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戰争進入第三年。西北、華東、東北等戰場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大反攻,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被迫改“分區防禦”為“重點防禦”。
國民黨的總兵力,由戰争開始時的430萬減少到365萬,且被分割在沈陽、北平、西安、武漢、徐州為中心的5個戰場上,在戰略上陷入被動,
而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則由戰争開始時的127萬發展到280萬,已經具備進行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的能力。于是,中共中央決定,由戰略反攻轉入戰略決戰。
1.濟南戰役,“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1948年7月14日,中央向華東野戰軍發出“在8、9月間攻克濟南”訓示。
濟南是連接配接華東、華北的戰略要地。蔣介石令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所部約10萬人固守濟南,同時将集結于徐州附近的約17萬人編成3個兵團,伺機北援。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由華野代司令員兼政委粟裕負責指揮。
9月16日,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以14萬人攻城、18萬人打援,同時動員五十萬支前民工。在“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聲浪中,各路突擊部隊直逼内城。
經過八晝夜的激戰,至9月24日黃昏,完全攻占濟南。在山東壽光生俘化裝潛逃的王耀武。
濟南的解放,使華東、華北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被毛澤東譽為“偉大勝利”。
此戰以傷亡2.6萬人的代價,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濟南城,成為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進而揭開戰略決戰的序幕。
2.遼沈戰役
東北民主聯軍1947年冬季攻勢後,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衛立煌所部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55萬人,被分割在長春、沈陽、錦州及其附近地區。
到1948年秋,東北人民解放軍已發展到100餘萬人,其中野戰軍70萬人,地方軍30萬人,總兵力超過東北國民黨軍将近一倍,已具備同國民黨軍進行決戰的條件。
此時,蔣介石對是否撤向關内猶豫不決。據此,毛澤東提出“封閉蔣軍在東北,各個殲滅”,指令東北野戰軍“關門打狗”。
錦州雖地理位置重要,但周邊後勤補給線極易被切斷。一旦被困,十幾萬大軍很可能陷入絕境。東野的林彪等認為應該先打長春更為穩妥。将領們為此争論不休。
"如果傅作義趁機北上,我們将腹背受敵,恐怕會全軍覆沒啊!"
"是啊,錦州周邊還有15萬國軍,随時可能來增援。我們的後勤補給線太脆弱了,很容易被切斷。
毛澤東卻胸有成竹,"傅作義未必會輕易北上,不要把南面敵情看得太嚴重。"
争論持續一個多月,毛澤東反複強調"解放戰争拖不得"。于是,在毛澤東與東北野戰軍之間往返20多封電報,有的電文長達幾千字,而間隔時間隻有一兩個小時,最後以毛澤東“甚好,甚慰”的電文收尾。
與此同時,蔣介石與衛立煌之間也産生了嚴重分歧,一時間,專機頻繁起降于沈陽和南京,直到錦州戰役打響。
01.塔山阻擊戰
9月12日,林彪、羅榮桓指令東北解放軍發起攻擊,首先以主力出擊北甯鐵路錦州至唐山段,連克數城,接着圍攻錦州。
蔣介石急調北甯縣的5個師和山東的2個師,連同原在錦西4個師,共11個師,猛攻塔山,以解錦州之圍。
東野第4縱隊在這裡與國軍東進兵團展開激戰,頑強阻擊了整整六天六夜。"那幾天打紅了眼,子彈打光了就扔手榴彈,手榴彈沒了就拼刺刀。我們知道,隻要守住塔山,錦州就有希望!"
與此同時,錦州城内,東野主力部隊發起一波又一波猛烈進攻,國軍則負隅頑抗,雙方展開了慘烈的巷戰。整個錦州城籠罩在硝煙與炮火之中。
10月15日,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終于攻克錦州,全殲守敵10萬餘人。東北國民黨軍撤向關内的大門,完全被截斷。
17日,駐守長春的曾澤生率第六十軍26000人起義,其餘在東北副總司令鄭洞國率領下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傅作義始終按兵不動。這個曾經讓東野寝食難安的變數,最終成了一場虛驚。讓人不禁感歎,作為軍事家的毛澤東,其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02.黑山阻擊戰,活捉廖耀湘
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長途奔襲,隻用了三十個小時,就攻下錦州,之後東北野戰軍主力迅速自錦州北上,21日,兵不血刃和平解放長春。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隻剩下沈陽之敵,負隅頑抗。
此時的蔣介石仍想奪回錦州,打通關内外的聯絡,令第九兵團繼續向錦州前進。而駐守沈陽的廖耀湘兵團,正在為西進還是南退,左右為難。
杜聿明要求廖耀湘做好南退營口的準備,蔣介石則嚴令他迅速收複錦州。廖耀湘既不敢冒險到錦州送死,又不敢貿然撤退。于是他讓部隊原地打轉,徘徊不前。
經過五天的争吵,杜聿明、衛立煌等人一緻反對西進錦州,蔣介石這才同意向營口撤退。但無論西進錦州,或是轉退營口,黑山都是廖耀湘的必經之路。
林彪心裡也清楚,隻有守住黑山,才能拖住廖耀湘兵團,為錦州的東野主力北上争取時間。頓時,黑山成了圍殲廖兵團的關鍵。21日晚,廖耀湘令五個師的兵力,發起連續沖鋒,妄圖一舉沖破黑山防線。黑山連續三天久攻不下,廖耀湘決定放棄,掉頭向東,繞路朝向營口。
26日淩晨,十縱梁興初以一個縱隊加兩個師的兵力,在劣勢的火力條件下,硬是抵擋廖耀湘十萬大軍,五天之久,打出了整個遼沈戰役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惡戰。
廖耀湘認為逢重炮必有主力,于是趕緊由撤往營口,又改為撤往沈陽。東野七個縱隊數十萬大軍,從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潮水般向廖耀湘兵團發起鋪天蓋地的淩厲攻勢。
10月28日,三天激戰結束,廖耀湘十萬精銳部隊被徹底殲滅。當日傍晚,東野三縱七師到了一個叫胡家窩棚的村莊,老百姓告訴他們,前面胡家窩棚裡住着不少敵人。化妝潛逃的廖耀湘被活捉。
緊接着東北野戰軍乘勝追擊,并于11月1日向沈陽發起猛攻,經28個小時的激戰,11月2日攻占沈陽,曆時52天的遼沈戰役勝利結束,東北全境随即解放。
遼沈戰役結束後的第4天,淮海戰役又起。來不及休整的東北野戰軍,奉命揮師入關。
3.淮海戰役
濟南戰役後,華東野戰軍提出的在淮陰、淮安、海州地區作戰,組織淮海戰役。
為此,中央軍委決定擴大戰役規模,集中華東、中原兩野戰軍及地方部隊共60餘萬人,與劉峙60餘萬人進行決戰,求殲主力于徐州地區。
1948年11月6日,中央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中共總前線委員會,鄧小平為書記,統籌淮海前線各項工作。
01.圍殲黃百韬
毛澤東電令“本戰役第一階段的重心是掃除徐州以東之敵,斷其海上退路。打法是,先來個中間突破,然後全殲黃伯韬。”
劉伯承與鄧小平看了這封電報心領神會地說:“這叫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
華野把黃百韬兵團包圍在徐州碾莊地區後,黃百韬構築了固若金湯的立體防禦工事,任憑華野部隊如何進攻,都無法突破黃百韬的防守,戰鬥陷入了僵局。
不過,我軍還是有一個“殺手锏”的,就是夜戰,利用夜裡視線不好,黃百韬兵團的火力無法發揮作用,我軍迅速突破了好幾個缺口。
但是,等到天亮後,黃百韬兵團又會利用強大的火力,把這些缺口重新填補回去。
這時候,突然天降大霧,黃百韬兵團的火力頓時失去威力,我軍迅速突破敵軍防線,與之展開巷戰,1948年11月22日,黃百韬兵敗自殺,第7兵團也全部被殲滅。
02.全殲黃維兵團
黃百韬兵團在徐州碾莊被包圍後,蔣介石立即派黃維率領第12兵團前去增援。
黃維的第12兵團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下轄4個軍,共12萬人,幾乎全部都是美械裝備,如果黃維兵團能及時趕到,就可與黃百韬兵團内外夾擊。
但是,就在黃維兵團開始出發後不久,突然天降大雨,而且連日不斷,道路變得泥濘不堪,讓黃維兵團的機械化部隊舉步維艱,等終于趕到碾莊地區的時候,黃百韬兵團早已被殲滅!
要知道,當時節令已是11月,北方一般很少下雨,誰也沒想到,突然就下起了好幾天大雨,國軍不由得哀歎:“天亡我,非戰之罪!”
03.俘獲杜聿明
進入1948年12月,國民黨徐州“剿總”從徐州撤退,我軍一路追趕,最後在河南永城陳官莊地區,包圍了孫元良、邱清泉、李彌3大兵團,共30多萬人。
孫元良兵團在向外突圍時,被我軍消滅,剩下的兩個兵團無法突圍,隻能向蔣介石求救。蔣介石立即派空軍增援,掩護突圍。
可就在飛機準備起飛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雪,而且一直就是整整10天,雪上加霜的是,糧食早已吃完,一時陷入絕境!不由得哀歎:“這真是天要亡我!”
相反,我軍動員了數百萬民工,源源不斷地向前線運送糧食和各種物資,于是我軍展開心理戰,在前線一字排開上了百口大鍋,裝滿香噴噴的豬肉炖粉條,用廣播不停向國民黨士兵們喊話:
“弟兄們,隻要放下武器,過來投降,這些好飯好菜就可以随便吃!”
很多國民黨士兵甚至有的連長、排長都帶着部隊一起來降。
1月6日,淮海戰役總前委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下令發起總攻,隻用了4天時間,就勝利結束戰鬥。
曆時66天的淮海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以60萬對敵80萬,全殲國民黨軍共56個師55萬餘人,俘虜了國民黨軍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等124名進階将領,成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至此,國民黨在中原和華東戰場上的精銳力量幾乎全部喪失,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國民黨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
3.平津戰役
遼沈戰役後,盤踞在唐山、天津、北平、張家口等地的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傅作義所部50餘萬人已成“驚弓之鳥”,或撤或守,舉棋不定。
為穩住傅作義,中央軍委令東北野戰軍主力提前結束休整,隐蔽入關,盡早截斷傅作義集團向海上的逃路;
同時令華北軍區第3兵團及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包圍張家口,截斷平綏鐵路,阻止平津地區傅作義集團主力西撤。
1948年11月29日,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100萬主力,對國民黨軍傅作義的52萬兵力聯合發起平津戰役。完成了對塘沽、天津和北平的分割包圍,并實行“圍而不打”。
在此期間,中共北平地下組織接到上級訓示,可與傅作義談判。地下黨決定先由傅冬試探一下她父親的态度再做決定。
傅冬,又名傅冬菊,是傅作義的長女。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後,到天津《大公報》當記者,在這裡參加了共産黨。1948年冬,黨組織派她到北平做她父親的工作。
傅冬的直接上司是中共北平地下負責人王漢斌。傅冬對父親談話的内容,都是地下黨負責人口授的。傅冬幾乎能一字不漏地記下來,回家後說給父親。
時間一長,傅冬的言行引起父親的懷疑,多次追問她是不是參加了共産黨?
傅冬梅一口否認,說自己還不夠格。
01.攻占天津
1949年1月14至15日,東北野戰軍以5個縱隊攻克天津,殲守軍13萬餘人。同日,毛澤東發表《關于時局的聲明》,敦促傅作義當機立斷。
天津失守,北平成為孤城。90萬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傅作義孤軍無援,進退兩難。
這時,傅作義的老師劉厚同,對傅作義說:你以前兩次派出的代表,不論是資曆、地位、威望,還是和你的關系,都不足以作為你的代表。現在你要派一名副總司令,作為你的全權代表,與解放軍談判。
劉厚同當旅長時,傅作義是其部隊的一個連長。傅作義任華北“剿總”總司令後,把劉厚同從天津接到北平,任總參議。尊稱劉厚同為“老師”。
于是,傅作義派飛機把在標頭的華北“剿總”副總司令鄧寶珊接到北平。
抗戰争時期,鄧寶珊任22軍團長、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駐軍陝北,曾多次通路延安。
1月16日,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鄧寶珊受傅作義委托,前往通縣西五裡橋平津前線司令部,與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和劉亞樓先後進行談判。很快達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協定》。
22日,傅作義在《關于北平和平解決問題的協定書》上簽字,并發表廣播講話。同時,城内傅作義所部25萬守軍開始移到城外指定地點,聽候改編,到31日全部移動完畢。
02.入城接防
1949年2月3日,是農曆正月初六。人民解放軍舉行盛大入城儀式。此前,毛澤東要求隊伍一定要從東交民巷經過。
入城部隊分兩路,一路從南苑出發,從永定門入城,經前門大街,進入東交民巷,與另一路從西直門入城的部隊會合。
平津前線司令部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和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聶榮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彭真、北平市長葉劍英及北平聯合辦事處全體代表等登上前門箭樓檢閱入城部隊。
人民解放軍正式入城接管防務,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三大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華北大部,把戰線推進到長江北岸。蔣介石的精銳主力大部喪失。
期間,西柏坡共起草發出199封電報。用周恩來的話說,“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裡,指揮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革命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