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前言

“一句话能成事儿,一句话能坏事儿,一句话能产生一个和谐的社会,你心里阳光点儿行不行?”

这是2010年央视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儿》里的经典台词,想必看过的朋友们一定都印象深刻。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郭冬临在小品中的生动演绎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作为小品演员中的重要人物,郭冬临先后20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和经典笑料。

但自从2017年起,他似乎在大众视野当中消失了。而郭冬临退居二线的背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因一句台词被索赔一个亿,郭冬临摊上什么事儿了?

一直以来,郭冬临都积极地活跃在喜剧舞台上,致力于用生活化真实化的情景演绎,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小品享受。

2017年,郭冬临受邀参加北京卫视的春晚活动。在舞台上,他与另外一位合作搭档共同演绎了一个名叫《取钱》的小品。

节目内容大概讲的是,由郭冬临饰演的热心大叔阻止一位老太太给诈骗犯转钱的故事。通过诙谐幽默的讲述方式和生动形象的演绎,郭冬临塑造出了一个可爱又善良的好心人形象。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两人吵架互怼的情节和爆笑台词更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是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

这个节目效果突出,内容立意也非常值得夸赞,在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警示观众朋友们尤其是老年人,避免落入骗子提前设好的陷阱。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节目中骗子的一通电话让这个小品彻底变了味儿!原来,许多观众表示,小品中的骗子说的是一口“河南方言”,骗子的河南口音让很多河南网友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现象。

一时间,骗子的河南口音引起了一阵疯狂的舆论袭击。更夸张的是,一位河南籍的律师以“地域歧视”和“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为由,将郭冬临告上了法庭,要求他给每一个河南人赔偿一元钱。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要知道,河南可是出了名的人口大省,每人一元钱看起来似乎不多,但加起来的赔偿款竟然高达一亿多元!

信息来源:2017年2月9日发布于华商报——《郭冬临小品涉嫌歧视 律师起诉:向河南人各赔1元》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这一巨额赔偿款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郭冬临也为此卷入舆论漩涡,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伴随着对河南人地域歧视讨论的热度不断飙升,小品的编剧魏新站出来发声,表示骗子说河南话和郭冬临没有关系,而那个骗子打电话的声音正是魏新录音的。

据魏新解释,他来自山东,老家与河南离得很近,所以口音相似。当时在配音时只是用自己熟悉的方言说话而已,并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最后,魏新向大家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另外,经过法院判定,这只是文艺作品的呈现,并没有真的让郭冬临赔偿一亿多元。这样看来,这只是因为一场误会闹出的乌龙事件。

但遗憾的是,这件事情还是对郭冬临造成了一定影响,甚至有很多网友对他的好感直线下降。从那以后,郭冬临就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连2018年的春晚舞台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令人意外的是,“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真的以回旋镖的方式在郭冬临的身上应验了!

但值得庆幸的是,郭冬临并非在喜剧的舞台上彻底消失。现如今的他,摇身一变成为“暖男先生”,以短视频的方式继续为大家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提供真实幽默的喜剧作品。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看得出来,那件事情虽然对郭冬临的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还是有很多观众喜欢他的表演作品。作为人气视频创作者,郭冬临拥有上千万粉丝,他依然在为大家带来欢笑的路上发光发热。

作为中国小品喜剧领域的重要人物,郭冬临的起步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从贫苦生活中走来,演绎小人物的郭冬临却有大本事!

郭冬临出生于艺术家庭,其父母都是曲艺工作者,父亲是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郭昌仪,母亲是徐州琴书演员。从五岁开始,郭冬临就开始跟随着母亲外出表演。

郭冬临并不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就面临着家道中落的困境,父母的收入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到了晚上,郭冬临被饿得不行,父亲只能在第二天从食品厂里偷点东西回来给孩子们吃,但最后却因为被发现盗窃而丢了工作,不得不去街头拉煤为生。

最困难的时候,郭冬临和父亲在一起外出拉煤送货时,两人只能合吃一张饼子,有时候还得就着父亲从别人那里讨要的剩汤过来配着吃。

但就算如此,幸运之神也并没有眷顾他们。郭冬临的父亲在搬东西的时候不慎摔倒,腿也被砸伤了,不得不在家休养一年。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这样一来,家里就剩下母亲一个劳动力。当时,年幼的郭冬临跟着唱戏的母亲外出表演,不懂事的他偶尔还会在旁边添乱,母亲就先把他打一顿,再抱着孩子讲述现如今的遭遇,让他学会早早地懂事。

惨淡的经历让郭冬临早早的就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而这些丰富的见闻也成为他在后来创作喜剧时的重要灵感来源。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不仅如此,正是因为亲身感受过普通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郭冬临才会在之后的小人物角色演绎上大放异彩。

后来,郭冬临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又报考了北京人艺。郭冬临一直以艺术家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研究表演,立足于现实生活,把每一个角色都演的富有生命、演的接地气、演进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1993年,郭冬临第一次登上中央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张慈、意大利人法比奥合作小品《市场速写》。也是从那时起,郭冬临开始慢慢进入到大众视野。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后来,他又在1995年的春晚中参演了《有事您说话》,塑造了一个善良可爱但又爱吹牛的形象,接地气的演绎逗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也让他的名气得到了提升。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紧接着,几乎年年春晚都会有郭冬临的身影。从与冯巩搭档的《旧曲新歌》中“薄皮儿”、“大馅儿”的狗不理包子再到《一句话的事儿》中的“一句话能成事儿,一句话能坏事儿”……

郭冬临创造了许许多多生动幽默的人物形象,也给观众们带来了数不清的欢声笑语,深受大家喜爱。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结语

风趣可爱的“国民光头”郭冬临从无到有,一步一步站在了中国喜剧小品舞台的中央。

即使经历了舆论风波,但仍不忘初心,坚定地为大家带来快乐。

信息来源:2023年4月5日发布于澎湃新闻——《20次上春晚,因一句话被索赔1亿!这位曾红极一时的春晚钉子户去哪了?》
20余次春晚圈粉无数,却因一句台词索赔1个亿,郭冬临去哪儿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