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斯诺到毕森,听伟人们那些极具历史穿透力的声音

作者:禄和书话
从斯诺到毕森,听伟人们那些极具历史穿透力的声音

Beeson是一位忠实的记录保持者。

《1937年延安对话》这部原文,起源于1937年6月,即在卢沟大桥事件发生前夕,时间跨度达80多年,听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时代功勋,那些极具历史穿透力的声音,让人惊叹于自己对形势的准确把握, 勇气和无所畏惧的自信,进步和退缩。

从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采访中可以看出,这种领导集体思想的团结,分工清晰,从自身作用,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对国内外形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判断, 哪个像陕北偏远的革命队伍?

从斯诺到毕森,听伟人们那些极具历史穿透力的声音

《红星照耀中国》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17年6月,第二版,附图,翻版。

从斯诺到毕森,听伟人们那些极具历史穿透力的声音

1937年,(左起)菲利普·贾菲、佩吉·斯诺(尼姆·威尔斯)、欧文·莱瑟姆、毛泽东、比森和艾格尼丝·贾菲。

1936年7月16日,斯诺在延安会见毛泽东,分析展望了抗日战争的战略。1937年6月22日至6月23日,比松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听三巨头谈起了抗日战争的思想。一年后,在延安接受采访时,西安事件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参与下,共产党同意共同抗日,在日本于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件不到一个月后,西安事件得到了和平解决。形势在不断变化,中国的统一战线基本形成,日本法西斯战车疯狂下水,战争迫在眉睫。

纵观毛泽东对斯诺和野牛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前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思想的延续和变化。(《红星照耀中国》青年版改编自2017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二版)

一、关于统一战线

在接受斯诺采访时,毛泽东认为,有三个条件可以保证中国人的成功:"第一,中国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世界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第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影响下受苦受难的被压迫人民正在采取革命行动。在这三个条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人民自身的团结。"

在接受比松采访时,由于西安事件的终生解决,统一战线的想法变得更加清晰。在回应中国共产党两党几十人之间的分歧时,毛泽东说:"为了实现'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目标,双方都需要努力。因此,必须形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坚决打击中国的亲日派。虽然不可能对统一战线的未来作出详细的预测,但毛泽东说:"总的来说,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农民阶级的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的一边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和矛盾之处。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可以一起战斗。但与此同时,两国的矛盾分歧可能导致战斗,阻碍统一战线的顺利发展。"

未来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抗日战争的统一战线正面临许多考验。

二、关于国际形势

斯诺的采访提出了苏联是否会帮助中国对抗日本的问题,毛泽东断言苏联不会被动,"我们相信,一旦中国人民拥有自己的政府并开始战斗,苏联在需要与苏联和其他朋友结成友好联盟时,必须首先加入我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是全世界的事情,苏联既是世界的一部分,又像英国和美国一样,不能保持中立。"

贝松的提问是针对英国对中国的反日态度。对此,毛泽东从国际形势、英国、苏联、日本等国分析,认为"为了自助自己,英国有责任帮助和平营部队,即民主力量。"面对形式上的抵抗,毛泽东无疑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态度,"我们必须从所有反对日本的国家那里得到援助,才能与日本作战。针对美国的政策,毛泽东自豪地说:"他们(美国人民)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也关心他们的命运。"如果我们两国能够共同努力,我们将开辟一个新的世界。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从斯诺到毕森,听伟人们那些极具历史穿透力的声音

1937年,延安对话,英文,图片来自互联网

三、关于抗日战略

在接受斯诺采访时,毛泽东提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和运动战争的观点。他认为,在缺乏许多优势的情况下,"战争将是漫长的,但最终,日本将被击败,但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世界将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十四年的抵抗,其中八年是全面抵抗,这个痛苦的时期并不长。关于战争的结果,毛泽东预言:"中国目前的任务是收复所有失去的土地,而不仅仅是捍卫长城以南的主权。关于战略战术,毛泽东对斯诺说:"战略应该是在漫长、机动、不确定的战线上进行竞选的战略。同时,他说:"这不是放弃急于求成的战略,只要战略被认为是有益的,急于求成的战略还是应该通过阵地战来防御的。但核心战略必须是竞选活动,重点是游击战术。必须使用深基作战,但这在战略上是互补的,也是次要的。"

野牛的采访并没有涉及太多的策略,但朱德提到了红军的兵力,陕西甘宁边疆地区拥有9万人的主力,朱德说:"军队的数量虽然比较少,但我们的优势是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力干部。当我们与日本人开战时,这些人将成为主要资源。"

从斯诺到毕森,听伟人们那些极具历史穿透力的声音

野牛说话

关于中国的未来

斯诺向毛泽东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日本被打败并被驱逐出中国,你认为'外国帝国主义'这个大问题总体上已经解决了吗?"毛泽东断言:"中国如果打败日本,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已经觉醒、动员起来,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因此,帝国主义的主要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接受比松采访时,毛泽东明确表示,"民主共和国建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的成功将是下一个任务。中国不能成为帝国主义或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未来首先是民主共和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后,毛泽东肯定地说:"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直接实现社会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斯诺、比森都就反日领导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与斯诺的交流中,毛泽东说,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在苏维埃地区人民中"形成了一种坚如磐石的团结","他们由有能力、有权力和决心的人领导,他们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战略、政治、经济和军事需要。一年后,在和平解决西安事件和基本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毛泽东更加自信地说:"谁当领导人,不仅取决于谁拥有更多的部队,还取决于他制定了什么样的纲领,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共产党不会在这方面追求自身利益。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为国家和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如果我们的斗争成功了,如果把日本人赶了出去,如果形势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就意味着整个运动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八十多年过去了,在内外部动荡的艰难环境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以世界为中心,指着江山,伟人的睿智声音,具有极大的历史穿透力,在历史中激荡,在现实中回荡。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瀚,顺应变化,逆死而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