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作者:Beiqing.com

在本杰明逝世8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13位本杰明研究人员、翻译家和出版商

(王敏安、夏克军、秦璐、杨俊杰、谭旭峰、林亚华、姚云帆、胡生、姜雪、谢军、王万科、丽莎、王伟)

,分别从爱情中进行了深入而又发散的对话。

(生活史)

(受理历史)

(思想史)

本杰明的维度视角。与根据不同主题系统地安排学者思想的纪念范式不同,我们选择以一种可能更符合本杰明气质的方式切入本杰明的世界。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本杰明。

在第二期笔谈爱情、成长和生活史时,谭旭峰、江雪、王万科、丽莎、王伟几位作者提取了自己在阅读时收集的"思想碎片",年轻的本杰明痴迷于周围事物的幻觉。年轻的本杰明,朋友们的哀悼,加上理智的智慧和情感生活,融入了十四行诗。他受到爱人的启发,开始"左转"。从柏林到莫斯科,从马赛到巴黎,本杰明一路走来,每一次散步都激发了他的哲学,这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即"意识形态形象"。尽管老将已经不在了,但本杰明的著作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继续着他的中国之旅。

我们在编辑中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每个作者不同风格、结构和情感的痕迹——正是这些远没有那么系统的片段,因为棱镜反映了本杰明意识形态遗产的"整体",反映了他面临的实际困境和思想极限,这是今天重新激发本杰明智力能量的关键。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作者:Lisa Li, Wang Wei, Jiang Xue, Wang Vanke, Tan Xufeng

策划编辑 董木子实习生谢廷宇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本杰明的童年蝴蝶:思考狂喜贯穿你的一生

沃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从小就痴迷于与人在一起的幻觉。有时单词的发音会引起对物体的相似感知,有时它们在糖果锡纸上是彩色的。在1901年上小学之前,他与父母在柏林西南部郊区波茨坦山麓的避暑别墅里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当这段记忆在30多年后被捕捉到时,空气中充满了一只戴着鲜花的蝴蝶的绰号。他再次谈到了幻觉:"我让自己随着我痴迷的那对翅膀的每一次舞蹈或摆动而起伏。[......]我越是调动每一根肌肉纤维去接近小动物,我就越是在心里把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蝴蝶在一起离人类的一举一动都越近......"

(柏林童年蝴蝶捕捉)

当蝴蝶拍打翅膀时,他特别描述了幻影内心摇摆的状态,类似于柏拉图的"离子"诗人蜜蜂般的狂热心灵。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童年本杰明。

从1910年代开始,狂喜的想法几乎持续了本杰明的一生。1915年,他甚至以醉酒为主题写了《彩虹——关于醉酒的对话》。

("Der Regenbogen—Gespräch über die Phantasie")

注释。在玛格丽特和画家乔治之间的辩论形式中,文本切入了他小时候困扰着他内心的迷幻世界,而前面则从其微妙的完美中脱落出来。瑪格麗特夢見了一種奇怪的顏色:風景在這兩者之間發光。每一座山,每一棵树,叶子上斑驳的颜色无休止地延伸。大自然不断变化的本质是显而易见的。她与色彩密不可分,一切都感觉被遗忘了。画家的话打破了这是迷幻的颜色,是陶醉的体验。人们在健忘中完全适应事物,这就是艺术家寻求"灵魂"的地方。

说到这里,不可能不提到同时写《彩虹》的撒尔德林。

本杰明在1914年冬天开始了他对霍尔德林的小幅积累的研究,后来形成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关于霍尔德林的两首诗"

("Zwei Gedichte von Friedrich Hölderlin")

。1916年初,他写信给赫伯特·贝尔莫赫。

(赫伯特·贝尔莫尔)

信中提到,这两件作品是同时完成的。今年年底,他告诉了这位早期的知己他的批判性想法。

批评应该触及物体的灵魂,就好像化学物质分解了物体,使它们毫发无损,就像一个光洞穿过它们。多年来,霍德林的启示是,必须从所有名声、言语和符号的灵魂中寻求生命。《两首关于霍尔林的诗》中"诗人的勇气"分析

("Dichtermut")

弱点

("Blödigkeit")

它指的是霍尔德林后来诗歌中的"神圣的清醒",它指向诗人的灵魂状态。这是一种矛盾的勇敢本性,敢于完全被动,完全融入一种完全参与世界的关系中。

霍尔德林还把这当成了一夜之间无所不包的德国人。

(abendländish)

民族本性,即天神"宇野式清醒"

(Junonische Nüchternheit)

。后来在本杰明的《歌德的<亲和力>》中。

("歌德·瓦尔弗万德沙夫滕",1924—1925)

文化是德国艺术实践的最终目标。"表达不语/言语不足"

(奥斯德鲁克斯洛斯)

该术语在单词构成中的张力是显而易见的,显示出超越有机形式的倾向。

这种灵感来自本杰明对霍尔德林的《唱歌的节奏》的异常相反形式 - 暂停

(扎苏尔)

理解。归根结底,少用字意味着诗人不受自己的意识支配。因此,清醒被称为神圣和至高无上,因为诗人不再受人类主观意识的限制。与万物融为一体,意味着生命变成了纯粹的功能。

霍尔德林的想法来自与万物合一的真实体验,可以说他的写作处于这种神圣的状态。绝对统一就是他所说的"存在",它是主体和客体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没有人类的意识判断萌芽。

(《第一次断裂与存在》,《Urteil und Sein》,1794/95)

。存在的体验始于霍尔德林对柏拉图《饮酒》之美的理解。凡人通过灵魂瞥见和美融为一体,美本身"自根、自给自足、永恒、自我一体"。

谈到团结的微弱时刻,人们不能不提到霍尔德林的阅读量很大的"费德霍",苏格拉底对美的疯狂的描述指的是一种美妙的灵魂活动。真正的美来自灵魂的翅膀活动,伴随着对苦涩音乐交织的美妙感知。霍尔克林引用了赫拉克利特的格言作为谜团的掩护:"你自己与自己有太多的不同"

(εν διαφερον εαυτῳ, das Eine in sich selber unterschiedne)

可以说,美的体验不是羚羊挂角不掉落的痕迹,只有有人出于自己的意识,也就是说,在死亡的情况下感知判断是进入太一的方式。精灵艾尔斯在众神之间生下了一个灵魂,最能代表这个谜团。在古希腊创世神话中,艾尔斯本身就是一个推动万物繁衍的创世神,贫穷与富足之间的不断蜕变,代表了人类从分裂到统一生命的规律。

在缺乏经验的时代,寻找一个灵魂来承受,亚历山德斯

一些类似的陈述模糊地揭示了本杰明对霍尔德林的意识转变的理解。在1925年关于德国戏剧的《认识论批判导论》中,他以柏拉图姆的思想为真理的内容,不再是预先定义的先验哲学,而是人类主观意图的"灭绝"。在对话初期探讨陶醉的草稿中,他还建构了"知觉"这个词,与前人"知觉"的概念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如何一步步走向与祖先相反的方向。

就这样,本杰明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文章《技术再现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在谈到光环时,介绍了中国画家意识的消失传奇,确实是直觉的完美例证。这也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巴黎国家图书馆的本杰明的中国画

("国家图书馆的中国教育")

影像的世界。

中国书法的笔触形成了一些模仿幻觉,像一道闪光,穿透了现实世界的世界,这是意义的世界,变化很快。本杰明的童年一直到中年,中国艺术家们经常从笔底汲取超越心灵世界之眼的笔,而霍尔德林在这里重合,成为一座伟大的山峰。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本杰明在1932年。

1928年,在《一次散步》和《走向天文馆》的结尾,本杰明打破了宇宙宏大关系中令人陶醉的体验的本质。这种观点,作为人类参与宇宙的一种方式,意味着人与世界融为一体。以现代天文学为代表的科学认知,导致了天人关系的分裂,战时技术的滥用点燃了人类自身的毁灭。相比之下,他以"出生陶醉"为重建现代文明古典精神秩序的途径。如果我们与哈斯林精神化的艾尔斯的出生灵魂的形象相对应,那么这句话和意志就不再陌生了。

在缺乏经验的时代,一直关心着本亚明的灵魂,为什么不是徘徊在贫富之间的真人的爱呢?以无芥末的自我为锅川的容器,他不禁依附于任何单一民族文化,而在20世纪初,用西方哲学相互致敬的中国思想家,展现了古代与现代东西方融合精神,才能达到微妙的浩瀚。

本杰明在"街机街"漫游者主题下,在新旧世界的门槛上选择了波德勒的朋友马克西姆·杜贡(Maxim Dugon)的"旅行者"

("Le Voyageur",1855年)

一首诗对此有很深的品味。自我在世界的融合、分离循环的行走模式,为什么不是灵魂在创造意识时在转变之间的图景?沃尔特·本杰明在新冠病毒带来的困惑、孤立和挑战中的记忆,也是期待人类不断适应新体验的现代使命:

我害怕停止;

当我走路时,迷失在蓝天下

听我年轻的灵魂醉醺醺地歌唱

心中充满了神的光

......

爱情太可怕了,我不想淹死。

我们走吧!我们走吧!受苦受难的人

继续你悲惨的旅程,追求自己的命运......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卡普里岛的春光:爱中的本杰明

1924年4月,本杰明前往卡普里岛。

(卡普里岛)

住在岛上阳台最高的别墅里,他被朋友和春天的风景陶醉了,柏林的烦恼已经抛在脑后。这可能是他生命中最后的欢乐时光。最初,他在这里的唯一目的是完成他的教学文件,以便再次追求学院的发展。但这位华丽的浪子像往常一样,挥霍着离开了海德堡的多愁善感的气氛。前两年,他在那里待了很久,最终,积累的情感力量在献给女雕塑家尤拉·科恩的《歌德的亲和力》中结晶。

(朱拉·科恩)

,他无可救药的钦佩对象。与此同时,他对学术职位的深切希望失败了,但贾斯贝尔斯注定要错过一件他肯定会欣赏的作品。

目前,本杰明的身体拥有了难得的活力澎湃,也及时迎来了又一次相遇。卡普里岛是欧洲左翼知识分子的避风港。进入当地最受欢迎的"男猫西迪盖革咖啡馆"

(Café »Zum Kater Hiddigeigei«)

本杰明与俄国革命,前卫演员和导演拉西斯

(阿斯贾·拉西斯)

遇。这段感情不仅让本杰明淹没了丰富的情感和感官,也吸引了他以"左派"的思维,总之,尽管存在争议,但对这位被压抑的德国哲学学生却做出了奇妙的综合反应。

如果卡普里岛是浪漫的风景,那不勒斯是其社会焦点。虽然这似乎是一种和平,但本杰明和拉西斯一起去那不勒斯至少二十次。

(Martin Mittelmeier,Adorno in Neapel,64)

在夏天,本杰明从这座南方城市的火热身体中发现了他的新哲学,一种改变风格和思想的方式。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本杰明的藏品第四卷《意识形态图像》中得到了见证。

(登克比尔德)

在标题下,通过展示对标题"本杰明和拉西斯"的思想和热爱,引出了几篇城市散文:第一篇是"那不勒斯"!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1924年的拉西斯。

当我们接近这个"岩石"城市时,本杰明思想的秘密之眼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镜头堆叠在一起

"(Wolfram Allenberg,《魔术师的时代》,林林娜译,第244页)

,抚摸着这耀眼的城市景观:"就像这些脉岩一样,建筑也是多孔的。

(波罗斯)

州。无论是在庭院里,在拱廊里,还是在楼梯上,建筑物都与人们的行为融为一体。人们在任何地方都保持空间,为新的和不可预见的景观腾出空间

(Konstellationen)

"人们是创造同样的禁忌。没有一个场景让人觉得这种情况会永远是这样,也没有形式来宣布"我是唯一的一个"。"

(本亚明,第4卷,309)

寂静的岩石应该和目前繁华的人类建设,本杰明似乎有兴趣让"自然"侵入历史,让历史被划分为"自然"——不是通过征服来划分,而是通过交错的不可分割的盟约来划分。

在这个仍然萦绕在概念氛围中的形象中,历史的唯物主义略带挑衅性:历史不仅无法走向终点,而且只要不抛开"自然",就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现代风格的城市,是不是越文明越接近历史臃肿?相比之下,那不勒斯"无所事事"。

(Porosität)

它不仅是南方工艺品人们懒惰的混合体,特别是与即兴的狂热相呼应。无论如何,必须保留空间和时间。该建筑作为人民剧院

(Volksbühne)

使用 。

(本亚明,第4卷,310)

本杰明·拉塞特(Benjamin Lasseter)在这里的热门剧院可能与柏林人民剧院相对应,该剧院由奥斯卡·考夫曼(Oscar Kaufman)设计,于1914年完工。剧院的设计旨在向工人阶级推广自然主义戏剧,继承了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原则,表达了德国的社会矛盾。

显然,对"多孔性"的解释混合了一半典型的"自然主义"含义,即南方工匠"本质"的懒惰,而另一半的即兴热情则在于拉西斯的前卫艺术,本杰明很快就会在《一次散步》中重温并释放出来,此外还有当时在卡普里的知识咖啡馆流行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哪个更吸引本杰明的口味。从经验中开创历史唯物主义?

城市的秘密:旅行中的本杰明

本杰明离开卡普里岛,回到柏林,当时秋风吹来。掌舵着他的生命,也许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更多的爱和思想。

他在冬天开车去莫斯科,然后到马赛,然后到巴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行为都激发了他的哲学。自赫德以来,哲学就已经嵌入了德国哲学家的口袋中。但仍然可以问的是:是哲学的景观,还是景观的哲学?毫无疑问,旅行者的视野最终显示出哲学观点的差异。只要拿本杰明以前的同学,已经很有名的海德格尔相比,他几乎不愿意去希腊旅行,尽管他毕生呼吁他回到希腊。

对海德格尔来说,今天的希腊与他的哲学如此拼命寻求的纯净景观相去甚远。据说他的妻子一直在努力让他去希腊,他终于在1962年成功了。当船到达港口时,船长不愿意离开,因为希腊的土地不再对工业时代的旅行者开放,他们不断被踢出一辆车,塞进另一辆车,然后运到另一辆车上。

(Peter Geimer, Frühjahr 1962,49)

事实上,本杰明同样清楚这一点。虽然他热衷于研究文本形成和城市地形的历史,但这些城市的真正秘密除了真正的徘徊之外,还能向谁揭示呢?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旅行者本杰明。

不幸的是,《时代》杂志很快就没收了旅行通行证。

1935年,滞留在巴黎的本杰明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尔巴赫的忧心忡忡的信,奥尔巴赫是柏林人,后来成为《模仿》的作者。

(埃里希·奥尔巴赫)

。当时流亡伊斯坦布尔的奥尔巴赫建议在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德国文学,以帮助本杰明摆脱时代的厄运。

后来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说历史的不完备性至少是人类思想的极限之一,那么这种执着的体验就来自于人类作为一种存在,不仅要记住,还要延缓幻想,还要永远有一个愿望。

如果本杰明成功了这份工作,他可能会和列维·施特劳斯在一起。

(克劳德·列维-施特劳斯)

风和雨,穿过"蓝色热带地区" - 至少,无论如何,他会遇到在目的地漂洋过海的法国人。它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景?等待我们的将是又一个本杰明,又一个永无止境的相遇?

也许如果他有准备,他注定会在某个时候遇到任何一个便雅悯,无论他是一个游荡者,收藏家,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神学家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也许,没有"其他"的本杰明,只是作为本杰明的一种方法。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本杰明的工作方式:作为"思想形象"的一种风格

本杰明的复杂性使他在20世纪的西方思想家中独树一帜,而定位本杰明的困难在于,他无法在既定的参照系内给出正确的身份定义。

我们都熟悉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

在《启蒙运动》的前言中,给本杰明的一系列"不是XX"的头衔,对于诗人或哲学家本杰明来说,阿伦特只能试图解释他的"诗意思维"。今天,我想从这里谈谈本杰明的工作方法。

当阿伦特评价本杰明的"诗意思维"时,"诗意"指的是"隐喻"。

(元密码)

。她说:"本杰明莫名其妙的地方在于,他不是诗人,但他有诗意的思考,所以隐喻一定是语言给他的最大和最神秘的礼物,因为隐喻是'传递'的。

(Übertragung)

使看不见的东西感觉到的过程。"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1968年,阿伦特做了一个关于本杰明的演讲。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表达,其核心是形象。本杰明的许多概念和理论,如"光环"

(光环)

, "流浪者"

(弗拉内尔)

等等,首先,它是取自图像的,而本杰明对这些概念的处理一般是形象化的描述,而不是抽象的定义,比如著名的"光环"定义。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用形象思考,或者用形象思考。

本雅明的早期认识论也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形象表征活动,未来哲学的任务是在"具体的经验整体"中表征真理。他的方法就是语言文学,很多时候不是在对概念和理性理论的错误解释下,而是用实用的图像切入现实世界,与其说是概念认知,不如说是图像展示。每个图像都是固定的,它成为一个图像。这是一种空间表达,与线性逻辑和分层推理相对立。

本杰明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后来试图离开纯粹的理论领域,将他的大部分意识形态关注投射到政治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时,变得更加明显:可视化的表达取代了精心设计的论证,更多的是对具体对象的观察而不是抽象和清晰的断言,来回思考和空间意象并置,碎片化和非结构化的写作。

这样的工作方法,体现在写作风格上是一种独特的形式风格。本杰明写的许多短文被德国学术界总结为"意识形态形象"

(登克比尔德)

。苏尔坎普出版社七卷本本杰明集第四卷的编辑遵循阿多诺于1955年编纂的本杰明作品目录中的"意识形态图像"的标题,其中包括本杰明从1925年到1930年代初在报刊上发表的许多短文。

"思想图像"是一个合成词,由"Denk"组成

(思考,这里更强调的是直觉思维的整个过程)

和中心词"Bild"

(图片)

构图,用英语翻译为图像的概念或以图像的形式形成图像的想法。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它可以是"想法"的另一种表达。这个词非常紧张,它拉入了具体的内容

和相应的理念

(想法)

这两极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呼应。上世纪初,德国文学界也署名了格奥尔格的一首诗。

(七环中的法兰克人)

关于"Denkbild"的起源和含义的争论一直很激烈,重点是"Denkbild"的含义是否基于"想法"

(同上)

或"图像"

(图片)

也就是说,无论是思想的图像还是反射和抽象的图像。

这场辩论的意义是深远的,这个词充满张力的特点被应用到后来的歌德研究中,发展成为一个评论术语,用来总结歌德思想的平衡和直觉与反思的核心概念。

简单地说,思想形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将思想从抽象的思维领域拉回到感知领域,把它放在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背景中,这种写作是克服现代认识论困境,批判和改变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实验, 它表达了不可言状的现代性的可能性。

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在本杰明周围,这种形式的文学哲学短片是齐声写下来的,包括霍克海默,克拉考尔,布洛赫,阿多诺和布莱希特。重要作品《单向》,指明了本杰明后期的思想转折,是他的思想形象创作的典型代表,阿多诺

(指定One Walk为思想图像集中的第一个人)

最低限度的道德在形式上与一个方向非常相似。

本杰明的一条路:救赎的贬值体验

如今,《一行》在中国不断重译重印,这说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但却默默无闻。

(即兴,经验,直观,具体,破碎)

但它阻碍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理解了思想形象的结构形式,回到书的历史,也许我们可以掌握打开大门的解释之钥。在本杰明写《一次散步》期间

(1923-1926)

对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密切关注,在近半个欧洲(尤其是巴黎和那不勒斯)的旅行,以及对共产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理解,对这本书从外在形式到核心的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杰明是魏玛共和国期间为数不多的深入研究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德国知识分子之一,从1925年开始,他对超现实主义的关注和批评继续延伸到他的大拱廊项目中。超现实主义对幻想,无意识和日常经验的强调,自动写作技巧以及蒙太奇技巧的使用被有意识地批判性地吸收。

布洛赫曾经评论说,《一行》代表了一种"超现实的思维方式",我们看到《单行道》的整本书呈现出凌乱的主题和结构,就像一颗被从绳线中拉出来的珠子被随机溅出,一个三维图像像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片段蒙太奇。《一条路》中还有几部"自动写作"的梦境作品,无疑是本杰明追随超现实主义的诗意实践。

本杰明对超现实主义的同情和对共产主义的亲近几乎同时发生。《一条路》是献给他的情人阿西娅·拉西斯的,本杰明在卡普里岛度假时通过它了解了俄国革命的真相,还研究了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我们在"一次散步"中看到了最长的"帝国全景",全景描绘了大萧条时期的德国社会以及德国人民困境和普遍精神困扰的压抑气氛。这是单向手稿中的第一份一次性记录,其重要性在于,这是本杰明对德国社会现实的第一次分析,对当前政治立场的批判姿态非常明确。作为起点,它就像一个单向的胚胎,具有整本书的政治爆发力。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一行》,作者:Walter Benjamin,译者:蒋雪,谭旭峰工作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

至于对当前政治的批评,本杰明的方法不是一刀切,而是消除反思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对比和差异,作为捕捉眼前琐碎场景的具体表现,在特定的图像展示中使现象与思想重叠的复合图像,或者通过图像直接转化为社会症状, 日常经验,典故和警告进入视觉的显示和批判性整合。

例如,在《帝国全景》中,本杰明以"事情不会这样发展"和"贫穷不是可耻的"等将谚语的旧智慧直接浓缩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展示谚语认为失败的传统经验和启迪人们摆脱现有观念,重新开辟了反思当前危机的道路。

那不勒斯的旅行经历也给了他一个开放思考和对现实的审视体系,即"多孔"和"渗透"。"多孔性"是关于认知的启示。这是一种语言天赋,用于识别相似性和相关性,具有转换,嵌入,投射和产生意义的创造力,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和理解。我们看到有许多"多孔"短语,例如One Way中的连接器。

例如,第 13 号中书籍和之间的比较:总有一天,她们会站在街上,身上胖胖的。

(steht als wohlbeleibtes Korpus auf auf dem Strich)

, . . . . . . , Strich 既指的狭窄街道,也指单词的载体,线条 ;"wohlbeleibtes Korpus"既指女人的肥胖身体,也指在写作过程中积累的书的厚度。

这种"漏洞百出"的语言条件是图像和思想在思想形象中的重叠,例如标题"墨西哥大使馆"

(机器人协会)

"连接和面对文本中隐藏的世俗和宗教元素。如果你阅读德文原文,你会发现这些器官。

本杰明对思想图像的写作实际上是他对经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一部分。在本杰明看来,"思想经验"是一种理想的认知模式,其中经验和理解既是二部曲,又是一体的,这种综合的形式将经验现象从过去的附属地位中拯救出来,其众多的琐碎性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都保存了下来。图像不再是思想或思想的图像,而是思想图像与思想的综合,迫使现象本身呈现本体论的真理。

思想形象在这里就这样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实证工作方法,一方面使思想具有独特的形象,另一方面使经验片段成为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思想与经验奇妙融合的哲学反映。

在本杰明后期的思想关注中,现代社会的经验被打破和贬值是本杰明解决现代性之谜的核心焦点,而《单向》中思想形象的终极目的指向经验的救赎,而经验的救赎是诚信的恢复。

如果古兰夫人的说法基本上是真的,如果阿多诺在1940年底来到美国后不久就被发现,那么阿多诺面对这种没有"事情"的意志一定很难过。如果题材恰恰是"历史哲学纲领",如果她看过一般,能讲出一两个,那么,打开多姆克博士带来的盒子,发现有一个"历史哲学大纲",阿多诺一定高兴!没错,多姆克博士

(1941年7月)

带来了"历史哲学理论"与之前的

(1941年6月)

阿伦特给阿多诺的"历史哲学理论"有明显的差异。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本杰明的诗:"你睡着了,但这是你觉醒的光"

本杰明,一个被跨学科关键词包围的名字,如历史,光环,博德勒,翻译,技术复制,美学救赎,讲故事,忧郁,新闻和摄影,弥赛亚,不知情的记忆,商品,作家和生产者,一个"深海采珠者"(Arunte),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文学思想家之一"

(布莱希特)

但注定像"帝国上空没有大气层的彗星"。

(阿多诺)

《欧洲最后识字者》,悄悄地把自己青春中的智慧和情感生活融入到十四行哀悼诗中,让读者一睹思想家的秘心和突出的才华。

卡尔·古斯塔夫·约曼(Carl Gustav Yohman),《诗歌的退化》(The Degradation of Poetry)一书的作者,也是沃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文学批评的对象

(卡尔·古斯塔夫·乔赫曼)

在传记作者的著作中,有人评论说:"早在他年轻的时候,Yohman就获得了更高的精神和清醒的头脑,但他为此付出的是无家可归的高昂代价。"

这些判断几乎同样适用于诗人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海因莱。

(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海因莱)

他是本杰明年轻时最亲密的同伴之一,也是本杰明未说出的73首十四行诗中唯一的对象。

本杰明和诗人海因莱在青年运动初期相遇,虽然两人的关系只持续了一年多,但被认为是"本杰明一生中最神秘的一幕",对于本杰明来说,"未来的理性和情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像弗里德里希·波托斯

(弗里德里希·波德苏斯)

Surkamp Press的编辑在1920年代活跃在本杰明的朋友圈中,他在阿多诺1955年出版的两卷本本杰明的《书信集》的"生活笔记"中写道:"本·亚明被记录在这里,以纪念诗人海因勒和他的女朋友利卡·塞利格森。

(里卡·塞利格森)

并创作了十四行诗歌。

这位年轻诗人的同伴和他的女朋友,也是青年运动的成员,在本杰明的眼中,以危及生命的方式打了这场仗,这是战争可能带来的最残酷的破坏之一,也是青年精神真正衰落的标志。与乔曼不同,海因勒的清醒

(nüchtern)

它被某种"激情"所掩盖;

(泰腾)

也常常被认为是"不洁"的,他所付出的"代价"更是昂贵,即战争初期年轻生命的自嘲,却在本杰明的诗歌中升华为觉醒的救赎者。

前精神导师和青年运动领袖,维能肯

(古斯塔夫·怀肯)

在写《青春与战争》时,本杰明呼吁幼鸟加入战争,他用哀悼海因勒的十四行诗形成了对《青春与死亡》的反思和批判,而当时迷失在战斗意志和英雄主义中,在青春的氛围下,以"危险而美丽的魅力"发出不同的声音,就像在第二十九首诗中给海因勒提出的神:

你睡着了,但你醒了

你很伤心,但你是忧郁的安慰者

你是沉默的,但呼唤它的人的救赎者

你哭了,却是笑男的医治之神

你是孤独者的同伴,你是最伟大的

你是被遗弃在死亡之船边缘的人

你是一个忠实的爱的守护者,一个醉酒的礼貌

你是美的使者,是被困在厄尼的裸体男人,

你是和平的天使,但你被暴力摧毁

你是一个流血的孩子,一个死亡的伴侣

你是救世主,在毁灭的中心呼召

你是一个祷告者,被逐出麻木的门槛

你是旧神的使者,带来新的恩典

你成为救主,为我们赎回

可以说,青春与死亡构成了本杰明早期十四行诗中哀悼的核心主题,海因勒反对当时的青年运动充满了盲目乐观和牺牲的战斗意志的逆向自我毁灭,使他毫无戒心地通过诗歌进入了神圣的高度。

人们普遍认为,生命是最高的善,死亡是最高的恶,在人类的整体文化中,死亡总是带来绝望和痛苦。在地球中,对抗肉体的死寂,地球从不缺乏灵感,因此在世界的另一端,人们渴望不朽和超越,或者像吉尔伽美什的史诗那样寻找永恒的灵丹妙药,或者在神圣的陶醉中寻找神圣的安慰。

在本杰明的十四行诗中,海因勒的死是"来自黑暗幽灵的礼物"。

(第二十一届)

,它是"珊瑚伸出的树枝/阴子在海底的火光"

(第68名)

在象征着坠落的现实"海底"中迸发出原有的生命力;

(第64届)

,显示了罪恶时代的纯洁和荣耀;这是"青春生活中真正开放的东西"

(第五十二)

所有的美丽都有一种隐藏的悲伤。神圣而执着,欢快而敬畏,交织在死亡的大地,"野花与水芹菜"正在"生长","弥赛亚时刻的管风琴声"

(第十二届)

因为在最肮脏的地方,死亡变成了美的净化,展现出净化和启蒙的品质。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年轻的本杰明。

海因勒在战争中面对这个"人肉磨机"面对平常对死亡的恐惧,曾经对生死的恐惧在于实现自我的终结,在于自我消散的恐怖,而海因勒在世界历史上的自我终结, 带着生命感和青春让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在腐朽的世界棺材里,成为"从坟墓里照出圣光"

(第47名)

:真正的青春精神不想生活在恐惧和邋遢的"棕色森林"泥泞中,所以被小男孩的头骨包围着的是伸出的"宝石般的树枝"的死亡。

(第十一首歌)

。在战争罪行和人性丑陋的时代,生命取代了死亡,陷入了充满悲伤和虚无主义的空虚。本杰明对海因勒的呼唤,"你是堕落时代的怜悯。

(第16名)

指着青春的心灵,在罪恶的时代不愿意加入污染的流动,它总是在接受日益枯竭的灵魂的遗骸,所以死亡被诗人视为一种祝福:原初的心灵能唤起晨光般的洁净,以及它周围的"深痛之海"。

(六)

在,发出燃烧的"警觉之光"

(第二十九)

本杰明为纪念他的青年伴侣海因勒的去世而哀悼的14行,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它们呈现了本杰明更个人化的青年剪影,而不是更熟悉本杰明的思想家的阴郁肖像。

在本杰明深邃的历史剪影背后,读者能够慢慢在深不可测的诗行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接近二十世纪最高调、最不知名的思想家,以及他早年的知识明星和情感生活。

也就是说,这些诗歌不仅记录了本杰明在1914年之前,特别是在青年运动期间的激情和反思,而且展现了本杰明的诗意天赋和敏锐的先知气质。在本杰明看来,青年运动的搭档诗人海因勒因为抵抗战争的暴力,不仅象征着真正的青年精神的不朽和超越,而且有区别于青年运动后期民族主义狂欢节和战争浪漫化的危险"清醒"意志。

例如,美国作家弗兰岑曾经回答过:"什么是存在?"问: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还有几个人会匆匆忙忙地去甲板上抽根烟,以确认他们的存在。海因勒还以一些意想不到的"不着急"为本杰明带来了永恒的精神印记,在他死去的朋友的十四行诗中,我们可以瞥见一个思想家的秘密思想和明显的天赋。

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一生都徘徊在驼背的厄运阴影下,带着他所有的碎片,等待着末日审判"从时间的洞中侧身而来",他是古代欧洲精神生活的灯,特别是在文明晦涩难懂的时候,应该有诗歌的重量。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本杰明的《中国旅行书》:遇见本杰明

遇见本杰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记得在武汉贵子山华中央师范大学历史系大二的时候,因为图书馆新书更新太慢,再加上自己差,所以最喜欢搜索各个年级的哥哥的藏书,到处找书。在过去的两年里,还有机会读到本杰明的传记和"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诗人",当天国人民。

从现在起,似乎要十八年或九年了。

他于2007年开始在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在那里他一直对介绍德国思想家的作品感兴趣。因为本杰明的作品太难找,译者也不是很容易找到,他从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Carl Mannheim)的工作开始,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但当它真正出版时,已经是2012年底了。那时,我已经离开了全国人大,应著名学者杨战教授的邀请,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创建了一个学术出版中心。

促进本杰明作品的出版一直是我的愿望,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新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出版中心会做什么。后来决定使用新历史图书馆和德国文学图书馆作为突破口。新历史的方向,当然是继续以往的努力,在做深入拓展的同时,建立了七八套体系,至今已出版了约110种,并要出版两三百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能够在当代中国学术出版史上留下印记。

德意志图书馆,也就是说,非常命运多舛,因为杨战教授非常喜欢本杰明,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报道BenYa明文收藏作为一个项目之前,可惜推进得很慢。而且我也喜欢本杰明,再加上出版的潜力,我认为欧洲、美国和日本,学术著作的引进,所有出版社都有很多优势,然后跟进,看来动机不够,非常困难。而德国思想家,尤其是古典思想家之外,其实可以做很多篇幅,如果这样定位,聚焦魏玛共和国时代及其前后作品,大概是一个更大的富矿。

所以从完成翻译完毕的《德国悲剧的起源》开始,我都定稿了一本比较轻松的书和版面,还邀请了著名设计师蔡立国先生设计刀,当我们做了几个程序时,我们放弃了优雅的程序,选择了德国国旗颜色设计,经过证明结束大家的赞美。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曹卫东老师的全力支持。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德国悲剧的起源》,沃尔特·本杰明著,李双志/苏伟译,谭旭峰工作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从那时起,我们翻译了本杰明的二十多部作品,其中八部被介绍,如《德国悲剧的起源》《德国人日记》《莫斯科日记》《不可窒息的快乐》《单行道》《本亚明档案》、《德国浪漫主义艺术批判的概念》、《歌德亲和力><》等,至今尚未推出,包括他的大量信件集。我们专门从Surkamp Press购买信件集的版权,找到好手花很多年翻译,最近才上交。期待明年一起推出,也许是对本杰明最好的致敬。

在翻译方面,我们得到了德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伟先生和一套德国研究青年才俊的支持,现在翻译是一件苦差事,辛苦苦苦干,不算工作点数,但很多都是快乐的,慷慨的帮助,最后定成一套,让本杰明的中文版作品能以完整的外观出来。

梦蝶、悼亡与旅行:青年本雅明的爱与迷狂

本亚明档案,沃尔特·本杰明档案,李世勋译,谭璜风工作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

我们重点介绍这些译文,当然会或多或少的问题,但译者大多是德国文学博士,而且他们大多有在德国学习的经验,而我们的编辑也有较好的德语训练,再加上翻译过程比较长,要求他们尽量直截了当, 尊重原文的复杂性和晦涩性,然后适当润色,而不是所谓的文本,甚至随意更改,而不是快速的结果,因此翻译更加放心。

这些书的介绍之后,很多读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但我们知道这还不够好,期待有机会继续这件事情,配合我们的布莱希特收藏、舍勒收藏、西梅尔收藏、旭兹收藏可以齐头并进,在翻译的德国作品史上的旅程略显单薄。

这条路可能很长,但风景相当迷人。

作者:Lisa 王宇江 薛 王凡克 谭旭峰

编辑:洪安、董木子谢婷玉

刘军校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