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西北、华东、东北等战场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反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
国民党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65万,且被分割在沈阳、北平、西安、武汉、徐州为中心的5个战场上,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发展到280万,已经具备进行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的能力。于是,中共中央决定,由战略反攻转入战略决战。
1.济南战役,“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1948年7月14日,中央向华东野战军发出“在8、9月间攻克济南”指示。
济南是连接华东、华北的战略要地。蒋介石令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所部约10万人固守济南,同时将集结于徐州附近的约17万人编成3个兵团,伺机北援。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由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粟裕负责指挥。
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以14万人攻城、18万人打援,同时动员五十万支前民工。在“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声浪中,各路突击部队直逼内城。
经过八昼夜的激战,至9月24日黄昏,完全攻占济南。在山东寿光生俘化装潜逃的王耀武。
济南的解放,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被毛泽东誉为“伟大胜利”。
此战以伤亡2.6万人的代价,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济南城,成为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从而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
2.辽沈战役
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冬季攻势后,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及其附近地区。
到1948年秋,东北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其中野战军70万人,地方军30万人,总兵力超过东北国民党军将近一倍,已具备同国民党军进行决战的条件。
此时,蒋介石对是否撤向关内犹豫不决。据此,毛泽东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各个歼灭”,命令东北野战军“关门打狗”。
锦州虽地理位置重要,但周边后勤补给线极易被切断。一旦被困,十几万大军很可能陷入绝境。东野的林彪等认为应该先打长春更为稳妥。将领们为此争论不休。
"如果傅作义趁机北上,我们将腹背受敌,恐怕会全军覆没啊!"
"是啊,锦州周边还有15万国军,随时可能来增援。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太脆弱了,很容易被切断。
毛泽东却胸有成竹,"傅作义未必会轻易北上,不要把南面敌情看得太严重。"
争论持续一个多月,毛泽东反复强调"解放战争拖不得"。于是,在毛泽东与东北野战军之间往返20多封电报,有的电文长达几千字,而间隔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最后以毛泽东“甚好,甚慰”的电文收尾。
与此同时,蒋介石与卫立煌之间也产生了严重分歧,一时间,专机频繁起降于沈阳和南京,直到锦州战役打响。
01.塔山阻击战
9月12日,林彪、罗荣桓命令东北解放军发起攻击,首先以主力出击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连克数城,接着围攻锦州。
蒋介石急调北宁县的5个师和山东的2个师,连同原在锦西4个师,共11个师,猛攻塔山,以解锦州之围。
东野第4纵队在这里与国军东进兵团展开激战,顽强阻击了整整六天六夜。"那几天打红了眼,子弹打光了就扔手榴弹,手榴弹没了就拼刺刀。我们知道,只要守住塔山,锦州就有希望!"
与此同时,锦州城内,东野主力部队发起一波又一波猛烈进攻,国军则负隅顽抗,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整个锦州城笼罩在硝烟与炮火之中。
10月15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终于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万余人。东北国民党军撤向关内的大门,完全被截断。
17日,驻守长春的曾泽生率第六十军26000人起义,其余在东北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下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傅作义始终按兵不动。这个曾经让东野寝食难安的变数,最终成了一场虚惊。让人不禁感叹,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02.黑山阻击战,活捉廖耀湘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长途奔袭,只用了三十个小时,就攻下锦州,之后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自锦州北上,21日,兵不血刃和平解放长春。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只剩下沈阳之敌,负隅顽抗。
此时的蒋介石仍想夺回锦州,打通关内外的联络,令第九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而驻守沈阳的廖耀湘兵团,正在为西进还是南退,左右为难。
杜聿明要求廖耀湘做好南退营口的准备,蒋介石则严令他迅速收复锦州。廖耀湘既不敢冒险到锦州送死,又不敢贸然撤退。于是他让部队原地打转,徘徊不前。
经过五天的争吵,杜聿明、卫立煌等人一致反对西进锦州,蒋介石这才同意向营口撤退。但无论西进锦州,或是转退营口,黑山都是廖耀湘的必经之路。
林彪心里也清楚,只有守住黑山,才能拖住廖耀湘兵团,为锦州的东野主力北上争取时间。顿时,黑山成了围歼廖兵团的关键。21日晚,廖耀湘令五个师的兵力,发起连续冲锋,妄图一举冲破黑山防线。黑山连续三天久攻不下,廖耀湘决定放弃,掉头向东,绕路朝向营口。
26日凌晨,十纵梁兴初以一个纵队加两个师的兵力,在劣势的火力条件下,硬是抵挡廖耀湘十万大军,五天之久,打出了整个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恶战。
廖耀湘认为逢重炮必有主力,于是赶紧由撤往营口,又改为撤往沈阳。东野七个纵队数十万大军,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潮水般向廖耀湘兵团发起铺天盖地的凌厉攻势。
10月28日,三天激战结束,廖耀湘十万精锐部队被彻底歼灭。当日傍晚,东野三纵七师到了一个叫胡家窝棚的村庄,老百姓告诉他们,前面胡家窝棚里住着不少敌人。化妆潜逃的廖耀湘被活捉。
紧接着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并于11月1日向沈阳发起猛攻,经28个小时的激战,11月2日攻占沈阳,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随即解放。
辽沈战役结束后的第4天,淮海战役又起。来不及休整的东北野战军,奉命挥师入关。
3.淮海战役
济南战役后,华东野战军提出的在淮阴、淮安、海州地区作战,组织淮海战役。
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扩大战役规模,集中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共60余万人,与刘峙60余万人进行决战,求歼主力于徐州地区。
1948年11月6日,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中共总前线委员会,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前线各项工作。
01.围歼黄百韬
毛泽东电令“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扫除徐州以东之敌,断其海上退路。打法是,先来个中间突破,然后全歼黄伯韬。”
刘伯承与邓小平看了这封电报心领神会地说:“这叫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华野把黄百韬兵团包围在徐州碾庄地区后,黄百韬构筑了固若金汤的立体防御工事,任凭华野部队如何进攻,都无法突破黄百韬的防守,战斗陷入了僵局。
不过,我军还是有一个“杀手锏”的,就是夜战,利用夜里视线不好,黄百韬兵团的火力无法发挥作用,我军迅速突破了好几个缺口。
但是,等到天亮后,黄百韬兵团又会利用强大的火力,把这些缺口重新填补回去。
这时候,突然天降大雾,黄百韬兵团的火力顿时失去威力,我军迅速突破敌军防线,与之展开巷战,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兵败自杀,第7兵团也全部被歼灭。
02.全歼黄维兵团
黄百韬兵团在徐州碾庄被包围后,蒋介石立即派黄维率领第12兵团前去增援。
黄维的第12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下辖4个军,共12万人,几乎全部都是美械装备,如果黄维兵团能及时赶到,就可与黄百韬兵团内外夹击。
但是,就在黄维兵团开始出发后不久,突然天降大雨,而且连日不断,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让黄维兵团的机械化部队举步维艰,等终于赶到碾庄地区的时候,黄百韬兵团早已被歼灭!
要知道,当时节令已是11月,北方一般很少下雨,谁也没想到,突然就下起了好几天大雨,国军不由得哀叹:“天亡我,非战之罪!”
03.俘获杜聿明
进入1948年12月,国民党徐州“剿总”从徐州撤退,我军一路追赶,最后在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包围了孙元良、邱清泉、李弥3大兵团,共30多万人。
孙元良兵团在向外突围时,被我军消灭,剩下的两个兵团无法突围,只能向蒋介石求救。蒋介石立即派空军增援,掩护突围。
可就在飞机准备起飞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雪,而且一直就是整整10天,雪上加霜的是,粮食早已吃完,一时陷入绝境!不由得哀叹:“这真是天要亡我!”
相反,我军动员了数百万民工,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运送粮食和各种物资,于是我军展开心理战,在前线一字排开上了百口大锅,装满香喷喷的猪肉炖粉条,用广播不停向国民党士兵们喊话:
“弟兄们,只要放下武器,过来投降,这些好饭好菜就可以随便吃!”
很多国民党士兵甚至有的连长、排长都带着部队一起来降。
1月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下令发起总攻,只用了4天时间,就胜利结束战斗。
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敌80万,全歼国民党军共56个师55万余人,俘虏了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等124名高级将领,成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至此,国民党在中原和华东战场上的精锐力量几乎全部丧失,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国民党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
3.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后,盘踞在唐山、天津、北平、张家口等地的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所部50余万人已成“惊弓之鸟”,或撤或守,举棋不定。
为稳住傅作义,中央军委令东北野战军主力提前结束休整,隐蔽入关,尽早截断傅作义集团向海上的逃路;
同时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及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包围张家口,截断平绥铁路,阻止平津地区傅作义集团主力西撤。
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100万主力,对国民党军傅作义的52万兵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完成了对塘沽、天津和北平的分割包围,并实行“围而不打”。
在此期间,中共北平地下组织接到上级指示,可与傅作义谈判。地下党决定先由傅冬试探一下她父亲的态度再做决定。
傅冬,又名傅冬菊,是傅作义的长女。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到天津《大公报》当记者,在这里参加了共产党。1948年冬,党组织派她到北平做她父亲的工作。
傅冬的直接领导是中共北平地下负责人王汉斌。傅冬对父亲谈话的内容,都是地下党负责人口授的。傅冬几乎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回家后说给父亲。
时间一长,傅冬的言行引起父亲的怀疑,多次追问她是不是参加了共产党?
傅冬梅一口否认,说自己还不够格。
01.攻占天津
1949年1月14至15日,东北野战军以5个纵队攻克天津,歼守军13万余人。同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敦促傅作义当机立断。
天津失守,北平成为孤城。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傅作义孤军无援,进退两难。
这时,傅作义的老师刘厚同,对傅作义说:你以前两次派出的代表,不论是资历、地位、威望,还是和你的关系,都不足以作为你的代表。现在你要派一名副总司令,作为你的全权代表,与解放军谈判。
刘厚同当旅长时,傅作义是其部队的一个连长。傅作义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后,把刘厚同从天津接到北平,任总参议。尊称刘厚同为“老师”。
于是,傅作义派飞机把在包头的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接到北平。
抗战争时期,邓宝珊任22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驻军陕北,曾多次访问延安。
1月16日,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受傅作义委托,前往通县西五里桥平津前线司令部,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和刘亚楼先后进行谈判。很快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
22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同时,城内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开始移到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到31日全部移动完毕。
02.入城接防
1949年2月3日,是农历正月初六。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入城仪式。此前,毛泽东要求队伍一定要从东交民巷经过。
入城部队分两路,一路从南苑出发,从永定门入城,经前门大街,进入东交民巷,与另一路从西直门入城的部队会合。
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和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北平市长叶剑英及北平联合办事处全体代表等登上前门箭楼检阅入城部队。
人民解放军正式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大部,把战线推进到长江北岸。蒋介石的精锐主力大部丧失。
期间,西柏坡共起草发出199封电报。用周恩来的话说,“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