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宇说游戏
编辑 | 小宇说游戏
想要好运常伴左右?想要财神爷对你格外关照?那就赶紧关注我吧!点赞关注,开启你的幸运之旅!
8个“中国游客”让《中餐厅》翻车?“假”到尴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喧嚣的城市街头,一辆餐车前排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热情的叫卖声、诱人的食物香气,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图景,镜头一转,眼尖的观众却发现,这热闹景象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违和感,这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法国街头,这群热情洋溢的食客,也并非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而是操着各地口音的……中国同胞?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幕,正是出自于国内热门综艺节目《中餐厅》第八季,作为一档主打“中华美食文化输出”的真人秀,《中餐厅》自开播以来,便凭借着新颖的节目形式和明星阵容,吸引了大批忠实观众,随着节目一季季的播出,曾经备受好评的“真实感”却逐渐引发了观众的质疑,尤其是最新一季的“揽客环节”,更是被网友吐槽“假到尴尬”,甚至有网友戏称:“节目组是把观众当傻子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被拒绝”到“座无虚席”:揽客环节的演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顾《中餐厅》前几季,明星嘉宾们在异国他乡经营餐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揽客”,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人生地不熟,都让明星们在揽客时屡屡碰壁,尴尬场面频出,也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瞬间,让观众感受到了节目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明星们放下身段、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的态度,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节目搬回国内录制,明星效应显现,揽客环节的真实性也开始打折扣,明星光环加持下,餐厅往往还没开张就已“预约爆满”,曾经充满挑战的揽客环节,逐渐沦为走过场的“摆设”,为了制造节目效果,节目组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模式,例如“预约制”、“主题活动”等,试图在保证节目趣味性的规避“揽客难”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刻意规避“真实问题”的做法,却在最新一季的节目中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感,节目组为了制造“反差感”,刻意安排明星嘉宾在法国街头“艰难揽客”,镜头中出现的“外国食客”却大多是华人面孔,甚至还有不少人操着流利的普通话,这种拙劣的“表演”,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节目效果,反而让观众感到被欺骗,纷纷吐槽节目组“为了节目效果不择手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8个“中国游客”的出现:真情实感还是剧本安排?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假”的质疑声达到顶峰,是在最新一期节目中,8个“中国游客”的集中出现,彻底击碎了观众对节目最后一丝幻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节目中,明星嘉宾们在法国街头经营餐车,原本门可罗雀的生意,却因为8个“中国游客”的到来,瞬间变得火爆起来,这8位“游客”操着各地口音,对中餐赞不绝口,甚至还主动提出要帮助明星们揽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细心的观众却发现,这8位“游客”的出现,充满了刻意和不自然,他们的穿着打扮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一看就是“游客”身份;他们在镜头前的表现过于热情和夸张,与真实的游客行为相去甚远;最重要的是,他们与明星嘉宾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剧本痕迹,仿佛是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台词在表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也太假了吧!节目组是把观众当傻子吗?”“能不能走点心?找个外国人都这么难吗?”弹幕上,观众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原本期待看到明星们在异国他乡“真实生活”的观众,却被这拙劣的“表演”浇了一盆冷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节目组的“小心思”昭然若揭:为了制造节目效果,他们刻意安排了这些“中国游客”,试图营造出一种“中餐在海外备受欢迎”的假象,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不仅无法掩盖节目本身的“假”,反而让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性和用心程度产生了怀疑
假象背后的尴尬:真实性还是娱乐性?
《中餐厅》的“翻车”,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综艺节目“真实性”的思考,在追求娱乐性和话题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开始选择“剧本化”的制作模式,明星嘉宾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剧本“表演”,节目内容也充满了刻意制造的冲突和戏剧性
不可否认,“剧本化”的制作模式,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节目的观赏性和话题度,但同时也牺牲了节目的真实性和思考价值,当观众意识到,节目中的一切都是“演”出来的,明星嘉宾的喜怒哀乐都是“装”出来的,那么,他们还会对节目产生情感共鸣吗?还会对节目传递的价值观产生认同吗?
《中餐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明星效应,将中华美食文化推广到海外,当节目本身的真实性都遭到质疑时,它所传递的文化输出,又是否还能站得住脚呢?
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在带给观众欢乐的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与其费尽心思地“制造”话题和热度,不如回归内容本身,用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去打动观众、引发共鸣
或许,这才是综艺节目“长红”的秘诀所在
本文致力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