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葵”育成記

來源:經濟日報

葵花卉貯藏中心投入營運,三肥蛋食品有限公司瓜子和幹果加工中心基礎設施項目完成一半以上,向日葵技術研究所改擴建工程井然有序...位于内蒙古自治區巴彥加爾市武源縣的三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向日葵科技研究所(以下簡稱"三瑞農業科")尚處于起步階段。

"我們希望通過園區建設,實作向日葵産業從源頭到終端的高标準布局和高品質發展,實作從種子研發、基地種植、流通貿易、生産加工到文化旅遊發展的深度融合,推動巴彥槎市成為國内乃至全球向日葵科技研發中心和工業輻射中心。"三瑞農業分公司董事長張永平說。

引進新的雜交種子

作為一家專注于葵花籽産業,實作了"育種與育種"一體化的現代化播種企業,三瑞農業科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首位,近3年累計投入研發資金8000多萬元,建成了一家向日葵系統化技術研究機構, 研發育種基地和播種基地,研發有30多個向日葵種子品種,國内市場占有率超過31%。

"目前,我們已經建成了全國領先的葵花籽資源,在美國、俄羅斯等地儲存了5600多個資源。向日葵的核心母體資源儲備豐富,為我們加快培育精品向日葵新品種,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張永平說。

回想起創業之初,張永平還是很感慨的。"2000年以前,國内向日葵産業的發展滞後,特别是在種子的選擇上。當時,采用正常品種,産量低,抗病性差,國内高端向日葵原料主要依賴國外進口。"通過多種管道,張永平從美國獲得了代理5家公司雜交種子,開始推廣葵花籽雜交品種。

"當時,絕大多數葵農并不認識新的種子技術。我們挨家挨戶地向農民介紹雜交種子的優勢和前景,與他們簽訂單據,以高于市場價格的價格恢複,并提供保證,如果農民因播種而收成不佳,則對農民進行補償。"張永平說。經過3年多的推廣,新引進的葵花籽雜交品種由于産量高、抗病性高而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2010年6月,三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到2010年底,中國葵花籽雜交種的使用率達到95%左右。葵農戶的種植收入從正常品種每畝約600元增加到每畝1500多元,平均每畝産量從約200斤增加到約500公斤,國内向日葵種植面積增加到約600萬畝。"張永平說。

自主研發新品種

然而,随着消費者需求的更新,向日葵雜交種的缺陷越來越明顯。張永平告訴記者,中國葵花籽的消費市場廣闊,消費者對葵花籽的品質要求也在提高。

"2008年左右,一些消費者對甜瓜籽的品質要求不是很高,因為葵花籽雜交品種向日葵顆粒小,瓜皮厚,口感不夠好。此後,我們廣泛收集了國内外葵花籽資源,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團隊,專注于優質葵花籽的培育。"

功夫不負責人,2012年,三瑞院科研頒發了自主知識産權的SH361、SH363等葵花籽雜交品種,既有傳統品種的味道,又有雜交品種的優勢。

2015年,這些葵花籽新品種在國内市場實作了爆發式增長,市場佔有率迅速增加。

"新種子不僅提高了葵花籽的品質,而且提高了葵農戶的收入,農民每畝可增加300~500元的收入。國内種植向日葵的面積也從2010年的約600萬畝增加到2016年的1100多萬畝。在向日葵的廠房面積、加工能力、消費能力、出口能力等方面,我們已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張永平說。

形成産業影響力

自成立以來,三瑞農業科持續投入科技研發,堅持種子科技創新,至今已獲得發明專利13項,外觀專利4項。2017年,三瑞農業科戰略性引進龍平高科,實作了産業與平台的互補優勢。與袁隆平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加快研制和正在試驗的抗G級向日葵新品種、抗鏽向日葵新品種、超長(3.0厘米以上)新品種的研發。

"我們公司的員工規模穩定在200人左右,此外還有30多名科研人員,以及生産團隊和營銷團隊,這在國内葵花籽企業并不常見。我們的團隊已帶動了近10,000名國内農業技術服務人員,葵花籽經銷商等,幫助他們更好地服務于中國近百萬桂農。"張永平說。

三瑞農業科繼續向世界推廣中國的向日葵産業。2018年,公司成功舉辦世界向日葵産業發展論壇,邀請了來自18個主要向日葵生産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和企業代表參加。2019年,公司榮獲2024年世界向日葵大會主辦權。

"我們将以此為契機,向世界展示中國蓬勃發展的向日葵産業,同時繼續聚焦葵花籽,不斷提升公司核心競争力,為國内外向日葵産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張永平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