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曾担任空军副司令,九一三事件后被审查,遗体冷冻12年才下葬

王秉璋曾任空军第一副司令,病逝后遗体被冷冻12年才得以安葬,这是为何呢?

1914年,王秉璋出生于河南安阳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因家庭贫困,在初中二年级时不得不辍学,一度为了生计在一家铁货商店当学徒,没有放下学业。

他曾担任空军副司令,九一三事件后被审查,遗体冷冻12年才下葬

在一番努力下,15岁的王秉璋考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报务班,在校期间,他掌握无线电技术,深受爱国思想的影响。

1930年,王秉璋随冯玉祥部队进入江西,后遭遇中原大战失利,所在部队被蒋介石改编。

这并未动摇王秉璋的革命信念,次年,他参加宁都起义,投身红军事业。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秉璋成为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他身先士卒,参加平型关、广阳伏击战以及午城、井沟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1938年,王秉璋的军事生涯再上新台阶,担任第115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在此岗位上,他负责全师作战规划与指挥调度。

随后,王秉璋随部队转战山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亲自参与指挥陆房突围等关键战役,为八路军在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王秉璋担任空军参谋长,与刘亚楼紧密协作,共同引领飞行部队的严格训练与机关体系的逐步完善。

作为装备订货工作的负责人,王秉璋精心筹划,确保空军各部队、航校及各部门获得所需的先进装备。在王秉璋努力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一支具备强大战斗力的空中力量。

他曾担任空军副司令,九一三事件后被审查,遗体冷冻12年才下葬

1951年,王秉璋随同总参谋长徐向前远赴苏联,就空军装备采购进行谈判。在这场较量中,他坚守国家利益,促成米格-15歼击机改订合同的签订,这一历史性成就为中国空军装备水平的飞跃插上翅膀,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两年后,王秉璋的军事生涯再攀高峰,被任命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继续发光发热,深度参与多项关乎空军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为空军的长远发展贡献智慧。

此外,王秉璋还跨界涉足国防科技领域,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要职,亲自参与并推动中程地地导弹、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科技项目的研发、试验与发射。

1971年,一桩意外事件,将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王秉璋卷入风暴。随着林彪坠机事件中大量国防科委资料曝光,王秉璋不幸被牵连,遭遇长达10年的组织审查与隔离。

期间,王秉璋始终未曾放弃自我辩护,不懈地搜集证据,向组织递交申诉材料,渴望澄清事实。

1982年,王秉璋虽免遭起诉,但难逃职位撤销、退役的命运。晚年,组织并为王秉璋提供生活保障。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却未能给予他一个明确的结论。

虽然衣食无忧,但王秉璋心中对组织的裁决始终难以释怀,2005年9月25日,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临终前留下遗愿:

“一定要等组织上对我做最终结论,才能将我下葬!”

家人听从遗愿,将遗体妥善冷冻,静待时机,这一等待竟过了12年之久。

他曾担任空军副司令,九一三事件后被审查,遗体冷冻12年才下葬

时光荏苒,2017年中央以“老红军”与“党员干部”的双重身份,为这位革命老将补办迟到的追悼仪式。

仪式上,家人与战友们齐聚一堂,共同缅怀王秉璋的丰功伟绩与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