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导语:驯化的关键。

水牛是中国农耕社会中的“干活搭子”,农民们不仅将水牛当作家畜进行看护,它们还在繁重的田间劳作中省下了不少力气,成为农民最得力的帮手。

水牛耐性好、力气大,是耕地一绝,只有保证它们吃饱了的干活搭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而且水牛也很听话,主人怎么驱赶它们,它们就怎么做,即使是牲口也有最基本的听话法则。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但是农业用水牛的驯化在中国得以实现,却没有发生在非洲同样的水牛身上,这是为什么?

能驯化水牛的中国与非洲有着怎样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呢?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驯化水牛在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的水牛身形也很大,个头上毫不逊色于非洲的水牛,但是中国没有像非洲一样被人们称为“野水牛”,也不会产生水牛不易驯化的说法。

中国的水牛一直以来都是家养的动物,不光是农民的帮手,也是主人家的“家人”,农民们将水牛承担的耕地重任称作“水牛忙活”,而水牛的皮和肉也用作其他用途。

水牛不仅是农民的干活搭子,更是“家人”,它们也大概率是被人驯化了的家畜。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我们将已经被人类繁殖驯化的水牛称作家畜,将野生的水牛称作野水牛。

将家畜和野水牛相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的水牛性格温顺,是最听话的牲口之一,而非洲的野水牛攻击性强、偏向群居,毫不畏惧捕食者,没经历过驯化的个体一定是非常凶猛的。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中国的水牛也和野水牛一样,喜欢成群结队,但是驯化后的水牛性情温顺,即使在田间耕地的时候没个有一点吵闹,农民驱赶着它们,成群的水牛也会听话的围着犁转圈,轻而易举的就能完成一块地的耕种。

如果是非洲的野水牛,肯定也会成群的聚集在一起,但是它们的声音会非常大,最悲惨的是,耕地工具可能会被牛群踩坏,或者被牛群冲撞的人受伤甚至致死。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除非是受过驯化管教的野水牛,否则人们都是不敢靠近牛群的。

非洲的野水牛脾气如此暴躁,以至于能在危险时刻做到互相配合,保护整个牛群。

像这样非常难训化的个体,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根本无法容忍。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以非洲的野水牛为比较,中国的水牛放在人们印象中的驯化程度是很高的。

这和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有直接关系。

在中国,水牛主要分布在南方一些稻田广阔的地方,稻田的耕作难度要高于北方的旱地,在水田中耕作不但要避免水淹死植物,同时还要避免水牛滑倒造成受伤,并且水牛怕水,不喜欢在水中工作,世界几大耕作动物中,水牛的工作难度最大。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但是只有水牛最听话,任劳任怨,不斤斤计较,在被訓化之后,它们能够完成北方农作物的双季耕作,甚至能够在南方的稻田中完成水稻的季节性耕作。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这在世界上无可替代,水牛的驯化为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为大陆发展出了不一样的农业生产特色。

我们已经不习惯像水牛一样的牲口,能够做到听话、只有重复性劳动不会记录工作的牲口更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非洲人不训化水牛的原因。

非洲土生土长的野水牛是驯化难度很高的动物,凶猛的个体很容易发生不配合的情况,这不仅会给农作物带来损失,农民也会被伤及,受伤甚至致死都可能发生。

非洲的野水牛全身都是宝,毛皮可以用作其他物品的制作,水牛骨架都可以用作建筑材料,水牛肉也能供人食用。

即使是在不能驯化的情况下,农民捕杀野水牛也能为自己带来一些财富。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但是考虑到自身的安全,抓捕野水牛不成反被野水牛伤害甚至致死,捕杀野水牛不如捕杀其他动物来得安全。

而且一次捕杀所能带来的资源相比其他动物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根本供应不了自己更供应不了他人。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这样做的效益低,不如捕杀其他动物来得安全,导致水牛甚至被非洲人称为牲口。

非洲各个部落之间有很多生活相近的人们以农作物为生,这些人会从自己的部落中捕杀一些动物,表达对其他部落的友好,水牛不是首选,非洲自己的农业发展模式让水牛的驯化不再必要。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非洲的干旱气候让很多食草动物不容易存活,农业大部分靠水灌溉。

北非的干旱气候决定了非洲的农业发展不如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更不需要如水牛这样的劳动者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非洲的干旱气候并不适合水牛的生态习性,水牛怕热并且爱水,作为旱地的食草动物,水牛的存活环境非常不适合非洲干旱的环境条件。

因此就算想要驯化水牛,非洲的自然条件也不允许。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相较于非洲的野水牛,亚洲的水牛驯化难度要低很多,这不仅刚好适应中国的农业发展,一直是农民的得力助手。

驯化水牛的成功还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农业发展优势。

水牛的驯化条件并不算苛刻,驯化的前提是有生存价值,即使水牛的驯化条件在中国非常适合,驯化不仅是为了其驯化价值。

如果没有生存价值,即使能驯化也不会有人去驯化,所以水牛的驯化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结构紧密相关,而不是驯化本领强弱的表现。

中国人能驯化水牛,让它耕地千年,非洲人为何不去驯化非洲水牛?

非洲农业发展的智慧。

非洲人不驯化水牛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这并不是说非洲人不懂得驯化水牛的好处,也不是说非洲人没有驯化水牛的条件。

禁锢野生动物的行为本身并不会改变野猪本身的生活习惯,也不会改变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需要的就是利用。

非洲的其他畜牧动物不是野水肥驯化就非常常见。

像骆驼和羊驼在非洲很多地方也是非常常见的驯化动物。

像羊、山羊这种动物都是食草动物,驯化难度并不算太高,驯化之后不会影响羊本身的生存习性,同时还能充实农民的收入。

骆驼在非洲的驯化更是让沙漠地区的人能够在沙漠中生存。

这说明非洲人非常清楚驯化动物的好处。

更说明非洲人并不笨,在有很好的驯化条件时可以驯化出有助于生存的动物。

但是在生存条件不适合驯化水牛,或驯化水牛没有很好的生存条件时,非洲人也有自己农业发展的智慧。

在非洲许多地区,由于路况差,驯化的动物不容易运输,能够将动物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的工具是最有效的,发展出来的农业模式才是最适应当地环境的。

非洲人依靠当地的水源灌溉农田,在农业发展中非常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也非常尊重自然环境,他们没有驯化水牛的条件,但是这种不驯化也让他们发展出了不一样的智慧。

非洲的农业发展自有它的好处,非洲人对于农业的尊重自然是最好的环境保护。

降水充沛的季节,他们会进行大规模的播种,同时也会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收获。

他们不需要像中国那样进行轮种,完全可以更好的保护每年的作物生长。

非洲人种植的作物并不多,但是物美价廉,同时也不需要有水牛在田间耕作,自给自足是最好的生活模式,非洲人完全可以这样做到。

结语

中非两地农业发展完全不同的原因有很多,但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自都在保护自己的环境,尊重自然规律,也都在依靠农业发展改善自己的生存。

中国能够驯化水牛是因为中国有适合水牛驯化的生态条件,非洲虽然也有适合水牛驯化的条件,但是生存需要让非洲人选择其他的农业发展模式,让水牛的驯化变得多余。

非洲没有驯化水牛的原因很多,后天条件比前提条件更重要。

也许在未来,非洲的情况会发生变化,水牛的驯化价值会被重新评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