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俊霞
在媒体从业20多年,在46岁时第一次跑上了奥运,作为场外记者来到了巴黎。
租住17区,无意间邂逅了一个老巴黎。
子居巴黎二十日,观赛,阅人,历事,读城。
巴黎奥运,似一部拍了百年的剧本
巴黎时间7月28日下午,奥运会沙滩排球在埃菲尔铁塔下的战神广场赛况激烈,朋友圈被同事的报道刷屏。
记者 姚颖康 摄
彼时,我与一位“华二代”在莎士比亚书店的露天咖啡馆作采访,身后,是搭着脚手架的巴黎圣母院。地方是随机选的,因为她在巴黎大皇宫做奥运志愿者,我在巴黎铸币博物馆探访奥运奖牌展,她说我们选个中间的地方见面吧。
莎士比亚书店门口排着队,有不少亚洲面孔。电影《爱在巴黎日落时》、TVB的《冲上云霄》都在这里取过景。海明威说:没有钱买书的日子里,他就跑到莎士比亚书店借书看。
全世界的记者,无论你是跑体育还是跑财经,“一见”巴黎,即“文艺”。
在巴黎做奥运外围记者,接到这个任务的第一反应便是,“补课”“复习”。我承认,出发前,我把20年前写的法国电影影评翻出来“酸”了一下自己。来巴黎的飞机上,我在国航的影音库中翻出《悲惨世界》,就是安妮·海瑟薇拿奥斯卡的那一部音乐剧。争分夺秒,把冉阿让的故事复习了一遍。一万英尺的高空,我一直在看法片,典型Nerd血质。
莎士比亚书店
落地来到公寓,矮矮的五六层,暖灰色的屋顶,打开进户门便是一个旋转楼梯,窄窄地陡陡地铺着红色地毯。我说:“有点像《艾米莉在巴黎》的那个房子呢。”95后的应姑娘回:“淡定淡定,巴黎都这样……”
穿行巴黎数日,发现刻在我脑海中的提前准备的功课永远不够,因为巴黎像是一部更新不停的剧本,不曾降大幕的歌剧。
有没有被开幕式刺客穿梭下的电影片单惊艳?从1924年到2024年,奥运回到巴黎,如同一场拍了百年的电影,开演第二季。
只是这新一季,塞纳河畔、卢浮宫旁、铁塔之下、皇宫内外……文学叠加竞技,艺术邂逅赛事,狭路相逢,新一季的剧本新鲜、激情……正在上演。
黄雨婷的17岁剧本,奇妙灿烂
这两日,朋友圈很多人在“晒”一块石头。
这块大石来自浙江台州的上郑乡仙石村。从这个村庄走出的黄雨婷,手握神枪,在巴黎奥运击落首金,打开了一部无与伦比的17岁剧本。
记者 姚颖康 摄
这块大石头,早在奥运之前便已闻名。如果让外国人拍成电影,它大概可以是《星球大战》里的光剑,又或者是《哈利·波特》中的魔法棒。
它最早出现在我的关注里,是因为去年杭州亚运,我在赛事一线蹲守统筹相关报道。当时刚刚过完17岁生日的黄雨婷,是媒体预测夺金热点。同事提前追踪黄雨婷近半年,在亚运开幕前便已多次前往台州探访。“石来运转”的寓意如此好,这段故事自然早就存进了素材库。
2016年8月,台州遭遇台风“利奇马”,多条道路被泥石流阻塞。当晚两块巨石从仙石山滚落,一块把道路砸出了大坑,另一块则与路旁小楼擦肩而过,立在了门口。这栋小楼,就是黄雨婷爷爷的祖屋。当晚,一家三代都在屋里。彼时,十岁的黄雨婷刚开始学习射击。
2019年全国U18射击锦标赛,13岁的小雨婷一人独揽三项冠军;杭州亚运射落三金,“三冠王”名扬天下。此后,黄雨婷爷爷家便成了“打卡点”。石头成了幸运的象征,常有人会去看看 。
这段素材有点中国传统意义的美好期许,是否成文,让同事有点纠结。但一个17岁的少女,如此气定神闲,委实令同事觉得奇妙。而她的成功绝非偶然,离不开常年的努力、刻苦,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竞技体育有时是一种残酷美学。被人记住,又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幸运的事情。
就是此刻了,法兰西之夏,那束光照在了她的身上。这就是黄雨婷17岁的剧本,奇妙灿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