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扬:要改变中国债市资金“从银行中来又回银行中去”的格局

作者:澎湃新闻

记者 周伟

李扬:要改变中国债市资金“从银行中来又回银行中去”的格局

李扬轩,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记者

7月17日,在2021中国货币券商论坛暨上田八木货币券商(中国)开幕式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李阳表示,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一直缺乏安全资产,市场形势与世界和发达国家的趋势不同。改变中国债券市场资本流动"从银行,再回到银行"的格局,形成"从银行和非金融部门,到市场"的格局。

李洋表示,中国债券市场曾有过以证券资产为主的时代,2008年中国债券市场证券资产约占三和一四,但2019年,同口径债券比例骤降至不到三分之一,这与世界和发达国家的趋势不同。

李洋表示,安全资产市场是金融机构开展流动性管理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平台,决定了基准利率水平,决定了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制约了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在开放经济中,这个市场构成了一国货币国际化的主要平台。

他指出,稳步提高债务市场安全资产比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李洋还表示,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也应进行调整。他指出,中国债券大部分是由金融机构购买和持有的,这使得债券市场在提高市场化水平、扭曲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方面更难发挥作用。此外,债券市场发生的风险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发生的风险可能会相互蔓延。

李洋指出,改变我国债券市场"从银行到银行"的资本流动模式,形成"从银行到非金融部门到市场"的模式,是我国债券市场改革的主要任务。

债券市场的改革也是关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李洋表示,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作为价格标准、支付清算工具、避险工具和价值存储工具等领域发挥作用。这一状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国际债务市场、外汇交易、全球支付和外汇储备。尽管人民币在这些领域的人民币份额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由于其起点较低,它仍然处于国际货币的边缘。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其中发展有效的债券市场和积极促进非居民购买和持有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至关重要。"李阳说。

在谈到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时,李洋表示,金融基础设施在金融体系和更广泛的经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的基础,是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

美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其金融基础设施实际上构成了国际金融基础设施,这是其金融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虽然中国近年来加大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引入金融科技大大提高了金融基础设施的效率,但与美国总体上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化和开放性方面,李洋认为,中国必须在这一领域迎头赶上。

李阳称金融科技为"提高竞争力的地方":金融科技是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等,促进金融发展和效率。他指出,金融业一直是科技应用的主要领域,利用金融科技改造传统金融,是金融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决定了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未来的竞争力。

李洋通过对比中国、美国和英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模式,总结了金融科技发展的三大驱动力,即需求、技术和制度。

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源于需求。来源:供应 中国传统金融服务严重短缺,为科技公司提供了在基础金融服务(尤其是支付清算)方面脱颖而出的机会。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了相当大的客户需求,使得我国在数字银行、平台融资、投融管理、保险、电子支付等领域迅速发展。平台排水大大丰富了场景。

美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技术驱动的。美国一直是技术创新的领导者,大多数新的金融科技概念起源于美国,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一路领先。2019年市值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有8家是美国,主要来自科技行业。此外,美国成熟的传统金融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更多用于在组织内部实施"颠覆性技术"。

英国的金融科技主要体现在制度保护上,包括对产权、信息、隐私等的保护,可以吸引大量高科技企业的创建,吸引大量高科技人才落户。

负责编辑:郑景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