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文系和历史系绕不开的两位名人——胡风与周扬(四)

作者:青植家园

抗日战争之初,胡峰跑到武汉创办了《七月》刊物,当时除了官方刊物外,私人刊物可能只有《七月》,胡枫身边有大量作家和诗人,形成了"七月诗派"。

胡峰文艺思想的要点是:"生命无处不在"、"写真话"和"主观斗志"。他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精神,而不是作家的阶级、组织和纪律。

新中国成立之初,胡峰后悔没有跟上党的步伐",从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他在短短三个月内写下了4600行长诗《时间开始!》。》。他大喊:"时间到了!祖国是新的!人民站起来了!"但他还是比周洋走得慢。他只能无奈地抱怨:"但是旗帜在别人手里,别人用旗逼我打我,我不能只用真心实意的工作,别无他法吗?"

在胡峰大力支持的年轻作家中,有一位叫书武,后来成名。1945年,书武在胡峰创办的期刊上发表了《论主观性》,从理论上解释了胡峰的"主观斗志"。这篇文章的精神与毛泽东在延安文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一致,很快就受到党内文艺理论家的批评,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书武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不起长期的批评,也积极追求进步,于是在1952年发表了《在延安文学座谈会上从无到有的学习演讲稿》,提出了自己的激烈批评。舒武在文章中补充说:"十年前,《讲话》发表时,国民党统治地区的一些文艺工作者认为这些原则是正确的,但它们只不过是马来列宁主义的ABC。"这句话牵连到胡峰,暴露了胡峰当时对"言语"态度的蔑视,胡峰是一大打击。

更为严重的是,在当年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舒武说:"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根深蒂固,使我们为党的文艺政策领导,完全对抗的态度。这样,我们必须形成一小群文艺,......当时,以胡峰为核心,经常发表在我们几个人的《希望》杂志上的作品,确实形成了这样一小群文艺,"把自己和胡峰放在一个群体中。(未完成,待续)

中文系和历史系绕不开的两位名人——胡风与周扬(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