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提高市民驾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佩戴率,积极预防和减少涉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致人伤亡交通事故发生,白银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把整治驾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2023年4月以来,针对电动车驾乘人不佩戴安全头盔这一顽疾,建立佩戴安全头盔“6+N”(六项主要内容+多项举措)治理模式。通过1年间的不间断整治,主城区电动车驾乘人头盔佩戴率从20%提升至8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
破除壁垒建机制
一是在破解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上下功夫,从联动部门协作做起,与区城管执法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通告,制定实施方案,加强联合检查,督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监管职责,“全起底、全治理”各类根源隐患。一年来,开展联合检查16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6份,关停销售电动自行车企业2家。
二是在打破传统机制的思维惯性上下功夫,从探索工作机制做起,建立无牌车辆“交警现场查处,城管现场拖移”等工作协作机制,督促电动自行车车主进行注册登记,有效推进电动自行车纳管工作。一年来,共有1893辆电动车办理注册登记。
多方发力强管理
一是警企共建,针对白银公司等大型企业职工多,骑电动车出行占比大的特点,全面发动企业内部安保部门,严格对职工上下班骑乘电动车出行头盔佩戴率进行考核,将职工骑乘电动车佩戴头盔问题作为企业安全生产不可忽视的环节,压实安全主体责任。
二是警校联动,针对接送学生家长、中学生等群体,每月分批次走进辖区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开展交通安全体验课、主题宣讲等方式,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在学校层面,督促各中小学校安排值日老师对家长接送学生及学生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头盔行为进行监督和劝导,对不遵守规定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行为记录,定期通报,营造严管氛围。
三是警“办”联宣,针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群体,会同文明办印发《安全骑乘摩托车、电动车倡议书》,教育引导各单位管好自己的“人头”,倡议广大干部职工要率先垂范,发挥头雁效应,自觉做到骑乘电动车、摩托车佩戴安全头盔,共同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宣传引导造氛围
一是全域内开展“亮屏”行动,积极协调企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街面门店、银行、公交、客货运公司、居民小区、学校等单位,在其对外电子显示屏、诱导屏、宣传栏、广告牌、LED屏,车载显示屏等位置,通过播放、张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视频、标语或海报,宣传“一盔一带”等交通安全知识,努力营造全民关注交通安全、文明守法出行的浓厚氛围。
二是全覆盖开展“七进”活动,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一年来,共开展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多万份。
三是全方位开展警媒融合,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模式,做到“直播+短视频+订阅号+微博+头条+媒体客户端+海报+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群”全方位同步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路面严管纠顽疾
持续推进严查严纠驾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专项行动,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严,劝导、严查双向发力。劝导上,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整合交通志愿者配合开展交通劝导。严查上,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查获的驾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行为,组织驾驶人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写保证书,消除了群众的消极抵抗情绪,进一步让处罚更“温情”,执法更“柔性”,全面提升路面查处率、劝导率和教育效果。一年来,查处摩托车及电动车违法行为超5000余起,查扣无牌电动车超300余辆。
柔性执法送头盔
积极开展安全头盔捐赠公益活动,主动联系爱心企业,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通过为驾乘人员免费发放头盔,引导群众从主动购买头盔、戴头盔到被动接受送头盔、戴头盔,切实达到执法手段与治理效果的“双统一”。一年来,大队采购或接受社会团体、企业捐赠并向群众发放摩托车头盔累计超过5000余顶,进一步让整治工作深入人心,让管理更有温度和亲和力。
科技赋能提质效
充分利用指挥中心龙头警务,以“情报研判主导、高效扁平指挥、精准机动勤务”的“情指行”一体化现代勤务机制,有效依托白银交警集成指挥平台,针对不同道路状况、违法查处情况及车流量统计等关键要素精心研判、有的放矢。通过错峰勤务、不定点设卡和(电动车)高流量定点查处等多种动态勤务模式,让执勤民辅警带数据、带情报、带任务上路执勤,提高工作质效。
来源:白银公安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