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届越野赛冠军梁晶:在牧羊人窑洞里被发现时已经遇难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于大伟 徐天

"太可怕了,我每次说出来都要哭。

5月23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银城景泰县人民医院会见了越野马拉松的幸存者王金明。这一天,面对不断的来访记者,王金明重温了那段噩梦般的经历。

在病床上,记者看到王金明的膝盖几乎被磨损,手掌上还布满了浓密的麻布伤口。王金明告诉记者,他之前已经了解过野外生存或应急响应,这对他在紧急自助后帮助很大。王金明爬起来暖身起来,同时不断咬着嘴唇让他保持清醒,"我告诉自己我睡不着,我去睡觉了。"

三届越野赛冠军梁晶:在牧羊人窑洞里被发现时已经遇难

(视频截图来自黄河士林国家地质公园前梁静的比赛)

但中国越野纪录保持者梁静并没有成功。梁静是中国顶级越野跑者,2015年,梁静辞去工作,专心跑步谋生。他有一个引以为傲的记录:2018年,梁静以151.2公里的成绩赢得了2018年济南12小时超级马拉松比赛,并打破了自己在中国的12小时纪录;

黄河士林100公里越野赛对梁静来说并不陌生。之前的三位获胜者,都是他赢得的,都是他今年的第四场比赛,只是温度下降,落在熟悉的赛道上。

21名遇难者已经过去了近48个小时,不少亲人和家属还在问:第一次,救援是怎么开始的?整个事件的应急响应和救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退缩比前进更难。

王金明是第一次参加越野跑,之前他参加马拉松就是"路跑"。在网站上看到活动,远在重庆的王金明带着奔跑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活动。

比赛前一天,主办方举行了技术分析会议,所有参加100公里越野赛的参赛者都必须参加。黄河士林100公里越野赛道,具有一定的难度,整体海拔2000米左右,大部分赛道都在无人区,20小时的关闭时间也有一定的"门槛"。在抢劫案发生后度过了余生的王金明说,这样的越野跑确实是新手的门槛。

王金明回忆说,比赛开始时,天气没什么不寻常的。他带来了一条保暖毯,GPS,哨子和冲锋队员。当他跑到cp2到cp3路段时,天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强风,冻雨和冰雹,气温骤降到只有几度左右。王金明感觉到手脚渐渐凉凉,意识渐渐模糊。

三届越野赛冠军梁晶:在牧羊人窑洞里被发现时已经遇难

(5月23日,甘肃银山马拉松越野赛伤员在景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图/中国新闻.com)

他想打开他随身携带的保温毯,由于四肢冰冷,他已经解开了20多分钟,但一阵强风把他吹走了。此时,王金明正处cp2至cp3段中间,属于无人区,山地陡峭,地形复杂。存在着两难境地,缺乏必要的供应。有一次,王金明遇到了五六名参赛者,他们的身体状况都差不多。王金明感觉到自己的手脚慢慢失去知觉,他不得不爬行。王金明提醒其他参赛者动起来,"但大家已经很虚弱了。

刘希兵是甘肃省人,资深"跑者"。去年,刘希兵还参加了在黄河士林举行的100公里越野赛。

在刘希兵的印象中,赛事组织者在赛前一天没有通知会有意想不到的天气情况。他告诉记者,有经验的赛车手,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分发和携带物品。去年,刘希兵跑了整整13个小时,参考时间情况,刘希兵带来了保温毯、口哨和大灯等必需品,并轮换衣服等物品存放在cp6供应点。

遇险的刘希兵也在cp2至cp3路段,暴风雨,被一阵风吹倒,刘希兵失去了知觉。刘希兵不记得自己在昏迷时是怎么得救的。一段视频显示,刘希兵只穿着跑步服,平躺在地上,吐着白色的唾沫。刘希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cp2到cp3沿途都是陡峭的石山,"退后比前进更难"。

大约8点.m,刘希兵被当地牧羊人救出,他是最早获救的人之一。

复杂的地形给救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月22日,.m 3点左右,景泰县山防消防救援站接到求助电话,派出所站长程文清奉命带领两辆车和10名救援人员前来救援。郑文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一个人被困在山上。

大约5点.m,程文清一行到达了cp4补给点。救援人员沿着cp6到cp5到cp4的路线,从cp6到cp5,SUV可以行驶,"但到达cp4后,车子就走不动了。

cp4补给点在一条深沟里,程文清在补给点看到了一个帐篷。蓝天救援队的救援人员告诉他们,他们失去了力量,那些被困在山上的人已经过时了。救援队携带战斗服、水、绳索等绝缘和救援物资,在医生的陪同下,继续从cp4线到cp3线再到cp2线进行搜寻。

三届越野赛冠军梁晶:在牧羊人窑洞里被发现时已经遇难

(23日上午直升机救援现场。图/中国新闻.com)

救援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不知道被困人员的确切位置。该地区是无人区,对救援人员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区,仅依靠马拉松赛道上的信标旗帜来指示搜索的方向。二是通讯受到影响,程文清说,救援人员一般都是用手机进行通讯,到事发现场,发现山上没有信号。救援队携带了两部卫星电话,但地形过于复杂,"被群山阻挡,卫星电话通信也会受到影响"。

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对救援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程文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从cp4路段徒步救援开始,体力消耗非常大,到cp3地区,山体陡峭,赛道大多在山顶,一些赛道紧挨着悬崖。在cp2地区,地形更加陡峭和危险。

奇特的地形增加了搜索难度,虽然有当地村民作为向导,但事发地区全年都很少见,没有明确的地名,无法准确定位和指明目标。黎明时分,救援人员终于看到了几个人。

救援人员走近,在牧羊人放牧屋设置的洞穴中发现了四名参赛者,两名当地村民正在照顾他们。程文清发现,四个人中只有一人有生命体征,另外三人已经冻死了,其中一人是顶级越野跑者梁静。

救援人员放火烧了洞,温暖了幸存的参与者,留下一名救援人员由其余的救援人员照顾。救援行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m 6点,当时由程文清率领的救援队发现了九名参赛者,但除了幸存的参赛者外,其他所有参赛者都遇难了。

在程文清看来,要参加这样的越野运动,必须携带防风雨衣等户外取暖设备,"当地村民说,即使夏天上山,也要穿棉质服装。程文清说。

忽略强制设备

李乐曾于2019年在甘肃省银城参加黄河士林越野赛。在他心目中,几十公里的越野跑,几乎没有一场比赛会严格检查运动员的强制性装备,检查员通常只是随便看一看。在2019年黄河士林越野跑中,他在终点线前有10多公里,遇到了一个没有车头灯的跑步者。当时是晚上八点多,没有车头灯,其实危险很大,"赛方没有严格要求和检查队员的设备。

网上流传的一张图片显示,相比于数字簿、计时芯片、电子赛道、GDS追踪器、照明设备、水、救生毯、口哨、手机等强制性设备,国外越野赛强制性设备还具有绷带、物力储备、防风防水夹克等,可以覆盖整条腿的裤子或压缩裤与丝袜的组合。此外,对杯子容量,物理卡路里,救生毯和绷带的大小,外套的防水性和透气性有明确的数字要求。

李乐有一次失去体温的可怕经历。2018年8月,他将参加在五台山举行的越野赛。在7.m处,要到达一段路,全程18公里,垂直距离1200米,全是下坡路,没有补给点。同一天,因为山上的雨雪,李乐全身湿透了。他刚刚跑了两个月的越野赛,没有任何经验。自补袋不防水,干净的衣服也湿漉漉的被雨雪换不了,李乐觉得自己一直处于温度的边缘。

周围环境很暗,空无一人。他打电话给活动组织者寻求帮助,但对方表示没有办法救援,只能自己下山,下山后才能找到出租车送他回酒店。李乐生气道:"我只是不下去求援,湿了,找不到办法。"他感到头晕目眩,甚至有一些幻觉,但他不敢睡觉,也不敢停下来休息,所以他给了自己一个动力,一路大喊大叫,唱歌,最后下了山。

从此,他再也不敢点亮了,背着的自费袋总是满满的,满载八九斤。袋子必须是防水的,有两个20,000 mAh充电宝,两个大灯,厚天鹅绒冲锋队,雨衣等。有些跑步者追求速度,而他只追求安全。

像李乐这样的跑步者在越野跑圈中并不多。公司和个人都对强制性设备和自我补充都不够重视。李乐指出,强制设备反映了人们不注意安全的问题。参赛者和参赛者都觉得没有问题,并且很幸运,"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真正的问题"。

发烧行业

李乐在参加2019年黄河士林100公里越野赛时,拥有数十次100公里越野跑经验。

在他看来,黄河士林越野跑"比较简单"。在景区参加比赛意味着安全得到保证;攀登3000米并在20小时内完成比赛对他来说并不困难。而且,注册费1000元,游戏结束后奖励1600元,他来甘肃玩一趟也能赚到600元,他毫不犹豫地点名。

2019年,当比赛火热、无风无雨时,我们更关心是否会中暑。被归咎于事故的供应点3的问题,不提供供应,只有拳头,2019年不会存在。当时,供应点3也提供了简单的供应。

当时百公里的越野跑已经开始"圈外",作为一名资深马拉松选手,李乐立刻转向了这项运动。从2018年到2019年,李乐几乎每周都会参加100公里越野赛,一年多来将跑60多次。现在,他认为他不知道活动公司的背景,路线,也没有为他的设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我到达当地时,我一路奔跑并跌跌撞撞。

李乐后来才知道,其实很多赛事都是小公司,一般越野跑爱好者都成立了一家公司,想组织跑者在经典路线上跑步,所以跟当地政府一起,就有了比赛。"他们怎么能通过参加比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带着他们所有的主观愿望做好工作?"

曾为珠穆朗玛峰攀登、戈壁挑战赛等各类户外体育赛事提供医疗保险服务的魏碧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同意。据他所知,国内部分实施越野赛的最初公司,老板也是资深越野跑者,组织人员规划路线,然后根据大家的经验模拟,到中短距离30-50公里的小型越野跑赛事。后来经历了,然后逐渐邀请更多的人参与,扩大了参与规模,并增加了100多公里的团体,摸石过河。

魏碧说,大约五六年前,100公里越野跑在全国逐渐流行起来,各地组织了"某百公里"这样的赛事。近几年的趋势是,西南和西北地区,由于该地区独特的地形,以及美丽的风景,希望组织越野比赛做旅游推广,增加他们的曝光率。事故发生在黄河士林越野赛中,也是设置在甘肃省银城黄河士林风景区。

这种小动作起源于欧美,在欧美几十年的发展中,背后配套的防护、供应等基础服务已经比较成熟。而中国对这项运动的介绍并不长,用魏碧的话说,"部分急于实现赛事,只学会了造型,没有学到相关的支持和内在精神。

当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人前来参加比赛时,比赛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应急救援和保护计划,国内主办方都缺乏丰富的经验和统一细化的规范。

低效抢救是国内比赛中的常见病

魏碧的医疗团队有过一次惊心动魄的邂逅。戈壁比赛的一名参赛者在错误的方向上输掉了比赛,赛事组织者反应迟钝。幸运的是,玩家的团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经验丰富的当地服务提供商的协助下,最终救出了玩家。

在他看来,应急救援决策反应迟缓,救援力量严重依赖第三方救援队,救援范围大地形复杂,队员前后过于分散,特殊天气干扰等,都是造成救援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目前国内极限运动赛事的常见问题。如果玩家突发情况,即使有GPS定位,如何保证救援效率,不错过黄金救援窗口?

在马拉松历史较长的时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有了更完整的急救方案、专业的团队和治疗措施。在比赛开始之前,救援队会提前评估每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并在极端情况下制定计划。越野跑作为一项小众运动,通常是一项小型比赛,往往受到成本的限制。例如,供应点的分布会很小,或者供应点内的供应准备不足。另外,由于越野跑在国内如火花,有的没有举办体育赛事能力的小县市也参加,但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的规模赛事,会不会超出县级救援系统承担的范围?

Wei Bi指出,如果想要达到相对专业的安全保障,在一些大型活动中,你需要做到1:10甚至1:5的响应,也就是说,每10或5名参与者,必须有一个第一响应者。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活动,招聘团队的成本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地形原因,必须派遣直升机进行急救。如果活动方想提前准备直升机,也可能要花费数十万元。魏璧认为,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球员来说,赛事的举办已经好几年没有问题了,医疗队是花费巨资之一,可能在这方面松懈了。

"我们的生产线是一种速效的心脏拯救药丸。业余时间会占用一定的钱,无所事事是不用的,但如果你有幸运的心态,不要买这种药,当你需要的时候,为时已晚。魏碧承认。

对于银黄河士林越野跑事故,魏碧认为,如此大规模的伤亡,一定是活动组织者对当地极端天气的低估,救援暂停等过程没有决定性,配套安防系统存在问题。

5月23日晚,国家体育总局召开应急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体育系统安全管理,不断完善体育领域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措施。

李乐和魏碧都认为,此次事件将是行业的转折点:安全问题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行业标准可能会被引入,疯狂的市场将得到"纠正"。

(应受访人要求,李乐化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