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葵”育成记

来源:经济日报

葵花卉贮藏中心投入运营,三肥蛋食品有限公司瓜子和干果加工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一半以上,向日葵技术研究所改扩建工程井然有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加尔市武源县的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向日葵科技研究所(以下简称"三瑞农业科")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希望通过园区建设,实现向日葵产业从源头到终端的高标准布局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种子研发、基地种植、流通贸易、生产加工到文化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巴彦槎市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向日葵科技研发中心和工业辐射中心。"三瑞农业分公司董事长张永平说。

引进新的杂交种子

作为一家专注于葵花籽产业,实现了"育种与育种"一体化的现代化播种企业,三瑞农业科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近3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了一家向日葵系统化技术研究机构, 研发育种基地和播种基地,研发有30多个向日葵种子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1%。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全国领先的葵花籽资源,在美国、俄罗斯等地储存了5600多个资源。向日葵的核心母体资源储备丰富,为我们加快培育精品向日葵新品种,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张永平说。

回想起创业之初,张永平还是很感慨的。"2000年以前,国内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滞后,特别是在种子的选择上。当时,采用常规品种,产量低,抗病性差,国内高端向日葵原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通过多种渠道,张永平从美国获得了代理5家公司杂交种子,开始推广葵花籽杂交品种。

"当时,绝大多数葵农并不认识新的种子技术。我们挨家挨户地向农民介绍杂交种子的优势和前景,与他们签订单据,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恢复,并提供保证,如果农民因播种而收成不佳,则对农民进行补偿。"张永平说。经过3年多的推广,新引进的葵花籽杂交品种由于产量高、抗病性高而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10年6月,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到2010年底,中国葵花籽杂交种的使用率达到95%左右。葵农户的种植收入从常规品种每亩约600元增加到每亩1500多元,平均每亩产量从约200斤增加到约500公斤,国内向日葵种植面积增加到约600万亩。"张永平说。

自主研发新品种

然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向日葵杂交种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张永平告诉记者,中国葵花籽的消费市场广阔,消费者对葵花籽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

"2008年左右,一些消费者对甜瓜籽的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因为葵花籽杂交品种向日葵颗粒小,瓜皮厚,口感不够好。此后,我们广泛收集了国内外葵花籽资源,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团队,专注于优质葵花籽的培育。"

功夫不负责人,2012年,三瑞院科研颁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SH361、SH363等葵花籽杂交品种,既有传统品种的味道,又有杂交品种的优势。

2015年,这些葵花籽新品种在国内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市场份额迅速增加。

"新种子不仅提高了葵花籽的质量,而且提高了葵农户的收入,农民每亩可增加300~500元的收入。国内种植向日葵的面积也从2010年的约600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1100多万亩。在向日葵的厂房面积、加工能力、消费能力、出口能力等方面,我们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张永平说。

形成产业影响力

自成立以来,三瑞农业科持续投入科技研发,坚持种子科技创新,至今已获得发明专利13项,外观专利4项。2017年,三瑞农业科战略性引进龙平高科,实现了产业与平台的互补优势。与袁隆平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加快研制和正在试验的抗G级向日葵新品种、抗锈向日葵新品种、超长(3.0厘米以上)新品种的研发。

"我们公司的员工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此外还有30多名科研人员,以及生产团队和营销团队,这在国内葵花籽企业并不常见。我们的团队已带动了近10,000名国内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葵花籽经销商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近百万桂农。"张永平说。

三瑞农业科继续向世界推广中国的向日葵产业。2018年,公司成功举办世界向日葵产业发展论坛,邀请了来自18个主要向日葵生产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和企业代表参加。2019年,公司荣获2024年世界向日葵大会主办权。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向世界展示中国蓬勃发展的向日葵产业,同时继续聚焦葵花籽,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国内外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张永平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