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2日)
是第28个世界关节炎日
关节炎
这一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正悄然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们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
全球骨关节炎患病人数已超过5亿
关节炎也因此被定义为
“头号致残性疾病”
你们的关节还好吗?
怎样判断患上了关节炎?
关节炎有哪些诱发因素?
最伤关节的行为有哪些?
说到关节炎,我们可能很自然的想到一些老话,比如“伤筋动骨一百天”“人老先老腿”等等。
关节炎常见类型
关节炎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
1. 风湿性关节炎
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
2.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则可侵袭关节膜、软骨组织和骨骼,其主要症状是发炎,包括关节充血、发热、肿胀和疼痛等。
可影响全身健康,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该病以中老年妇女多见,35-50岁是该病的好发年龄段。
3.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患者早期多为上下楼梯、蹲起时感觉膝盖疼痛不适,早起或久坐后膝盖感觉发僵。随病情加重,患者可能会有平地走路疼痛,甚至关节变形(多为“罗圈腿”畸形)等症状。
关节炎不仅是“老年病”
发病日趋年轻化
骨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在上升,所以往往也被看做是“老年病”。不过专家提示大家,其实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上骨关节炎,而且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骨关节炎发病的重点人群包括:40岁及以上的人群;女性人群;肥胖或超重人群;有创伤史的人群,还有长期从事负重劳动等特殊职业的人群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 刘强:骨性关节炎主力人群还是老年人,但是我们临床上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四五十岁的患者可能就会出现膝关节疼这些症状。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这个病。这种疼痛往往是蹲、跪这些动作,或者是爬山、上下楼这些动作,可能会引起这些病变关节疼痛。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关节炎发病也正在日趋年轻化,比如痛风性关节炎,以前发病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发病年龄日趋年轻,临床上甚至有十几岁的男孩发作痛风性关节炎。另外强直性脊柱炎可能合并外周的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炎症,高发人群也是青年男性。还有体重过重、受伤、感染和糖尿病等可能引发不同年龄的人患上关节炎。
关节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引起关节痛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外伤、细菌感染、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退行性关节病、代谢性骨病、骨关节肿瘤等。
四个指标
可自测是否患上骨关节炎
专家解释,骨关节炎是长期逐渐发展的,如果年轻人已经有了骨关节炎的症状,就应该尽早治疗。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骨关节炎呢?来了解一下自我检测常用的四个指标。
首先是关节活动是否受限
关节活动是否受限是自我检测骨关节炎的标准之一。如果患者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就要考虑发生骨关节炎的可能性。
第二个是关节是否僵硬
许多骨关节炎患者会出现关节僵硬的症状。有些患者表现为早晨起来关节不能动弹,需要缓一缓才能活动。
第三个指标是关节活动时是否发出摩擦音
骨关节炎患者活动关节时常会感觉到关节的摩擦,有时甚至可以听到“咔嗒”声或其他摩擦音。不过,很多患者早期不会出现这种症状,如果出现这种症状一定要高度重视了。
最后一个指标是关节是否肿胀
关节肿胀也是骨关节炎的症状之一,多由劳累受凉、关节活动过多等使关节滑膜分泌大量滑液,造成关节积液所致,俗称滑膜炎。滑膜炎的反复出现,是提示骨关节炎的重要信号。
如果患者自查出现了以上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请专业的骨科医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如何预防关节炎?
1. 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减少关节炎的风险。
2. 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游泳、散步等,有助于增加关节灵活性,提高身体抵抗力。
3. 注意保暖:天气变化时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关节受凉。
4. 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摄入,如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5. 保持良好心态:心情舒畅有助于维护免疫系统的稳定,从而预防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