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孔繁森:雪域高原上用热血救助人 用生命诠释爱

作者:闪电新闻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孔繁森:雪域高原上用热血救助人 用生命诠释爱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日(山东台湾综合广播记者卢轶轩报道)山东聊城孔繁森。十年后,两次进入西藏,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一个人的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的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时至今日,孔凡森对公众的奉献,无私奉献的人员意识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孔繁森的家乡山东省辽市也建起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在参观大厅的显眼位置,玻璃窗上陈列着一个小药盒,供参观者打开尘土飞扬的记忆......

视频加载...

"现在你看这个小药盒是孔繁森同志来西藏的......"记者来到纪念馆时,叙述者正在介绍小药盒:棕色皮衣,盒子上印有红十字,听着讲解员,让看似平凡的物品都是国家级文物,背后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孔繁森在西藏每次去乡下之前都会花两三百元自己买药来装满这个药盒,所以一路上班,一路看医生给药......"这样一个小小的药盒见证了孔法森在藏族农村行医、治病的故事。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孔繁森:雪域高原上用热血救助人 用生命诠释爱

孔繁森于1979年、1988年两次进入西藏、拉萨、阿里等地区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拉萨所有的公立小学和半数以上的村办小学,三分之一的时间蹲在阿里乡下,每一个地方送药......听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人们讲,孔繁森的医学知识是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学到的,到孔凡生在藏城服役,不难发现他的药和药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丹曾旺扎是藏医,他仍然经常感觉到孔繁真背着一个小药盒帮他一起治疗救人的场面:"他对老百姓,纯粹是出于公众的心,为了别人没有一点私心,一心一意地想着人民。"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孔繁森:雪域高原上用热血救助人 用生命诠释爱

时任孔繁森的秘书崔建勇回忆起孔繁救一名70岁藏族妇女的故事:"当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时,他打开药盒,先拿出听诊器,询问情况,知道老太太可能卡在厚厚的痰液里,他取下了听诊器的软管, 插入老人的喉咙吸出痰液,老人活了过来,这时他周围的所有人都拍手了。"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孔繁森:雪域高原上用热血救助人 用生命诠释爱

1992年,拉萨市如墨竹工作卡等县级地震、孔繁森七天七夜抗击抗震第一线,还收养了三名失去父母的藏族儿童,生活苦涩难缠,为组织孔繁森化名"罗珠"到当时的西藏军区总医院三次献血900毫升领取营养费900元用于儿童上学并改善他们的生活。时任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技术员刘业祥,后来回忆起孔繁成献血的场景:"他来献血的时候,用的是藏名。我问他你在哪里工作。他在阿里说。我说阿里这么辛苦,献血对身体还是有一点影响的。他说他有几个藏族孩子,他的家庭很困难。"孔繁森死后,他的妻子王清芝仍然关心着孩子的成长,这是孔凡森爱情的延续。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孔繁森:雪域高原上用热血救助人 用生命诠释爱

1994年11月,孔繁森率党政代表团赴新疆,他乘坐的车辆发生车祸。当地士兵和平民先接力营救,但最终未能保住他的生命。孔凡森同志死后,阿里土地委员会在清理遗物时发现,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外,他身上只剩下8块6美分——这是一个躲藏了十年的土地党委书记,留下了所有的家庭。

青山到处都是埋藏着忠诚的骨头,一片血滴落的高原。孔繁森同志对正义的奉献和无私奉献的遗产,是对他的最好致敬。去年以来,聊城人民医院和孔法森同志的家乡孔法森同志纪念馆组织志愿者队伍踏上白雪高原,沿着孔法森同志的脚步,行进11500公里,为654名藏族同胞开展健康检查和自愿咨询。聊城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卢庆良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追随孔繁森同志的脚步,继续进行磋商。"我们去西藏不仅对西藏同胞,更重要的是孔凡森同志对公众的奉献,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提升、传承。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孔繁森:雪域高原上用热血救助人 用生命诠释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