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泉抗日革命学校:烽火岁月中的希望之光

南泉,这个宁静的村落,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火种燃烧之地。因其承载的特殊使命和英勇事迹而熠熠生辉。南泉抗日革命学校,便是这样一处闪耀着光辉的所在。

南泉抗日革命学校:烽火岁月中的希望之光
南泉抗日革命学校:烽火岁月中的希望之光

那是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硝烟弥漫,烽火连天。为了在人民群众中深深扎根,为了洞悉日本鬼子在大姥山一带的一举一动,新四军在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南泉村梧桐岭脚下,创办了一所意义非凡的小学。

这所小学,简单得近乎简陋。仅有一个大厅,没有精美的课本,全部的教具不过是一块黑板、一把粉笔和一个铃铛。然而,就是这简单的配置,却奏响了知识与希望的乐章。每当清脆的铃铛响起,周围的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身份高低,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挤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看到哪里有空地,先生就在黑板上写下文字,耐心地教导着每一个人认字。

当时的教书先生黄中华,来自池州唐田一带,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地下党领导。他肩负着双重使命,白天,他是循循善诱的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文明与进步;夜晚,他化身成无畏的情报战士,从民工中搜集日本鬼子在山上的动向,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在那个黑暗的时期,他在群众中大力宣扬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南泉抗日革命学校:烽火岁月中的希望之光

南泉村,曾经隶属吴田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繁华之地,也是安庆通往徽州的重要古徽道之一。村前的大姥山,成为日本鬼子的盘踞之地。他们在山上驻守,强迫山下的民工为他们送粮食、做苦力。山上那一座座冰冷的碉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痛苦。而与大姥山相距约10华里的马家岭山上,国民党军队驻守在此,常常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正面交火。

当时的新四军,力量还相对薄弱,条件异常艰苦,尚不具备与日军正面交锋的实力。于是,黄中华被派到了南泉村村口的这所学校,以教书为名,秘密从事着地下工作。他的教诲,不仅仅是文字和知识,更是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人深受感召,纷纷投身新四军,新四军的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南泉村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吴暖贵,就是在这所学校的影响下,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南泉抗日革命学校:烽火岁月中的希望之光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这所学校分给了一位抗美援朝战士吴润和居住,直至他离世。如今,铜陵市铜山镇南泉岭上吴村庄已被批为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而这所为抗日战争作出杰出贡献的学校,也被列入其中,成为当地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点,受到精心的保护。

这所学校虽无高大的校舍,却有着深厚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的历史使命。当我们站在这所学校的遗址前,仿佛还能听到那清脆的铃铛声,还能看到黄中华先生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身影,还能感受到当年人们追求知识和自由的炽热之心。它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也见证了无数英勇无畏的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付出的一切。

南泉抗日革命学校:烽火岁月中的希望之光

如今,这所学校虽然已经荒废,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见证了新四军的英勇奋斗,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勇敢。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这所学校所承载的希望与力量,让爱国主义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如今,铜山镇南泉岭上的吴村已被批准为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而这所曾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南泉抗日革命学校也被列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点,受到了保护。每当人们来到这里,都会被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所感染,被这里的人民所感动。我们不仅要缅怀历史,更要珍惜现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南泉抗日革命学校:烽火岁月中的希望之光

END

作者:吴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