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屆越野賽冠軍梁晶:在牧羊人窯洞裡被發現時已經遇難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于大偉 徐天

"太可怕了,我每次說出來都要哭。

5月23日晚,《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銀城景泰縣人民醫院會見了越野馬拉松的幸存者王金明。這一天,面對不斷的來訪記者,王金明重溫了那段噩夢般的經曆。

在病床上,記者看到王金明的膝蓋幾乎被磨損,手掌上還布滿了濃密的麻布傷口。王金明告訴記者,他之前已經了解過野外生存或應急響應,這對他在緊急自助後幫助很大。王金明爬起來暖身起來,同時不斷咬着嘴唇讓他保持清醒,"我告訴自己我睡不着,我去睡覺了。"

三屆越野賽冠軍梁晶:在牧羊人窯洞裡被發現時已經遇難

(視訊截圖來自黃河士林國家地質公園前梁靜的比賽)

但中國越野紀錄保持者梁靜并沒有成功。梁靜是中國頂級越野跑者,2015年,梁靜辭去工作,專心跑步謀生。他有一個引以為傲的記錄:2018年,梁靜以151.2公裡的成績赢得了2018年濟南12小時超級馬拉松比賽,并打破了自己在中國的12小時紀錄;

黃河士林100公裡越野賽對梁靜來說并不陌生。之前的三位獲勝者,都是他赢得的,都是他今年的第四場比賽,隻是溫度下降,落在熟悉的賽道上。

21名遇難者已經過去了近48個小時,不少親人和家屬還在問:第一次,救援是怎麼開始的?整個事件的應急響應和救援系統是否正常工作?

"退縮比前進更難。

王金明是第一次參加越野跑,之前他參加馬拉松就是"路跑"。在網站上看到活動,遠在重慶的王金明帶着奔跑的心态報名參加了活動。

比賽前一天,主辦方舉行了技術分析會議,所有參加100公裡越野賽的參賽者都必須參加。黃河士林100公裡越野賽道,具有一定的難度,整體海拔2000米左右,大部分賽道都在無人區,20小時的關閉時間也有一定的"門檻"。在搶劫案發生後度過了餘生的王金明說,這樣的越野跑确實是新手的門檻。

王金明回憶說,比賽開始時,天氣沒什麼不尋常的。他帶來了一條保暖毯,GPS,哨子和沖鋒隊員。當他跑到cp2到cp3路段時,天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強風,凍雨和冰雹,氣溫驟降到隻有幾度左右。王金明感覺到手腳漸漸涼涼,意識漸漸模糊。

三屆越野賽冠軍梁晶:在牧羊人窯洞裡被發現時已經遇難

(5月23日,甘肅銀山馬拉松越野賽傷員在景泰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圖/中國新聞.com)

他想打開他随身攜帶的保溫毯,由于四肢冰冷,他已經解開了20多分鐘,但一陣強風把他吹走了。此時,王金明正處cp2至cp3段中間,屬于無人區,山地陡峭,地形複雜。存在着兩難境地,缺乏必要的供應。有一次,王金明遇到了五六名參賽者,他們的身體狀況都差不多。王金明感覺到自己的手腳慢慢失去知覺,他不得不爬行。王金明提醒其他參賽者動起來,"但大家已經很虛弱了。

劉希兵是甘肅省人,資深"跑者"。去年,劉希兵還參加了在黃河士林舉行的100公裡越野賽。

在劉希兵的印象中,賽事組織者在賽前一天沒有通知會有意想不到的天氣情況。他告訴記者,有經驗的賽車手,一般會根據自己的時間去分發和攜帶物品。去年,劉希兵跑了整整13個小時,參考時間情況,劉希兵帶來了保溫毯、口哨和大燈等必需品,并輪換衣服等物品存放在cp6供應點。

遇險的劉希兵也在cp2至cp3路段,暴風雨,被一陣風吹倒,劉希兵失去了知覺。劉希兵不記得自己在昏迷時是怎麼得救的。一段視訊顯示,劉希兵隻穿着跑步服,平躺在地上,吐着白色的唾沫。劉希兵告訴《中國新聞周刊》,cp2到cp3沿途都是陡峭的石山,"退後比前進更難"。

大約8點.m,劉希兵被當地牧羊人救出,他是最早獲救的人之一。

複雜的地形給救援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5月22日,.m 3點左右,景泰縣山防消防救援站接到求助電話,派出所站長程文清奉命帶領兩輛車和10名救援人員前來救援。鄭文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隻有一個人被困在山上。

大約5點.m,程文清一行到達了cp4補給點。救援人員沿着cp6到cp5到cp4的路線,從cp6到cp5,SUV可以行駛,"但到達cp4後,車子就走不動了。

cp4補給點在一條深溝裡,程文清在補給點看到了一個帳篷。藍天救援隊的救援人員告訴他們,他們失去了力量,那些被困在山上的人已經過時了。救援隊攜帶戰鬥服、水、繩索等絕緣和救援物資,在醫生的陪同下,繼續從cp4線到cp3線再到cp2線進行搜尋。

三屆越野賽冠軍梁晶:在牧羊人窯洞裡被發現時已經遇難

(23日上午直升機救援現場。圖/中國新聞.com)

救援隊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不知道被困人員的确切位置。該地區是無人區,對救援人員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地區,僅依靠馬拉松賽道上的信标旗幟來訓示搜尋的方向。二是通訊受到影響,程文清說,救援人員一般都是用手機進行通訊,到事發現場,發現山上沒有信号。救援隊攜帶了兩部衛星電話,但地形過于複雜,"被群山阻擋,衛星電話通信也會受到影響"。

該地區複雜的地形對救援構成了巨大的挑戰,程文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從cp4路段徒步救援開始,體力消耗非常大,到cp3地區,山體陡峭,賽道大多在山頂,一些賽道緊挨着懸崖。在cp2地區,地形更加陡峭和危險。

奇特的地形增加了搜尋難度,雖然有當地村民作為向導,但事發地區全年都很少見,沒有明确的地名,無法準确定位和指明目标。黎明時分,救援人員終于看到了幾個人。

救援人員走近,在牧羊人放牧屋設定的洞穴中發現了四名參賽者,兩名當地村民正在照顧他們。程文清發現,四個人中隻有一人有生命體征,另外三人已經凍死了,其中一人是頂級越野跑者梁靜。

救援人員放火燒了洞,溫暖了幸存的參與者,留下一名救援人員由其餘的救援人員照顧。救援行動一直持續到第二天.m 6點,當時由程文清率領的救援隊發現了九名參賽者,但除了幸存的參賽者外,其他所有參賽者都遇難了。

在程文清看來,要參加這樣的越野運動,必須攜帶防風雨衣等戶外取暖裝置,"當地村民說,即使夏天上山,也要穿棉質服裝。程文清說。

忽略強制裝置

李樂曾于2019年在甘肅省銀城參加黃河士林越野賽。在他心目中,幾十公裡的越野跑,幾乎沒有一場比賽會嚴格檢查運動員的強制性裝備,檢查員通常隻是随便看一看。在2019年黃河士林越野跑中,他在終點線前有10多公裡,遇到了一個沒有車頭燈的跑步者。當時是晚上八點多,沒有車頭燈,其實危險很大,"賽方沒有嚴格要求和檢查隊員的裝置。

網上流傳的一張圖檔顯示,相比于數字簿、計時晶片、電子賽道、GDS追蹤器、照明裝置、水、救生毯、口哨、手機等強制性裝置,國外越野賽強制性裝置還具有繃帶、物力儲備、防風防水夾克等,可以覆寫整條腿的褲子或壓縮褲與絲襪的組合。此外,對杯子容量,實體卡路裡,救生毯和繃帶的大小,外套的防水性和透氣性有明确的數字要求。

李樂有一次失去體溫的可怕經曆。2018年8月,他将參加在五台山舉行的越野賽。在7.m處,要到達一段路,全程18公裡,垂直距離1200米,全是下坡路,沒有補給點。同一天,因為山上的雨雪,李樂全身濕透了。他剛剛跑了兩個月的越野賽,沒有任何經驗。自補袋不防水,幹淨的衣服也濕漉漉的被雨雪換不了,李樂覺得自己一直處于溫度的邊緣。

周圍環境很暗,空無一人。他打電話給活動組織者尋求幫助,但對方表示沒有辦法救援,隻能自己下山,下山後才能找到計程車送他回酒店。李樂生氣道:"我隻是不下去求援,濕了,找不到辦法。"他感到頭暈目眩,甚至有一些幻覺,但他不敢睡覺,也不敢停下來休息,是以他給了自己一個動力,一路大喊大叫,唱歌,最後下了山。

從此,他再也不敢點亮了,背着的自費袋總是滿滿的,滿載八九斤。袋子必須是防水的,有兩個20,000 mAh充電寶,兩個大燈,厚天鵝絨沖鋒隊,雨衣等。有些跑步者追求速度,而他隻追求安全。

像李樂這樣的跑步者在越野跑圈中并不多。公司和個人都對強制性裝置和自我補充都不夠重視。李樂指出,強制裝置反映了人們不注意安全的問題。參賽者和參賽者都覺得沒有問題,并且很幸運,"但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出現真正的問題"。

發燒行業

李樂在參加2019年黃河士林100公裡越野賽時,擁有數十次100公裡越野跑經驗。

在他看來,黃河士林越野跑"比較簡單"。在景區參加比賽意味着安全得到保證;攀登3000米并在20小時内完成比賽對他來說并不困難。而且,注冊費1000元,遊戲結束後獎勵1600元,他來甘肅玩一趟也能賺到600元,他毫不猶豫地點名。

2019年,當比賽火熱、無風無雨時,我們更關心是否會中暑。被歸咎于事故的供應點3的問題,不提供供應,隻有拳頭,2019年不會存在。當時,供應點3也提供了簡單的供應。

當時百公裡的越野跑已經開始"圈外",作為一名資深馬拉松選手,李樂立刻轉向了這項運動。從2018年到2019年,李樂幾乎每周都會參加100公裡越野賽,一年多來将跑60多次。現在,他認為他不知道活動公司的背景,路線,也沒有為他的裝置做好充分的準備。當我到達當地時,我一路奔跑并跌跌撞撞。

李樂後來才知道,其實很多賽事都是小公司,一般越野跑愛好者都成立了一家公司,想組織跑者在經典路線上跑步,是以跟當地政府一起,就有了比賽。"他們怎麼能通過參加比賽,沒有經過專業教育訓練,帶着他們所有的主觀願望做好工作?"

曾為珠穆朗瑪峰攀登、戈壁挑戰賽等各類戶外體育賽事提供醫療保險服務的魏碧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同意。據他所知,國内部分實施越野賽的最初公司,老闆也是資深越野跑者,組織人員規劃路線,然後根據大家的經驗模拟,到中短距離30-50公裡的小型越野跑賽事。後來經曆了,然後逐漸邀請更多的人參與,擴大了參與規模,并增加了100多公裡的團體,摸石過河。

魏碧說,大約五六年前,100公裡越野跑在全國逐漸流行起來,各地組織了"某百公裡"這樣的賽事。近幾年的趨勢是,西南和西北地區,由于該地區獨特的地形,以及美麗的風景,希望組織越野比賽做旅遊推廣,增加他們的曝光率。事故發生在黃河士林越野賽中,也是設定在甘肅省銀城黃河士林風景區。

這種小動作起源于歐美,在歐美幾十年的發展中,背後配套的防護、供應等基礎服務已經比較成熟。而中國對這項運動的介紹并不長,用魏碧的話說,"部分急于實作賽事,隻學會了造型,沒有學到相關的支援和内在精神。

當越來越多的不同層次的人前來參加比賽時,比賽中會出現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應急救援和保護計劃,國内主辦方都缺乏豐富的經驗和統一細化的規範。

低效搶救是國内比賽中的常見病

魏碧的醫療團隊有過一次驚心動魄的邂逅。戈壁比賽的一名參賽者在錯誤的方向上輸掉了比賽,賽事組織者反應遲鈍。幸運的是,玩家的團隊通過自己的努力,并在經驗豐富的當地服務提供商的協助下,最終救出了玩家。

在他看來,應急救援決策反應遲緩,救援力量嚴重依賴第三方救援隊,救援範圍大地形複雜,隊員前後過于分散,特殊天氣幹擾等,都是造成救援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目前國内極限運動賽事的常見問題。如果玩家突發情況,即使有GPS定位,如何保證救援效率,不錯過黃金救援視窗?

在馬拉松曆史較長的時期,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有了更完整的急救方案、專業的團隊和治療措施。在比賽開始之前,救援隊會提前評估每個階段的風險因素,并在極端情況下制定計劃。越野跑作為一項小衆運動,通常是一項小型比賽,往往受到成本的限制。例如,供應點的分布會很小,或者供應點内的供應準備不足。另外,由于越野跑在國内如火花,有的沒有舉辦體育賽事能力的小縣市也參加,但數百人甚至數千人的規模賽事,會不會超出縣級救援系統承擔的範圍?

Wei Bi指出,如果想要達到相對專業的安全保障,在一些大型活動中,你需要做到1:10甚至1:5的響應,也就是說,每10或5名參與者,必須有一個第一響應者。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活動,招聘團隊的成本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在某些情況下,由于地形原因,必須派遣直升機進行急救。如果活動方想提前準備直升機,也可能要花費數十萬元。魏璧認為,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球員來說,賽事的舉辦已經好幾年沒有問題了,醫療隊是花費巨資之一,可能在這方面松懈了。

"我們的生産線是一種速效的心髒拯救藥丸。業餘時間會占用一定的錢,無所事事是不用的,但如果你有幸運的心态,不要買這種藥,當你需要的時候,為時已晚。魏碧承認。

對于銀黃河士林越野跑事故,魏碧認為,如此大規模的傷亡,一定是活動組織者對當地極端天氣的低估,救援暫停等過程沒有決定性,配套安防系統存在問題。

5月23日晚,國家體育總局召開應急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強體育系統安全管理,不斷完善體育領域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措施。

李樂和魏碧都認為,此次事件将是行業的轉折點:安全問題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行業标準可能會被引入,瘋狂的市場将得到"糾正"。

(應受訪人要求,李樂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