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通过丹麦偷听盟军高级官员 的几名欧洲政要表示,他们无法接受窃听风暴

作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淑 柴亚新,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

美国通过丹麦偷听盟军高级官员 的几名欧洲政要表示,他们无法接受窃听风暴

当地时间5月31日,法德部长级联合视频会议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国家安全局利用丹麦情报监视盟国领导人是不可接受的,法国和丹麦要求作出解释。(图片来源:人民愿景)

美国通过丹麦偷听盟军高级官员 的几名欧洲政要表示,他们无法接受窃听风暴

图:美国重新曝光倾听盟友(照片:人民愿景)

美国再次陷入"窃听风暴"。5月30日,丹麦国家广播公司透露,国家安全局利用其与丹麦情报部门的伙伴关系,监视包括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内的欧洲盟国的领导人和高级官员。有一瞬间,欧盟一片哗然。

作为世界头号秘密势力,美国的窃听丑闻已经多次曝光,但我还是尽我所能,在铺设"窃听网络"的同时,倾听对手、盟友甚至本国公民的意见,同时将所谓的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作为大规模排斥其他国家企业的理由。窃听事件的揭露,无非是再现"美国双重标准"的虚伪和霸权本质。

美国暴露于丹麦情报部门监视盟国领导人,一些欧洲政要称此举是"不可接受的"

丹麦国家广播公司报道说,经过数月的调查访问和与九个消息来源的会议,从丹麦国防情报局获得机密信息,丹麦国家广播公司报告说,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一份调查报告,即邓哈默行动,该报告于2015年5月完成,但被丹麦国防情报局秘密隐藏。

报告称,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国家安全局使用丹麦海底互联网电缆登陆点获取数据,并秘密监控德国,法国,挪威,瑞典和荷兰政要之间的电话和短信对话。其中,欧洲"领导人"德国受到窃听的打击最大,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当时的外交部长弗兰克 - 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和当时的反对派领导人弗兰克 - 瓦尔特斯坦布鲁克都在美国的窃听名单上。

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就哗然。双方对丹麦的做法不满,对美国更是愤怒。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要求美国和丹麦解释监视,称"这在盟国之间,特别是在欧盟之间是不可接受的",而默克尔则表示,"德国希望美国做出澄清,并相信盟国将根据他们之间的信任来解释"。

瑞典国防部长Hultqvist表示,瑞典不能接受亲密盟友之间的这种监视是一个"原则问题"。挪威首相索尔伯格告诉挪威国家电台,如果媒体报道属实,美国和丹麦等盟国对挪威进行间谍活动是不合理和不可接受的,这将在盟国之间造成不信任。

丹麦位于北欧的喉咙,南部与德国接壤,北部与挪威和瑞典接壤。在美国的帮助下,丹麦为连接荷兰、英国、挪威、瑞典和德国的海底互联网电缆建立了一些重要的登陆点。丹麦国防情报局允许美国进入哥本哈根附近的一个特殊地点,该地点允许其监控海底光缆传输的信息。

据报道,美国正在利用盟友来监视盟友,不仅拦截短信和电话,还获取互联网搜索内容和聊天消息。丹麦媒体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可以自由访问原始互联网数据,包括有关丹麦公民的私人信息。美国还监视丹麦政府和欧洲国防承包商,以获取有关该国战机采购计划的信息。

"美国的粗鲁行为破坏了西方价值观的基础。6月4日,德国的《S?d'Ed》报纸评论说:"它使欧美文明成为世界上的一个笑话。"

然而,面对盟友的"主张",美国继续"离线",没有解释,而国家安全局和国家情报局拒绝对监视发表评论。

从棱柱门到维基解密再到新的丑闻,美国表示从未打算关闭大门

事实上,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窃听帝国",美国对盟友的监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13年,前美国国防承包商雇员斯诺登(Snowden)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棱镜"(Prism)的秘密全球监视计划,引起了轰动。斯诺登透露,美国不仅窃听了俄罗斯、中国等国,还暗中监视盟友,默克尔的手机受到监视。

然后,在2015年,维基解密爆料称,自1990年代以来,德国的经济、财政和农业部门一直处于美国的监视之下。2006年至2012年间,国家安全局监视法国总统、几位部长和法国驻美国大使等政治人物,包括三位法国总统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以获取有关政策平台、外交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多年来,美国一直在肆无忌惮地进行间谍和网络监视,无论是对手还是盟友,领导人还是普通人:据欧洲媒体报道,国家安全局已经监听了来自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电话数千万次;维基解密在2017年透露,中央情报局有能力入侵手机,电脑甚至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包括被黑客入侵录音的三星电视。

从"棱镜门"到"维基解密"再到当下新的"窃听门",每当丑闻爆发,世界舆论肆虐,政客们纷纷谴责,要求美国发表声明;喧闹的棱镜门事件以美国承诺将来不会监视德国政客的通信设备而告终。然而,据丹麦媒体报道,美国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监视了默克尔等欧洲主要盟友。換句話說,美國只說一套,監控的門永遠不會關閉。

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揭露真相的人,将遭到美国的疯狂报复。2012年,阿桑奇被迫在厄瓜多尔寻求政治庇护,并在该国驻英国大使馆躺了七年,然后被伦敦警方逮捕,现在面临被美国政府引渡的危险。另一方面,斯诺登在俄罗斯获得了庇护,并在该国生活了很多年,一直无法返回美国。

近年来,美国在网络黑客和监视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根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官方网站,2018年美国情报支出总额为80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近30%。窃取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窃取数据、手机应用、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窃取机密、近100家美国驻外使领馆安装监听设备窃取国内机密等。

厚颜无耻的窃听背后是《国有企业法》和"秘密法庭"

为什么美国情报界如此大胆?在一再揭露对盟友进行窃听的背后,是美国司法机构、《外国情报监视法》和所谓的"秘密法院",即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支持。

1978年,针对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水门事件丑闻的揭露以及防止总统和行政部门任意监视的《外国情报监视法》(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的制定,制定了《外国情报监视法》(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该法案要求政府在进行电子监控之前获得法院命令,平衡国家安全需求和公民权利,以保护美国土地上的人们免受任意监视。

外国情报监视法院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任命的11名法官组成,负责批准美国执法和情报机构提交的监视和搜查令。对于美国政府和情报机构来说,法院的权力可以与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力相提并论。

"与美国其他法院相比,外国情报监视法院的一个显着特征是,诉讼程序是单方面的,当局要求的监视对象没有机会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并且大多数监视命令由法官单独签署,判决不公开。"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东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保密规定的保护伞下,外国情报监视法院打着"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的旗号,逐渐扩大了监视权力。

9/11之后,对政府监视权力的限制开始瓦解。2008年,国会通过了《外国情报监视法》的修正案,这意味着如果美国政府认为监视针对非美国公民的外国人有合理的信心,它可以"不受惩罚地"进行监视。土壤和监视涉及外国情报信息。

"《外国情报监视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内部和外部分歧',这要求情报机构在处理美国人时谨慎使用技术调查措施,遵循严格的目标原则,制定和申请严格的最低限度程序,并申请令状并接受外国情报监视法院的监督;左晓东说。

一名进入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法官告诉美国媒体,所有保护法官独立性的规则在那里都是无用的。根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的保密专家奥尔福德·古德(Alford Goode)的说法,外国情报监视法庭"与我们从定义法律和法院的书籍中学到的一切完全不同"。

6月2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秘密法庭向公众隐瞒了什么?"的报道。评论指出,外国情报监视法庭"不必要"的保密规则不仅违宪,而且对法院本身、情报机构和美国公众"有害"。

文章写道,外国情报监视法院的"毫无根据的保密性"使关于政府监视的公开辩论处于危险之中,因为这意味着监视权力可以无形地增长,并且很容易脱离赋予其合法性的民主共识;

美国以其"保安人员"为由,以所谓的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为由,一直在推倒和粉碎其他公司。

"美国听盟国信息又爆发了,应该说,人们一点也不惊讶。美国一直试图通过情报来捍卫其所谓的国家利益。通过听取盟友的意见,美国在从安全到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拥有更多优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轩表示,美国对情报的痴迷反映了美国希望在各个层面拥有绝对优势并巩固其全球霸权的愿望。

监控触角在美国无处不在,谷歌等科技巨头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斯诺登曝光的一份文件显示,谷歌等公司根据《外国情报监视法》向国家安全局提供了大量用户数据,这成为"棱镜"分析的原材料。

根据该文件,棱镜要求至少九家主要互联网公司,包括微软,谷歌,Facebook,雅虎,苹果,PalTalk,AOL,Skype和YouTube,向NSA提供数据,包括电子邮件,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的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材料的详细信息。数据通过这些公司的服务器以电子方式传输到美国政府,有时一些公司的服务器会建立单独的安全门户,以方便情报机构访问信息。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凭借其技术优势,厚颜无耻地监视着世界,而另一方面,窃贼则在"清洁网络"的旗帜下大喊抓小偷,声称要维护网络安全。

2020年6月,美国一些政客以所谓"国家安全"和"数据安全"为借口,四处游说吹捧他们所谓的"清洁网络",声称通过排除"不值得信任的中国供应商"来促进隐私和数据安全,并多次游说甚至胁迫其他国家加入所谓的"清洁网络联盟",以打击中国高科技公司。

"当谈到数据安全威胁时,谁在反对一个糟糕的美国?"左晓东一枪一声说道。

随着美国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美国在网络空间拥有绝对的倾听优势。然而,近年来中国电信公司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利益,非美国。华为、中兴、沙克和微信等公司是其产业链中的"持不同政见者"。

"如果国家安全局想通过修改路由器或交换机来监听,中国公司将不会与之合作,这使得美国更难破坏和渗透目标网络。因此,华为等中国公司在全球电信网络中部署的设备越多,美国就越难"收集所有信息"。左晓东说。

事实再清楚不过了:所谓的"清洁网络"只不过是滥用国家权力、鲁莽打压其他国家企业的闹剧。虚假信息和诽谤将遭到拒绝,美国不仅对自己的恶行毫无道明,而且无端抹黑其他国家,还让"美国双重标准"的虚伪和欺凌行为明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