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老師親自送來錄取通知書!蕭山男孩,你一定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大學老師親自送來錄取通知書!蕭山男孩,你一定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今天11點左右,18歲的少年,蕭山五中學子,暑假送外賣補貼家用的蕭山男孩姜哲夫收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錄取通知書。

特别的是,這封通知書是南京師範大學的老師專程趕來親手傳遞的。一起到來的,還有老師們特意準備的一書包與專業有關的書籍以及學校的吉祥物。

“這也是學校在浙江省内的第一封錄取通知書。我們也很期待在大學校園裡和你再見。”聽着大學老師的鼓勵,小姜還有些稚嫩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大學老師親自送來錄取通知書!蕭山男孩,你一定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最近這段時間,姜哲夫原先平凡的日子變得波瀾起伏。對這個18歲的少年來說,這裡有淚水、有苦難,卻也有溫暖和感動,還有對未來的希望……

大學老師親自送來錄取通知書!蕭山男孩,你一定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聯考前來臨的“意外”

對于父親的異樣,姜哲夫是第一個發現的。

父子倆有一個習慣——對弈。每周末,趁着彼此休息,姜哲夫和爸爸都會至少下一盤中國象棋。而也是在聯考前的兩三周,那幾次下棋,姜哲夫明顯感覺到爸爸的思路不對,狀态也不行。“就感覺,下棋的時候,爸爸說話有點前言不搭後語,記憶也不太好了,會犯一些明顯的錯誤。”

由于考試臨近,姜哲夫給媽媽打了電話,讓她陪着爸爸去醫院看看。

一檢查,證明了姜哲夫的判斷是正确的。檢查結果比想象更嚴重,小姜的父親被确診為腦膠質瘤(腦惡性惡性良性腫瘤)。

由于是聯考的特殊時期,家裡人都選擇先瞞着他。沒想到,這個心細的少年在一次和父母的通話中還是發現了異樣,在聯考結束前知道了情況。6月10日,完成最後一科考試,他就直奔醫院。

第二天,小姜的父親接受了開顱手術。醫生說,幸好及時查覺,如果再晚幾天,可能就會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

那些天裡,在醫院裡跑來跑去的小姜令人心酸。

“因為我們有親青籌這個平台。當時知道這個情況後,就想着和他對接,能幫上一點是一點。”團區委從業人員回憶,當時和小姜聯系幾乎都是在晚上。一開始電話一直沒人接,後來才知道他等在手術室門口,因為緊張完全沒有關注手機,後面轉到普通病房,他也是24小時陪在醫院,換衣物、換尿袋、喂飯、擦身子、翻床,都靠他。“都是晚上等他爸爸睡着了,他才有空回我消息。”

大學老師親自送來錄取通知書!蕭山男孩,你一定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幸好,手術是順利的。6月20日,小姜父親出院了。

如今,當我們看到小姜父親時,可以明顯感覺到他被照顧得很好。衣着幹淨整潔、臉上的氣色也很不錯,對話間的思路也較為清晰。

父子倆居住的小房子裡也被打掃得幹幹淨淨。窗台上還擺放着不同花紋的玻璃方塊,在陽光下,折射出了不一樣的光彩,也似乎是生活中的一處裝飾,溫暖而明媚。

很感謝有“你們”

感謝,是小姜面對鏡頭說得最多的詞。

原來,在小姜趕往醫院的同時,他所在的班級,蕭山五中309班師生也在得知他的情況後,第一時間為他父親手術費用募集資金,送到他了手中。

6月11日,為了籌措父親後續手術、住院的醫療費用,小姜發起了水滴籌。

當天傍晚,班主任孫學佳老師也在學校教師群裡轉發了這一消息。

“是我的班長,品學兼優,無敵認真負責善良的人,願上天會眷顧這個孩子,這個家庭。”“爸爸也是很認真的人,很少看到高中來開家長會還認真做筆記的了。”“父母都是很善良,才能教得出責任心強,吃苦耐勞的孩子。”……在班主任的留言後面,不少老師們也紛紛留下了加油的話,不僅自己捐,還通過發朋友圈帶動親朋好友參與捐款。在全校老師的推動下,10萬元的水滴籌在12日上午完成籌齊,小姜父親也得以順利進行手術。

此外,在團區委的助力下,通過親青籌平台,還為小姜募集到5萬元。

不僅如此,小姜向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提出的助學申請也順利通過,成為了2024年“希望工程·圓夢大學”——浙江省大學生助學計劃的首名受助學生,大學4年将獲得15000元的資助。

……

小姜有一個筆記本,上面把每一筆愛心捐款都記得清清楚楚。“我沒想到能收到這麼多的關心和幫助,真的很感謝,上面一筆筆都是愛心,是我需要銘記、回報的。”瘦高的少年,臉龐黝黑,但是眼裡的光芒卻很堅定。

大學老師親自送來錄取通知書!蕭山男孩,你一定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大學老師親自送來錄取通知書!蕭山男孩,你一定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水滴籌籌齊後,仍有師友、親朋送去捐款,但是小姜婉拒了,蕭山五中團委書記王丹妮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很懂事、很有責任心的孩子。”

雖然不是帶班老師,但有一件事讓王丹妮對小姜印象深刻。

學校高三每周六下午放學了之後,都會有一位值日的同學,需要把最後的衛生整理幹淨,桌椅翻上去再走。而作為班長,姜哲夫每個星期都會留下來收尾,确定教室裡衛生都幹淨了才回去。

小姜也用自己的行動向關心他的人證明,他可以!

雖然父親的病情暫時得到穩定,但後續還需要接受長期的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等,對這個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也将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為了幫家裡減輕一些負擔,又友善照顧父親的三餐,小姜選擇了外賣配送員這一工作。

炎熱的三伏天,加大了送外賣的難度。雖然在小姜生活的這片區域外賣員之前的競争并不激烈,但由于地方大,接單點和送單點往往路程較遠,每天,他的衣服總是一次次被汗水打濕又一次次被太陽曬幹。

大學老師親自送來錄取通知書!蕭山男孩,你一定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不僅是熱,因為在路上還擔心會逾時,餐會被撒掉,就很緊張。一開始不熟悉路,還迷路了好幾次。”第一次接觸送外賣,小姜發現這并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一邊送外賣,他也一邊記着路,摸索着經驗。“一個多月下來,這也是一份特别的經驗,也讓我成長和學習到很多。”

如今,在甯圍街道和社群的幫助下,小姜找到了一份比較靈活的暑期工,就在社群附近的郵政快遞站點裡,便于他一邊照顧爸爸,一邊補貼點家用。“這也是一個新的學習過程,我想我多問,多學習,總會摸透學透的。”

未來會更好

相信姜哲夫可以的,不僅是他自己,幾乎所有接觸過他的人,都相信:這個能吃苦,肯動腦,有責任心的孩子一定可以!

報考南京師範大學,小姜選擇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而從普通學生向體育生“轉型”,是小姜在高三上學期決定的。

“當時他來找我,告訴我他決定好了,想要沖一沖。”學校的田徑教練湯煥炯老師還對當時的畫面印象深刻,這樣的“半道轉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考慮到小姜平時的體育成績都很不錯,有底子,湯老師還是決定讓他試試。

大學老師親自送來錄取通知書!蕭山男孩,你一定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體育考試合照(姜哲夫左二)

就這樣,在聯考前大約6個多月的時間裡,姜哲夫每天都要跟着學校田徑隊一起開展體能的訓練,從下午2點半到5點半,體育考試前還得加練。

800米、100米、立定跳遠、鉛球,四個項目,每個都要從頭練。

一開始,姜哲夫鉛球的成績一直沒有提升,他就每節體育課都去找湯老師指導動作,就在老師眼皮子底下加練。“當時他幾乎每節體育課都來,弄得我後來都自己去看看他來了沒。”湯老師笑着說道,不僅是吃苦,他還會自己提煉動作要點,一段時間成果就出來了。“他是肯動腦筋有天賦的。”湯老師肯定到,“後來我都在可惜,他如果早一點選擇走體育生的路子,可能還能沖刺一下更好的學校。”

今年5月,在全省體育類專業統考中,小姜取得了92分的成績。“能拿到90分以上,這個孩子在各項上都要很優秀才行。”湯老師解釋道。

“我很感激老師和隊友們。”小姜說,自己當時覺得最難的是800米,這是一個又要爆發又要耐力,還考驗技巧的項目。“一開始我的訓練進度跟不上大家,隊友們就一起帶我,鼓勵我,告訴我他們自己的經驗。湯教練也一次一次帶我們跑,一個個難點帶我啃下來。”說起那段訓練的時光,姜哲夫覺得很溫暖,為了讓自己的文化課不落下,班主任孫老師也是幫着聯系各科老師找資源,總結課堂内容,補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