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三伏天的“黄金瘦身时期”如约而至,许多人抓紧“燃烧卡路里”。不论是开启心率监测,在健身房里来一场挥汗如雨的热辣滚烫,还是打开骑行模式,在城市绿道上感受“风都是自由的味道”,智能手表凭借时尚的外表、健康的理念内核,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健身搭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可穿戴设备日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达3367万台,其中,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910万台,同比增长54.1%。如今,智能手表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时间呈现。点开表盘,实时变化的步数、心率映入眼帘;连上手机,锻炼成效和睡眠报告条分缕析。不少人热衷于身体数据的自我追踪,在传感器的日夜监测下,与“数字身体”进行着交互。从久坐后的站立提醒,到找不到手机时的定位呼叫,再到按时服药的固定闹钟,一个个小而美的功能,细化时间颗粒度,提升着对生活的掌控感。
智能手表健身记录。图源网络
如果说,运动也需要仪式感,那么,对一些健身爱好者来讲,“没有戴手表,宛若没运动”。跑步机上步履不停,团课中拼尽全力,智能手表在场见证每一个冲刺时刻,忠实记录每一卡热量消耗,让许多人越发欲罢不能。“游完泳发现手表没电了,顿时感觉白游了”“快到健身房发现忘记拿表了,果断回家去取”......有网友分享“忘拿手表”或者“手表没电”的懊悔时刻,引发诸多共鸣。
运动健身是自律的代名词。“健身青年”经过雕刻的身材背后,是高效的时间管理、规律饮食的超人毅力、风雨无阻的强大意志。又或许,运动健身暂时没有肉眼可见的效果。智能手表把每一次多巴胺的分泌可视化、定量化,为日复一日的坚持打call,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身体正变得更加健康,也带给人以信念和鼓舞,那就是行动就有改变、付出就有结果。今天的我们,无疑迫切需要这样的确定性、正反馈。更不用说,一个“电子勋章”就是一枚优质的社交货币。就此而言,有人热衷分享跑步的轨迹和配速,有人喜欢晒出健身APP上达成的成就,背后心理或许并无二致。
发明智能手表的初衷,是让人们将注意力从小小屏幕移开,从手机控制中获得解脱。而当下,对完美追求的执念,却使它成为不少年轻人“折磨”自己的“电子桎梏”。从晒合环,到集徽章,从“来过练过”的签到打卡,到每天晚上的步数排行,跟自己比,跟他人比,量化生活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也难怪有人调侃“能让都市人半夜从床上弹起的,不只有甲方电话,还有未完成的运动圆环”。
每一滴汗水,都值得肯定;每一次付出,都值得记录。只不过,执着于量化生活的同时,也要保持一种清醒,莫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跑步戴表,莫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睡觉看时长,更关注一夜醒来恢复了多少电量。学会在量化生活中寻求平衡,无疑是数字时代的一道必答题。
这正是:
智慧手表哪家强,运动合环使人忙。
收获快乐最重要,硬核实力看健康。
大家晚安!
(文|邝西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