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well系列芯片被曝量产前滑铁卢”,出货推迟3个月
英伟达的"滑铁卢"时刻
一石激起千层浪
英伟达的下一代Blackwell芯片拖延交货,引发了科技圈的轩然大波。这不仅造成了客户的不满,也开启了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投资的焦虑。
先前英伟达对Blackwell芯片充满信心,预计今年就能大规模交货。谁知在量产前发现了严重的设计缺陷,不得不推迟3个月才能开始出货。这对下游的科技巨头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重的打击。
谷歌、Meta、微软等企业都下了大单,光是谷歌一家就订购了超过40万枚芯片,总值超过100亿美元。原本这些芯片计划在2025年初投入使用,但现在恐怕要晚几个月。这必将拖慢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步伐。
而正是因为这些科技公司的疯狂投资,才导致了华尔街的担忧。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远未达到预期,却出现了一股不合理的炒作。英伟达股价剧烈波动,就是投资者情绪失衡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人工智能技术虽然潜力巨大,但距离真正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光有资金投入是不够的,技术突破和产品落地才是关键。英伟达这次"滑铁卢",不失为一次及时的警示。
科技公司不应过度追捧人工智能,"FOMO"心理作祟,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未来的人工智能赛道,必定会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谁就有可能最终笑到最后。
英伟达的"滑铁卢"时刻(下)
英伟达的芯片延迟交货引发的"蝴蝶效应"
英伟达的这次"滑铁卢"远不止影响到下游客户,也波及到整个投资市场。
在消息传出后,英伟达股价经历了一轮剧烈的波动。上演了过山车般的行情,一度大跌7%,随后又反弹13%,最后又下跌近7%。这种剧烈的波动性甚至超过了比特币。
究其原因,资本市场正对科技巨头的AI投资感到焦虑。在过去两年,除了ChatGPT和Github Copilot这两个爆款产品,其他AI应用并未带来像预期那样的大规模收益。高盛甚至预测,AI在未来十年只能将美国生产率提高0.5%,对GDP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
而巴克莱分析师则指出,科技公司之所以疯狂砸钱进军AI,主要是出于"害怕错过"(FOMO)的心理。一旦这种情绪消退,明年他们就将着手削减AI投资。
对此,知名对冲基金Elliott Management更是直言不讳,认为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正处于AI泡沫之中,股价被严重高估。
可以说,英伟达这次"滑铁卢"不仅打击了下游客户的信心,也引发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公司AI投资的普遍质疑。这场风波或许标志着人工智能热潮的一个转折点。
未来,科技公司需要回归理性,审慎看待AI投资。同时也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而非盲目追逐概念炒作。只有这样,人工智能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