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
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地下室结构大面封顶
为下一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
吹响了“冲锋号”
咱就是说,一整个期待住!
▲ 项目效果图
▲ 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区域地下室结构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是一个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
多层级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
交通中心、停车楼、轨道站厅
行李通道、下穿隧道、出港高架桥
T3东南及西南指廊延长段地下结构
和旅客过夜用房
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
▲ 项目效果图
交通中心作为航站楼的旅客中转站
实现了道路交通、城际铁路、地铁、高铁
与停车楼、航站楼之间的快速转换
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多模式交通换乘体系
该交通中心通过出港、到港流程的分层分流设计
显著提升乘车效率及站点整体的客流运转能力
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
停车楼则采用“地上三层+地下二层”的设计形式
与交通中心合建
共提供2776个车位
主要服务于旅客停车、酒店车辆、网约车
及租赁汽车停车
充分满足了节假日等特殊时期的停车需求
▲ 正面效果图
本项目作为国内首个
集“两高铁、两城际”于一体的枢纽工程
是推动白云机场实现空铁联运的重要里程碑
建成后它将实现白云机场
与广州中心城区、珠三角城市群
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天候、一体化换乘
对于提升广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以及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目前项目正全力加速推进
冲刺10月30日这一关键节点
以实现交通中心及停车楼主体结构的顺利封顶
▲ 工艺样板
项目部围绕创建“鲁班奖”目标
大力实施“品质创誉”“质量兴企”战略
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创优标准化做法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四新技术
按照施工质量样板化、技术交底可视化
以及操作过程规范化
做到实体质量标准化控制
确保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满足要求
一次成优
▲ 安全救护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项目部坚持安全绿色施工发展理念
多措并举构建多维立体安全管控体系
实行网格化管理
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夯实领导作用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救护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活动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起重吊装、动火作业等
危大工程安全条件确认机制
强化重大危险源管控
构建二维码信息化系统
实现定制化巡检路线的规划
达成精细化的安全管控
▲ 平面布置优化图
项目部积极践行“双碳”行动
施工过程减少土地占用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增加地面绿化率
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隐含碳排放
降低运维阶段碳排放
在施工阶段优化管理
通过碰撞检查、深化设计、一次成优
缩短工期、使用当地材料、环境保护等手段
减少资源损耗率和能源使用量
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工地
▲ AR验评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引入现代化生产管理手段
应用360验评技术、AR、3D扫描等技术
实现对现场工程质量的实体化、精准化评估
确保模实一致
将BIM模型与智能抹灰机器人深度融合
使其能自动规划最优施工路径
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精度
同时通过模型与工程资料的紧密关联
实现了检验批资料的电子化填报与管理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BIM模型
从设计到施工、生产验评直至资料归档
的全过程无缝流转
还确保了“一模到底”的理念贯穿始终
即一个统一、精准的BIM模型
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
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质量追溯
及后期运维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
▲ 智慧工地
施工现场通过部署自动检测系统等
实现对高支模等危大工程的自动监测
装设AI智能监控系统
能够精准捕捉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
吸烟以及人员异常聚集等违规行为
实现不安全行为的自动抓拍、定点推送、精准治理
同时现场装有无人值守过磅系统
进行材料进出场的智能化精细管理
使用塔吊防碰撞、吊钩可视化系统等
实现对大型设备运行的智能化监测
构建了人、材、机的全面智能管控网络
显著提升了现场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
▲ 智能建造观摩活动
采用倾斜摄影技术构建出高精度
且具有高度真实感的GIS三维地理信息模型
助力施工组织优化,提高生产组织效率
应用焊接机器人、混凝土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
大幅提高生产施工的效率与精度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截至目前已申报专利21项
发表学术论文3篇并完成QC课题2项
荣获BIM成果奖4项
其中包括三项国家级一等奖及一项二等奖
此外项目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各类观摩活动
展现成果与经验
在“2024民航智能建造论坛”上的展示
赢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 建设中的停车楼
风劲帆满图新志
砥砺奋进正当时
中铁建工集团将继续践行
央企使命与责任担当
以精益求精的匠心
久久为功的恒心
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建工力量
本期供稿:第五建设公司
本期编辑:侯嘉宝 王颖
本期审核:侯玉强 孙威 付涛 李子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