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名遊客共赴達坂城雪菊之約

萬名遊客共赴達坂城雪菊之約

8月3日,在達坂城區西溝鄉舉行的雪菊文化旅遊節上,演員正在表演舞蹈《歡騰的草原》。 (全媒體記者迪麗娜爾·加力肯攝)

新疆網訊(全媒體記者史傳芝)8月3日,以“雪山·雪水·雪菊”為主題的2024年全國夏季“村晚”示範展示暨達坂城區第九屆雪菊文化旅遊節在西溝鄉水磨村舉行。多彩文藝演出、非遺展示、雪菊采摘、特色美食品鑒、機車越野賽、演唱會等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吸引萬餘名遊客前來打卡。

器樂合奏《阿拉木汗》、柯爾克孜族舞蹈《庫姆孜》、雙人舞《五彩的青春》、花兒三重唱《麻青稞》……開幕式舞台上,一個個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傳遞着達坂城的熱情。舞台下,滿是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展示、農民畫展、當地特色農産品展銷的“村晚”集市,讓村民和遊客流連忘返。

雪菊地裡,大片的雪菊已經盛開,金黃燦爛。三五成群的遊客們走進花田裡,有的向種植戶學習如何采摘、咨詢如何晾曬,有的用手機拍攝照片、短視訊,在社交平台上分享。

帕爾哈提·熱依木駕駛一輛7座車,帶着一家人從吐魯番到達坂城區過周末。“前幾天得知這裡要辦雪菊文化旅遊節,有節目表演、有雪菊采摘,晚上還有篝火晚會和露營體驗,活動特别多,孩子們也很感興趣,就專程過來了。”帕爾哈提·熱依木說,這個周末很充實。

達坂城區有得天獨厚的雪菊種植條件和環境。這裡的雪菊引種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峰腳下,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在雪線上生長的菊花,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今年,達坂城區種植雪菊6300多畝。

家住烏魯木齊北京路的李貝雅喜歡喝雪菊花茶,第一次走進田間地頭體驗雪菊采摘。“雪菊剛剛泡進去,會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仔細品有些甘甜。”李貝雅說,她體驗到了雪菊采集過程的艱辛,感受到了一朵花的珍貴。

達坂城區西溝鄉自2012年起開始舉辦雪菊節,每屆都吸引上萬名遊客參與,達坂城雪菊文化旅遊節已經成為集農業觀光、傳統文化、音樂文化、休閑文化、美食文化于一身的品牌活動。本屆雪菊節以線上線下直播的方式舉辦,增強遊客參與性、互動性,引發網友熱評。

達坂城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曉梅介紹,西溝鄉水磨村被文化和旅遊部确定為2024年全國夏季“村晚”示範展示點之一,今年舉辦雪菊文化旅遊節的同時進行“村晚”示範展示,豐富了鄉村文藝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力量,也進一步打響“達坂城雪菊”文化品牌。後續,将深入開發和豐富雪菊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

繼續閱讀

“一朵花”裡的鄉村振興密碼

雪菊花開,田園美如畫。自7月以來,走進達坂城區西溝鄉、東溝鄉,田間雪菊美麗綻放,風景美不勝收。伴着夏日驕陽,遊客慕名而來,或漫步賞花,或駐足留影。沁着雪菊的芬芳,采購商聞香而動,或在網上下單,或到村裡收購。

8月3日,因一場雪菊文化旅遊節,萬餘人走進達坂城,線上直播更是吸引了770餘萬人次關注達坂城。

這些,都是“一朵花”的能量。綠水青山間,達坂城區今年種植的6300多畝雪菊,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種出好風景,闖出好“錢”景

“去年,西溝鄉個人所得突破2.6萬元,雪菊每畝地淨收益突破了5000元。雪菊已經成為西溝鄉的支柱産業。”西溝鄉黨委副書記王鵬說。

“一朵花”扮靓一個鄉鎮,造福一方人,是近10餘年的事。

達坂城的海拔高度特别适合雪菊的生長:高海拔、零污染、雪山融水直接澆灌。西溝鄉海拔1300多米,又在天山博格達峰腳下,早晚溫差極大,具有得天獨厚的雪菊種植條件和環境。

2011年西溝鄉村民開始種植雪菊,起初隻有十幾戶種植。因為經濟效益好,現在種植戶有上千戶,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在去年種植3600餘畝的基礎上,今年西溝鄉雪菊種植面積達5200餘畝。

雪菊盛放,西溝鄉成了花的海洋。

“不僅漂亮,還能掙錢。和種植玉米、小麥相比,種植雪菊每畝地收益能30%左右。”西溝鄉水磨村村民李明新種植雪菊12年,算着經濟賬,今年,他比去年又多種了10畝雪菊。

說起雪菊售賣,李明新底氣十足:“我已經建立了固定的客戶群,雪菊采摘、晾曬以後,烏魯木齊采購商就直接拉走了,銷往全國各地。”

烏魯木齊采購商艾斯卡爾·阿布都熱合曼從2014年開始,每年都到達坂城區收購雪菊。“第一年,我收購了約兩噸雪菊。收到的回報特别好,都誇雪菊泡出來的顔色漂亮,喝着口感好、對身體好。現在,我每年收購10噸到20噸雪菊,發往北京、廣東、陝西、青海等地。”

在西溝鄉陳麻子村,被村民們稱作“雪菊姑娘”的馬文靜奔走于各個大棚,檢視雪菊的品質,拍攝圖檔、視訊上傳淘寶、抖音櫥窗,有時候還會現場直播。她依靠線上平台打開了雪菊銷售管道。

馬文靜的線上銷售平台已經經營了5年,積累了一大批客戶。通過這個管道,達坂城雪菊賣到了青海、陝西、四川、福建等地。

合力齊澆灌,花朵盡綻放

一朵花的美麗綻放,需要陽光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讓雪菊切實成為村民緻富花,達坂城區各方都在努力。

走進雪菊地裡,雪菊成行,每一行地面上都覆寫着一層薄膜,旁邊是滴灌帶。西溝鄉沙梁子村村民馬英存和采摘工一起在地裡忙碌着。

“覆膜種植,能保濕保墒,抑制雜草生長,減少病蟲害。滴灌澆水,節約成本。”馬英存說,這都是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進行的科學種植。

達坂城區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幹部馬霞介紹,為提高雪菊産量和品質,他們積極幫助菊農在科學種植上下功夫,在育苗、移栽、水肥配比、病蟲害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延長雪菊花期,幫助種植戶增産增收。

達坂城雪菊在種植、采摘、晾曬過程中沒有添加任何農藥、防腐劑,都是純手工采摘、晾曬。它入口回甘,是一種純綠色的農産品。

不僅提供技術指導,西溝鄉黨委、人民政府還着力完善基礎設施,修建防滲渠,友善雪菊種植戶澆水灌溉。

雪菊純手工采摘、晾曬,人工成本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西溝鄉黨委委員路保險說,截至目前,西溝鄉有近120戶雪菊種植戶申請了“雪菊貸”,貸款金額5萬元、10萬元、20萬元的都有,貸款金額共計700多萬元。

“解決了種植戶的資金問題,有助于穩定雪菊市場,更好保障種植戶收益。”路保險說。

引得“百花”開,捧出盛景來

達坂城區雪菊,不僅成為了農民增收的新産業,也成為了鄉村旅遊的新熱點。這“一朵花”催開了更多的“花”,帶動着達坂城“香飄萬裡”。

2012年至今,達坂城區已舉辦了九屆雪菊文化旅遊節,以其突出的“雪山·雪水·雪菊”主題,以及内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吸引八方遊客,也帶來了更多商機。

2024年全國夏季“村晚”示範展示暨達坂城區第九屆雪菊文化旅遊節的高人氣給西溝鄉水磨村村民李建遠帶來了新的商機。

“我主要種植制種豆角。雪菊聲名遠揚,也讓更多人知道了我們的豆角。這次雪菊文化旅遊節就給我帶來了新的客戶。”李建遠說,就在8月2日,他和來自杭州等地的三個客戶達成了初步協定,客戶有意向他預訂2025年的訂單,共計劃訂購豆角30噸。

“明年的種植面積肯定得擴大。”李建遠笑着說。

達坂城區不僅深挖農旅融合,打造“雪菊節”品牌,也依托“雪菊節”的高人氣宣傳推廣達坂城區文化資源、體育資源等,讓達坂城的山水之美融合文體之韻,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體旅産業要素高品質融合,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達坂城區雪菊文化旅遊節已連續曆屆組織開展機車越野賽、露營演唱會、特色美食品鑒等,以培育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新型業态,打造“跟着賽事去旅行”“尋味美食去旅行”等品牌項目。

達坂城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曉梅說,将依托多彩的活動聚集人氣,打響品牌,進一步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讓鄉村更美、農民更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全媒體記者史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