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诗人中的诗人”,韩东:让诗歌回到了生活

"作为诗人和小说家,韩东永远不会退休。10月21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汉东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诗人作家韩东60岁,这是他40年写作生涯中的第一次个人写作研讨会。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副书记李景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韩东有力地证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强大的创造力是可以保持的。我们的诗歌和小说需要像韩东这样的艺术家,像韩东这样的人需要走在狭小而偏远的地方,他的眼睛总能有力地激励我们。"

他是“诗人中的诗人”,韩东:让诗歌回到了生活

学者说

他将诗歌带回了生活,成为"诗人中的诗人"。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手头有一本韩东最新的诗集《奇迹》,其中包含了韩东在过去一两年中写的125首新诗。在诗人、中国共创研究部主任何向阳眼中,诗集《奇迹》中有一个关键词——"看"。"'看'那么多画面,那么动人,是一种强调,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和肯定。在他的情况下,诗歌艺术变成了一种"观点"艺术。他的诗歌具有罕见的绘画感和叙事感,他的诗歌是反抒情的,很多诗你看起来很冷淡,他试图解释得很抽象,但他用"看"来喜欢。何向阳道:"众生都在'看'中复活了。当你集中注意力时,当你"看到"时,它是一种爱的行为,诗歌成为爱的产物。而且,韩东的"样子"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鸿沟,这在诗歌中是非常珍贵的。"

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认为,作为1980年代中期长大的重要诗人,韩东可以担负起"诗人中的诗人":"他是一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诗人"。当我们阅读韩东的诗歌时,我们不仅接受了文本意义上的诗歌,而且深受他的人生观和认知方法的影响。中国当代诗歌解构主义的实践,真正从汉东开始,从民粹主义的价值观和口头写作的倡导开始。"

他是“诗人中的诗人”,韩东:让诗歌回到了生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萍认为,谈韩东的诗歌,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谈韩东及其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文学活动。韩东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具有审美"挑衅性"PASS朦胧诗人的外表。但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他生活简单,远离文学活动,在各地经常光顾的诗歌节上,我们很少看到他。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把饭盒带到工作室开始一天的写作,他是嘈杂而火热的文学生活的边缘人。我想说的是,我们读的汉东不可能是抽象的"诗人对汉东的感觉",而是一个真实活生生的汉东。"

诗人、苏州市文化联盟副主席肖海认为,韩东的重要一点是,他把诗歌带回了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当我们在大学中文系时,我们接受了'文学在典型环境中提炼典型人物'的概念。但韩东不是,他把诗歌拉回了生活,不再看不起生活,不再宏大叙事,他觉得诗人是人群中的一员,他回归了基本的人性和基本的七种激情。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由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好的诗人是一个有世界观的诗人。"

在《花城》客座主编朱艳玲中,韩东写诗,不是表演,不是唱歌。他的个性化不是一种宣泄,而是他喜欢的小切口,注重个人经验。"没有浮华的言辞,没有强烈的情感,表面冷漠,深沉的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也是温暖的,也是沉重的。生活中的这种痛苦远非浪漫主义,形而上学和哲学。"

朋友说

"韩东总是写好诗,写得很干净"

同一天,研讨会还邀请了几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专家,他们既是学者、作家,也是韩东的亲朋好友,这个"亲朋好友团"阵容相当强大,包括北京师范大学苏彤教授、江苏省副校长叶兆燕、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晓山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毛燕和江苏凤凰艺术安迪出版社, 黄小初,他们都和韩东的熟人一起回忆起来。

他是“诗人中的诗人”,韩东:让诗歌回到了生活

黄小初说,自己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知道了韩东的名字,然后到了南京,第一次见到韩东是1986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见到小海是在汉东家,当时韩东家已经满是高涨,我和苏彤在韩东非常热情的款待之后,才来到这里, 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的鸭子就是韩东的月桂鸭,是月桂季的鸭子。黄小初说,他是一个对诗歌的门外汉,往往不知道诗歌哪里好,但能看出什么是坏诗,而韩东总是写一首好诗,"因为这样的诗我永远写不出来。

苏彤和韩东相识于1984年,"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穿过南京市,来到瑞金路的汉东家,认识韩东的时候,他已经在酝酿一部小说了,对于韩东的诗歌,我就像个大学生。比如《关于塔》《你见过大海》这样的诗,我们都可以退后",关于韩东写小说,苏彤告诉大家韩东喜欢在干净的田野里写,"哪怕是一张桌子,他也要干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象征,有像韩东一样, 有不喜欢韩东的,但我们都认为韩东的文字很干净。

关于"亲友团",叶兆燕自白和韩东的关系比较亲和,因为他生来就认识他,"我们可以回忆起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他的,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小时候懂得认识这个人。在叶兆彦的记忆中,他和韩东的哥哥从记忆中一起玩耍时说:"我和他哥哥做了一件荒谬的事情,南京很多地方都是书摊,我们经常去看书,韩东跟着我们,我是一个更善良的人,哥哥经常拉着我跑,我们俩都出去了, 我童年的记忆有这样的印象,万一这个孩子没有怎么做,我对汉东最早的记忆就是这样。叶兆言认为,汉东最大的优势就是做一个好人,他希望如果年轻人向汉东学习,或者多了解那种人,"有诗人的气质比诗歌更重要"。

与韩东共事两年的毛泽东回忆说,他们俩几乎每天都在谈论文学和诗歌,尤其是诗歌,"韩东可能随口说着,但这对我来说非常上瘾,而且变得非常有趣。

李小山亲切地称韩东为"韩二世","所以更亲切,我们的家人和朋友都是韩二世母亲的家人,母亲的家人听到很多客人对韩二世如此赞不绝口,我特别高兴,这样的赞美希望再来一点,因为韩二世配得上。

韩东 说

"不习惯,不懂规则,但第一次对我来说。

"我不习惯,我不知道规则,但它给了我一个感谢的机会。至于我人生中第一次个人研讨会,韩东说:"这些年来,写这件事一直得到朋友的帮助,我记得很清楚,有太多人要感谢,谢谢。"

他是“诗人中的诗人”,韩东:让诗歌回到了生活

谈到诗歌,韩东分享了他的观点:"我们这一代用现代汉语写作的诗人,在中国创作现代汉语诗歌的高峰期,确实达到了顶峰。这里的主题不是我,而是我们这一代人。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现代中国人的成熟,另一个是世界意识。什么是世界意识?世界意识不是局部意识,不是中心意识,也不是西方意识,而是自然的"在世界上"。你是整体的一部分,不与整体发生冲突。它不是那种可以在对抗、对比和竞争的意义上建立的存在。就诗歌而言,这两点是一代人能够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

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丁杰主持。江苏省作家协会党委书记、副主席王兴国说,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人"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韩东作为这一体裁的主要代表诗人之一,走在了同事们的前面。他引用《大塔》、《你看见大海》和《诗语》也以"文学史"的名义进入了"经典通道",标志着他自1985年以来创作的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新诗,成为中国新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举办了一次成功而愉快的研讨会,"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长毕飞宇在总结发言中说。江苏是文学的沃土,自然也是诗歌的沃土。韩东这个人,韩东的文字,韩东的诗意精神,韩东的诗美学,包括他作为诗人的个性,都非常有价值。对于江苏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未来,我们必须做好韩东的研究,深入其中。扬子晚报/紫牛记者 黄艳文

校对 徐伟

来源:紫牛新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