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名游客共赴达坂城雪菊之约

万名游客共赴达坂城雪菊之约

8月3日,在达坂城区西沟乡举行的雪菊文化旅游节上,演员正在表演舞蹈《欢腾的草原》。 (全媒体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史传芝)8月3日,以“雪山·雪水·雪菊”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暨达坂城区第九届雪菊文化旅游节在西沟乡水磨村举行。多彩文艺演出、非遗展示、雪菊采摘、特色美食品鉴、摩托车越野赛、演唱会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万余名游客前来打卡。

器乐合奏《阿拉木汗》、柯尔克孜族舞蹈《库姆孜》、双人舞《五彩的青春》、花儿三重唱《麻青稞》……开幕式舞台上,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传递着达坂城的热情。舞台下,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农民画展、当地特色农产品展销的“村晚”集市,让村民和游客流连忘返。

雪菊地里,大片的雪菊已经盛开,金黄灿烂。三五成群的游客们走进花田里,有的向种植户学习如何采摘、咨询如何晾晒,有的用手机拍摄照片、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

帕尔哈提·热依木驾驶一辆7座车,带着一家人从吐鲁番到达坂城区过周末。“前几天得知这里要办雪菊文化旅游节,有节目表演、有雪菊采摘,晚上还有篝火晚会和露营体验,活动特别多,孩子们也很感兴趣,就专程过来了。”帕尔哈提·热依木说,这个周末很充实。

达坂城区有得天独厚的雪菊种植条件和环境。这里的雪菊引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峰脚下,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雪线上生长的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今年,达坂城区种植雪菊6300多亩。

家住乌鲁木齐北京路的李贝雅喜欢喝雪菊花茶,第一次走进田间地头体验雪菊采摘。“雪菊刚刚泡进去,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仔细品有些甘甜。”李贝雅说,她体验到了雪菊采集过程的艰辛,感受到了一朵花的珍贵。

达坂城区西沟乡自2012年起开始举办雪菊节,每届都吸引上万名游客参与,达坂城雪菊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集农业观光、传统文化、音乐文化、休闲文化、美食文化于一身的品牌活动。本届雪菊节以线上线下直播的方式举办,增强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引发网友热评。

达坂城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梅介绍,西沟乡水磨村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2024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之一,今年举办雪菊文化旅游节的同时进行“村晚”示范展示,丰富了乡村文艺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力量,也进一步打响“达坂城雪菊”文化品牌。后续,将深入开发和丰富雪菊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继续阅读

“一朵花”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雪菊花开,田园美如画。自7月以来,走进达坂城区西沟乡、东沟乡,田间雪菊美丽绽放,风景美不胜收。伴着夏日骄阳,游客慕名而来,或漫步赏花,或驻足留影。沁着雪菊的芬芳,采购商闻香而动,或在网上下单,或到村里收购。

8月3日,因一场雪菊文化旅游节,万余人走进达坂城,线上直播更是吸引了770余万人次关注达坂城。

这些,都是“一朵花”的能量。绿水青山间,达坂城区今年种植的6300多亩雪菊,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种出好风景,闯出好“钱”景

“去年,西沟乡人均收入突破2.6万元,雪菊每亩地净收益突破了5000元。雪菊已经成为西沟乡的支柱产业。”西沟乡党委副书记王鹏说。

“一朵花”扮靓一个乡镇,造福一方人,是近10余年的事。

达坂城的海拔高度特别适合雪菊的生长:高海拔、零污染、雪山融水直接浇灌。西沟乡海拔1300多米,又在天山博格达峰脚下,早晚温差极大,具有得天独厚的雪菊种植条件和环境。

2011年西沟乡村民开始种植雪菊,起初只有十几户种植。因为经济效益好,现在种植户有上千户,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去年种植3600余亩的基础上,今年西沟乡雪菊种植面积达5200余亩。

雪菊盛放,西沟乡成了花的海洋。

“不仅漂亮,还能挣钱。和种植玉米、小麦相比,种植雪菊每亩地收益能30%左右。”西沟乡水磨村村民李明新种植雪菊12年,算着经济账,今年,他比去年又多种了10亩雪菊。

说起雪菊售卖,李明新底气十足:“我已经建立了固定的客户群,雪菊采摘、晾晒以后,乌鲁木齐采购商就直接拉走了,销往全国各地。”

乌鲁木齐采购商艾斯卡尔·阿布都热合曼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到达坂城区收购雪菊。“第一年,我收购了约两吨雪菊。收到的反馈特别好,都夸雪菊泡出来的颜色漂亮,喝着口感好、对身体好。现在,我每年收购10吨到20吨雪菊,发往北京、广东、陕西、青海等地。”

在西沟乡陈麻子村,被村民们称作“雪菊姑娘”的马文静奔走于各个大棚,查看雪菊的品质,拍摄图片、视频上传淘宝、抖音橱窗,有时候还会现场直播。她依靠线上平台打开了雪菊销售渠道。

马文静的线上销售平台已经经营了5年,积累了一大批客户。通过这个渠道,达坂城雪菊卖到了青海、陕西、四川、福建等地。

合力齐浇灌,花朵尽绽放

一朵花的美丽绽放,需要阳光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让雪菊切实成为村民致富花,达坂城区各方都在努力。

走进雪菊地里,雪菊成行,每一行地面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膜,旁边是滴灌带。西沟乡沙梁子村村民马英存和采摘工一起在地里忙碌着。

“覆膜种植,能保湿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滴灌浇水,节约成本。”马英存说,这都是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种植。

达坂城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干部马霞介绍,为提高雪菊产量和品质,他们积极帮助菊农在科学种植上下功夫,在育苗、移栽、水肥配比、病虫害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延长雪菊花期,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

达坂城雪菊在种植、采摘、晾晒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农药、防腐剂,都是纯手工采摘、晾晒。它入口回甘,是一种纯绿色的农产品。

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西沟乡党委、人民政府还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修建防渗渠,方便雪菊种植户浇水灌溉。

雪菊纯手工采摘、晾晒,人工成本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西沟乡党委委员路保险说,截至目前,西沟乡有近120户雪菊种植户申请了“雪菊贷”,贷款金额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都有,贷款金额共计700多万元。

“解决了种植户的资金问题,有助于稳定雪菊市场,更好保障种植户收益。”路保险说。

引得“百花”开,捧出盛景来

达坂城区雪菊,不仅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产业,也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新热点。这“一朵花”催开了更多的“花”,带动着达坂城“香飘万里”。

2012年至今,达坂城区已举办了九届雪菊文化旅游节,以其突出的“雪山·雪水·雪菊”主题,以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吸引八方游客,也带来了更多商机。

2024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暨达坂城区第九届雪菊文化旅游节的高人气给西沟乡水磨村村民李建远带来了新的商机。

“我主要种植制种豆角。雪菊声名远扬,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我们的豆角。这次雪菊文化旅游节就给我带来了新的客户。”李建远说,就在8月2日,他和来自杭州等地的三个客户达成了初步协议,客户有意向他预订2025年的订单,共计划订购豆角30吨。

“明年的种植面积肯定得扩大。”李建远笑着说。

达坂城区不仅深挖农旅融合,打造“雪菊节”品牌,也依托“雪菊节”的高人气宣传推广达坂城区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等,让达坂城的山水之美融合文体之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体旅产业要素高品质融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达坂城区雪菊文化旅游节已连续历届组织开展摩托车越野赛、露营演唱会、特色美食品鉴等,以培育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等品牌项目。

达坂城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梅说,将依托多彩的活动聚集人气,打响品牌,进一步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媒体记者史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