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 | 海外见闻Talk
编辑 | 海外见闻Talk
9月6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发表了一番让人大跌眼镜的言论。他指责中国是俄乌冲突的"重要推动方",还给中国指出了两条路:要么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持,要么面临利益和声誉受损的后果。这番话一出,顿时在国际舆论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视频加载中...
说实话,斯托尔滕贝格这番话听起来就像是在“放狠话”。因为,就在他说这番话的同时,北约多国军舰已经陆续抵达了亚太水域。
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号护卫舰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号补给舰正准备穿越台湾海峡,意大利的"加富尔"号航空母舰已经停靠在日本横须贺港,英国、法国、荷兰的军舰也跃跃欲试。这阵仗,看起来确实不小。
不过,中国对此似乎并不太在意。就在北约军舰抵达亚太的同时,中国和俄罗斯也在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举行了"北部·联合-2024"演习。这次演习的规模也不小,俄罗斯国防部还宣布,他们同时还在举行"大洋-2024"演习,预计将有超过400艘军舰、潜艇以及辅助舰队支援舰参演。看来,中俄两国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这边北约秘书长对中国“大言不惭”的时候,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却纷纷来到中国访问。9月8日到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9月9日到11日,挪威首相斯特勒也来到了中国。这两位欧洲国家领导人的访问,似乎和北约秘书长的态度有些不太一致。
挪威首相斯特勒表示,尽管双方这之间存在一定分歧,但两国未来依然可以成为合作伙伴。他还强调,挪威必须保证跟中国的经贸往来,不会一门心思倒向美国。这番话听起来,可和北约秘书长的态度大相径庭。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西两国商业联系。他还打算讨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及中国对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等议题。看来,在经济利益面前,政治分歧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还传出了一些国家想要加入金砖国家的消息。在保加利亚,国民议会会议上出现了激烈辩论,有人呼吁保加利亚退出欧盟加入金砖机制。法国内部也传出了类似的呼声,法国籍欧洲议会前议员肖普拉德甚至指出法国应加入金砖。
回过头来看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言论,他指责中国是俄乌冲突的"重要推动方",认为中国继续为乌克兰冲突"火上浇油"会对其利益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可是,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中国一直以来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俄乌冲突中也一直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中国并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更没有直接参与冲突。相反,正是北约的一些成员国不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导致冲突持续升级。
而且,中国和俄罗斯确实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但这是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难道因为俄罗斯卷入了冲突,其他国家就要切断与俄罗斯的所有联系吗?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北约作为一个冷战时期的产物,其存在的合理性本身就值得商榷。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不断东扩,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造成当前国际局势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斯托尔滕贝格的言论看似强硬,实则是在转移视线,试图将挑起俄乌冲突的责任推卸给中国。这种做法不仅不负责任,而且对解决当前的国际问题毫无帮助。
并且,面对多国军舰,中国不搭理完全是有实力,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中国都有底气“硬抗”。
沉默并不意味着软弱。相反,这种沉默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定力。面对无理指责,中国选择用实际行动来回应,这比口舌之争更有说服力。
中国还一直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面对北约的挑衅,中国选择不正面回应,而是继续推进自己的外交政策,这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中国也在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与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就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维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
同时,中国的沉默也给了一些欧洲国家思考的空间。正如我们看到的,尽管北约秘书长态度强硬,但一些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却选择来华访问,寻求加强合作。这说明,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认同北约的做法。
中国可能会继续坚持自己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战略定位。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中国都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面对北约的挑衅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压力,中国选择了沉默但坚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定力,也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发展留下了更多可能性。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中国的稳定和理性,无疑是一股令人安心的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中国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来应对。也许,正是这种沉稳和自信,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