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告知中方:7月份驶入中国领海的日本军舰舰长,已经被撤职

日本告知中方:7月份驶入中国领海的日本军舰舰长,已经被撤职。日方对7月份“闯入中国领海事件”的回应,反映出其怎样的目的与立场?日本方面对该艘军舰舰长的处理结果,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

据日本共同社援引外交消息人士报道,日本已向中国表示,一艘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今年7月,不顾中方舰艇的一再警告驶入中国领海是无意之举,并称涉事舰长已被撤换,这被认为是一个严重错误。

日本告知中方:7月份驶入中国领海的日本军舰舰长,已经被撤职

具体而言,7月4日清晨,“凉月”号在距离中国浙江省海岸线约12海里的区域内,未经允许航行进入中国领海,持续时间约20分钟。当日本海上自卫队某基地得知此事后立即询问,而当时担任舰长的指挥官却表示,对舰只已进入“禁区”一事“毫不知情”。

要知道,就在“凉月”号事件发生的前一天,中国浙江省政府宣布将在附近海域设立禁航区,以进行军事实弹演习,而“凉月”号当时正承担着监视这一演习的任务。日本方面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无害通过权,试图为其行动辩解。不过,外国船只进入中国领海必须事先获得许可,因此“凉月”号的行为违反了中国的国内法规定。

从此前7月份日方的回应来看,其一方面承认“凉月”号进入了中国领海,并表示将对此事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技术性失误”来淡化事件的严重性。然而,这种解释并未能消除中方的疑虑与公众的质疑。

日本告知中方:7月份驶入中国领海的日本军舰舰长,已经被撤职

特别是当考虑到“凉月”号作为一艘满载排水量达6800吨的大型护卫舰,其航行轨迹与监控系统的精密程度时,所谓的“技术性失误”更显得难以成立。此外,日方关于“凉月”号在接近中方领海时被驱离,但仍在领海内航行约20分钟的说法也存在明显矛盾。这一细节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于日方解释真实性的怀疑。

而在“凉月”号护卫舰被曝出,在公海执行监视中国军事演习任务期间发生此类疏忽后,外界普遍对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专业素养产生了质疑。通过知情人士透露,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该舰长于今年5月刚刚上任,且护卫舰进入中国领海时,舰上值班人员之间在信息传递上存在明显疏漏。

基于这些发现,该舰长因玩忽职守于7月被解除职务。此外,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在考虑,对未能充分检查航海设备、保持警戒,并及时向舰长报告情况的其他船员进行训诫。日方对中方说明情况,并处理涉事舰长,目的就是希望缓和中日关系,管控事件升级的风险,降低该事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这或许并非日方发自内心自愿的行为,这一行为背后或许有着多重因素的影响。

日本告知中方:7月份驶入中国领海的日本军舰舰长,已经被撤职

一方面,中方对“凉月”号事件表示强烈不满,指责其为“非法且不当的行为”,并敦促日本方面进行彻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中国也频繁派遣军舰和海警船进入钓鱼岛周边海域,加大执法力度和频率。很显然,中方的这一行动,就是在明确告诉日方,中方将坚决维护自身领土、领海主权。

另一方面,随着“北部·联合-2024”第二阶段演习,于9月23日在日本海附近水域正式展开,中俄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体现了双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决心,也让日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方处理涉事舰长给中方一个交代,也可能是在“形势所迫”下的无奈之举。

日本告知中方:7月份驶入中国领海的日本军舰舰长,已经被撤职

不过,日方对于涉事舰长的处理,并不能打消人们对该军舰闯入中国领海目的,以及日方给出的所谓“技术性失误”这一理由的质疑。毕竟,日本历史上曾有多次侵犯他国领海的行为,其所谓的“失误”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战略考量。尤其是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充当美国搅动亚太局势的“马前卒”。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