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学老师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萧山男孩,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大学老师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萧山男孩,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今天11点左右,18岁的少年,萧山五中学子,暑假送外卖补贴家用的萧山男孩姜哲夫收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录取通知书。

特别的是,这封通知书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专程赶来亲手传递的。一起到来的,还有老师们特意准备的一书包与专业有关的书籍以及学校的吉祥物。

“这也是学校在浙江省内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我们也很期待在大学校园里和你再见。”听着大学老师的鼓励,小姜还有些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大学老师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萧山男孩,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最近这段时间,姜哲夫原先平凡的日子变得波澜起伏。对这个18岁的少年来说,这里有泪水、有苦难,却也有温暖和感动,还有对未来的希望……

大学老师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萧山男孩,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高考前来临的“意外”

对于父亲的异样,姜哲夫是第一个发现的。

父子俩有一个习惯——对弈。每周末,趁着彼此休息,姜哲夫和爸爸都会至少下一盘中国象棋。而也是在高考前的两三周,那几次下棋,姜哲夫明显感觉到爸爸的思路不对,状态也不行。“就感觉,下棋的时候,爸爸说话有点前言不搭后语,记忆也不太好了,会犯一些明显的错误。”

由于考试临近,姜哲夫给妈妈打了电话,让她陪着爸爸去医院看看。

一检查,证明了姜哲夫的判断是正确的。检查结果比想象更严重,小姜的父亲被确诊为脑胶质瘤(脑恶性肿瘤)。

由于是高考的特殊时期,家里人都选择先瞒着他。没想到,这个心细的少年在一次和父母的通话中还是发现了异样,在高考结束前知道了情况。6月10日,完成最后一科考试,他就直奔医院。

第二天,小姜的父亲接受了开颅手术。医生说,幸好及时查觉,如果再晚几天,可能就会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那些天里,在医院里跑来跑去的小姜令人心酸。

“因为我们有亲青筹这个平台。当时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想着和他对接,能帮上一点是一点。”团区委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和小姜联系几乎都是在晚上。一开始电话一直没人接,后来才知道他等在手术室门口,因为紧张完全没有关注手机,后面转到普通病房,他也是24小时陪在医院,换衣物、换尿袋、喂饭、擦身子、翻床,都靠他。“都是晚上等他爸爸睡着了,他才有空回我消息。”

大学老师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萧山男孩,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幸好,手术是顺利的。6月20日,小姜父亲出院了。

如今,当我们看到小姜父亲时,可以明显感觉到他被照顾得很好。衣着干净整洁、脸上的气色也很不错,对话间的思路也较为清晰。

父子俩居住的小房子里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窗台上还摆放着不同花纹的玻璃方块,在阳光下,折射出了不一样的光彩,也似乎是生活中的一处装饰,温暖而明媚。

很感谢有“你们”

感谢,是小姜面对镜头说得最多的词。

原来,在小姜赶往医院的同时,他所在的班级,萧山五中309班师生也在得知他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他父亲手术费用募集资金,送到他了手中。

6月11日,为了筹措父亲后续手术、住院的医疗费用,小姜发起了水滴筹。

当天傍晚,班主任孙学佳老师也在学校教师群里转发了这一消息。

“是我的班长,品学兼优,无敌认真负责善良的人,愿上天会眷顾这个孩子,这个家庭。”“爸爸也是很认真的人,很少看到高中来开家长会还认真做笔记的了。”“父母都是很善良,才能教得出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孩子。”……在班主任的留言后面,不少老师们也纷纷留下了加油的话,不仅自己捐,还通过发朋友圈带动亲朋好友参与捐款。在全校老师的推动下,10万元的水滴筹在12日上午完成筹齐,小姜父亲也得以顺利进行手术。

此外,在团区委的助力下,通过亲青筹平台,还为小姜募集到5万元。

不仅如此,小姜向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提出的助学申请也顺利通过,成为了2024年“希望工程·圆梦大学”——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的首名受助学生,大学4年将获得15000元的资助。

……

小姜有一个笔记本,上面把每一笔爱心捐款都记得清清楚楚。“我没想到能收到这么多的关心和帮助,真的很感谢,上面一笔笔都是爱心,是我需要铭记、回报的。”瘦高的少年,脸庞黝黑,但是眼里的光芒却很坚定。

大学老师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萧山男孩,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大学老师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萧山男孩,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水滴筹筹齐后,仍有师友、亲朋送去捐款,但是小姜婉拒了,萧山五中团委书记王丹妮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很懂事、很有责任心的孩子。”

虽然不是带班老师,但有一件事让王丹妮对小姜印象深刻。

学校高三每周六下午放学了之后,都会有一位值日的同学,需要把最后的卫生整理干净,桌椅翻上去再走。而作为班长,姜哲夫每个星期都会留下来收尾,确定教室里卫生都干净了才回去。

小姜也用自己的行动向关心他的人证明,他可以!

虽然父亲的病情暂时得到稳定,但后续还需要接受长期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对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也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为了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又方便照顾父亲的三餐,小姜选择了外卖配送员这一工作。

炎热的三伏天,加大了送外卖的难度。虽然在小姜生活的这片区域外卖员之前的竞争并不激烈,但由于地方大,接单点和送单点往往路程较远,每天,他的衣服总是一次次被汗水打湿又一次次被太阳晒干。

大学老师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萧山男孩,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不仅是热,因为在路上还担心会超时,餐会被撒掉,就很紧张。一开始不熟悉路,还迷路了好几次。”第一次接触送外卖,小姜发现这并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一边送外卖,他也一边记着路,摸索着经验。“一个多月下来,这也是一份特别的经验,也让我成长和学习到很多。”

如今,在宁围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小姜找到了一份比较灵活的暑期工,就在社区附近的邮政快递站点里,便于他一边照顾爸爸,一边补贴点家用。“这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我想我多问,多学习,总会摸透学透的。”

未来会更好

相信姜哲夫可以的,不仅是他自己,几乎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相信:这个能吃苦,肯动脑,有责任心的孩子一定可以!

报考南京师范大学,小姜选择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而从普通学生向体育生“转型”,是小姜在高三上学期决定的。

“当时他来找我,告诉我他决定好了,想要冲一冲。”学校的田径教练汤焕炯老师还对当时的画面印象深刻,这样的“半道转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考虑到小姜平时的体育成绩都很不错,有底子,汤老师还是决定让他试试。

大学老师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萧山男孩,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体育考试合照(姜哲夫左二)

就这样,在高考前大约6个多月的时间里,姜哲夫每天都要跟着学校田径队一起开展体能的训练,从下午2点半到5点半,体育考试前还得加练。

800米、100米、立定跳远、铅球,四个项目,每个都要从头练。

一开始,姜哲夫铅球的成绩一直没有提升,他就每节体育课都去找汤老师指导动作,就在老师眼皮子底下加练。“当时他几乎每节体育课都来,弄得我后来都自己去看看他来了没。”汤老师笑着说道,不仅是吃苦,他还会自己提炼动作要点,一段时间成果就出来了。“他是肯动脑筋有天赋的。”汤老师肯定到,“后来我都在可惜,他如果早一点选择走体育生的路子,可能还能冲刺一下更好的学校。”

今年5月,在全省体育类专业统考中,小姜取得了92分的成绩。“能拿到90分以上,这个孩子在各项上都要很优秀才行。”汤老师解释道。

“我很感激老师和队友们。”小姜说,自己当时觉得最难的是800米,这是一个又要爆发又要耐力,还考验技巧的项目。“一开始我的训练进度跟不上大家,队友们就一起带我,鼓励我,告诉我他们自己的经验。汤教练也一次一次带我们跑,一个个难点带我啃下来。”说起那段训练的时光,姜哲夫觉得很温暖,为了让自己的文化课不落下,班主任孙老师也是帮着联系各科老师找资源,总结课堂内容,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