以说是刷新了观众的"知识点"。

在自然科学领域,需要一些专业精神才能轻松找到关于化学的有趣观点。但令人惊讶的是,李金轩确实是一位全神贯注的"艺术"导演,而"科学"是完全无可争议的。李彦宏还谈到了剧本创作初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占了近一半的时间。李还接手了一系列任务,从早期的剧本,到现场拍摄,再到后来的画外音。

"这部电影最大的困难在于剧本创作阶段。我是一个纯粹的文科学生,这些是我上学时让我崩溃的科目。"电影中所有有趣的化学反应都来自'文科'导演。在写剧本时,李金轩每天查阅大量资料,然后收集到有趣的知识,找相关专家进行验证,并了解确切的科学真相。"从物理到化学再到数学,每个科目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李说。

用科学拥抱后浪们 这部纪录片竟然“请”来了门捷列夫

未来的化学家,也许是《门捷列夫》的观众

在《门捷列夫很忙》中,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每一集一定都有一个"中国元素"。不仅有"明朝皇室命名却造出奇异字"的故事,还有"古银针毒蛋黄变黑"、"明长城是米砂浆做成"等话题,都是中国古代历史和化学相关轶事。李克强还表示,"中国元素"一直是他制作此类纪录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而在创作过程中,李金轩也有一些迷茫的时刻。因为与目前热门美食纪录片相比,科教纪录片不仅针对观众的门槛很高,而且缺乏与生俱来的故事和话题,在业内关注度不高。"科学和教育纪录片处于这种状态,我是为数不多的制作科学纪录片的导演之一。我仍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领域,从而继续提升电影的档次,在国际上拿出出光彩的作品。"

用科学拥抱后浪们 这部纪录片竟然“请”来了门捷列夫

在采访中,李克强谈到了与一家英国纪录片公司的交流,该公司正在举办一项活动,从空间站现场直播地球。"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个节目。他们说,"有商业方面的考虑,但不能看电视的人将成为下一个宇航员。"我认为这可能就是制作科学纪录片的意义所在。"

虽然用李金轩的话说,《门捷列夫很忙》并不是一部大规模的制作,但大量的纪录片,在影视行业,也属于一种非常小众和偏颇的门类。"中国未来的伟大化学家有没有可能出现在门捷列夫的观众席上?"这也是我们对国家科学教育的微薄贡献。"

用科学拥抱后浪们 这部纪录片竟然“请”来了门捷列夫

<b>:"如果你有新闻线索,欢迎你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用,就会有费用奖励。新闻微信关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