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会儿,柳溪村边上的那条老路上,一个年轻小伙儿,风尘仆仆地走着,他叫李牧风。
这小伙子,原本是江南的读书人,家道中落,想北上找亲戚,结果半路上遇到山洪,行李全没了,就他一个人流落到这儿。
天色渐暗,四周也没个住的地方,李牧风心里那个急啊。
就在这时候,林子里传来了“咚咚咚”的砍树声。
他顺着声音找去,发现有个穿着破烂的老木匠,正埋头苦干。
这老木匠姓赵,人送外号赵老拐,早年一次意外伤了腿,走路一瘸一拐的,所以叫这名儿。
别看他腿脚不利索,手艺可是顶呱呱,村里谁家有修修补补的活儿,都爱找他。
李牧风上前,拱手作揖,语气诚恳地说:“老丈,我是李牧风,赶路到这儿,天色晚了,能不能在您家借宿一晚?”赵老拐抬头打量了他一番,眉头皱了皱,好像心里有事儿,但又不好直接拒绝,就说道:“哎呀,小伙子,不是老朽不帮忙,我这小屋子简陋,又偏僻,怕是不太方便啊。”李牧风听了,心里虽然疑惑,但看老人面露难色,就以为是家里真不方便,连忙说:“老丈,我只要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别的没啥要求。”
赵老拐沉吟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点了点头,但那眼神里,似乎藏着些说不清的忧虑。
夜深了,李牧风跟着赵老拐穿过一片密林,来到山谷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屋前。
别看这屋子不起眼,周围布置得可讲究了,院子里种满了奇花异草,时不时飘来阵阵异香,让人心旷神怡。
赵老拐一边引李牧风进屋,一边说:“小伙子,委屈你了。”屋里陈设简单,但收拾得挺干净,墙上还挂着几幅画,画的是山水鬼神,画风有点儿诡异,让人浮想联翩。
李牧风正准备休息,赵老拐突然神色凝重地说:“小伙子,我得先提醒你,今晚不管听到啥声音,看到啥怪事,都别出屋。”这话让李牧风心里直打鼓,但看老人那么严肃,也就点头答应了。
夜深人静,李牧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突然,窗外传来了轻微的响动,接着一阵阴冷的风,屋里的烛火一晃,墙上的画好像活了似的,画里的人慢慢动起来,眼神空洞,直勾勾地盯着他。
李牧风心里一咯噔,刚想站起身来探个究竟,就听见赵老拐在屋外低声喝骂:“哪来的妖魔鬼怪,敢来搅和人清梦!”话音未落,就见一道金光从赵老拐手里飞出,直奔那幅画卷,一时间,屋里的风波平息了,画卷上的人物也恢复了原样。
第二天一早,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照在李牧风脸上,把他从睡梦中唤醒。
他走出屋外,看到赵老拐正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根刻满符文的桃木拐杖,神情专注地擦着。
看到李牧风醒了,赵老拐微微一笑,问道:“公子昨晚睡得怎么样?”李牧风回想起昨晚那一幕,心里还有点后怕,就把所见所闻都告诉了赵老拐。
赵老拐听了之后,叹了口气,慢慢地说出了真相。
原来,这柳溪村虽然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
村后山头,是个古老的乱葬岗,阴气重得很,经常有孤魂野鬼出没。
而赵老拐,其实是个隐居的茅山道士,因为年轻时的一段恩怨,自愿放弃了修行,隐居在这里,以木匠的身份掩盖自己,实际上却在暗中保护着这一方的安宁。
“昨晚那些,不过是些修为浅薄的小鬼,被山里的阴气吸引过来的。
我这根拐杖,是师门传下来的法宝,能驱邪避鬼。
昨晚如果不是公子修为还浅,我也不愿意让你掺和到这些麻烦事里。”赵老拐解释说。
赵老拐听了李牧风的话,嘴角微微上扬,那笑容里既有欣慰,也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苦涩。“小伙子,有这份心就够啦。
不过,这世上的事啊,不是光凭一腔热血就能搞定的。
你得有本事,还得有智慧。”说着,赵老拐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书册,轻轻地递给了李牧风。“这本书《茅山秘录》,是咱们师门代代相传的宝贝,里面记载了很多驱邪避凶、修行养性的方法。
你虽然不是我门中人,但既然咱们有缘,我就把它送给你,说不定将来能帮上你大忙。”李牧风双手接过书册,感觉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直击心灵。
他郑重地行了一礼,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珍惜这份难得的机缘,不辜负赵老拐的期望。
转眼间,几天就过去了。
在赵老拐的指导下,李牧风学会了几个基础的驱邪符咒,虽然比不上赵老拐那么精通,但也足够自保了。
临别的时候,两个人依依不舍,感觉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师徒关系,更像是忘年之交。“老丈,您多保重,等我找到家人,安顿下来,我一定会回来看您的。”李牧风站在村口,望着赵老拐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不舍。
赵老拐那老家伙,头也不回地挥了挥手,嘴里还念叨着:“好自为之,别把初心给忘了。”李牧风这小子,手里攥着《茅山秘录》,心里装着赵老拐的叮嘱,就那么一路向北,踏上了征途。
一路上,他啥风风雨雨没经历过,啥世态炎凉没见识过。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爱翻翻那本发黄的秘籍,琢磨着怎么用自个儿的本事去帮那些需要帮的人。
岁月不饶人,转眼几年就过去了。
李牧风这小子不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身胆识,在江湖上混出了名堂。
他用自个儿的方式,把赵老拐的教诲给活学活用了,帮了不少受邪祟困扰的百姓,成了大伙儿嘴里的“活菩萨”。
可他心里,始终惦记着那个在柳溪村的老木匠,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
终于有一天,他再次踏上了去柳溪村的路,心里那个激动啊。
当他再次站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样。
赵老拐的小屋空了,院子里荒凉一片,杂草长得比人还高。
他四处打听,才知道赵老拐几年前就走了,临终前还念叨着那个救过他的年轻书生。
李牧风站在那空荡荡的院子里,看着那一切,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下来。
他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心里默念:“老丈,我回来了。
您的话,我记着呢。
您虽然不在了,但您的精神,我会一直带着。”
从那以后,李牧风更坚定了自个儿的信念,不仅在江湖上继续行侠仗义,还开了家学堂,教孩子们读书学武,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贡献力量。
那本《茅山秘录》,他更是当成宝贝,一代代传下去,成了家族的传家宝。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是几代人过去了。
李牧风的故事和他的精神,就像村口那棵老槐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们就会围坐在篝火旁,讲述那个年轻书生和老木匠的传奇故事,让后人记住那段充满东方茅山玄幻色彩的历史,还有那份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
可不,柳溪村那旮旯突然出了大事,后山乱葬岗的阴气闹得人心惶惶,村里人晚上都睡不踏实。
李铁柱这小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可没怂,挺身而出。
记得爷爷说过:“真正的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便害怕也要上。”他就带着那本《茅山秘录》,踏上了去后山的路。
后山那地儿,阴风嗖嗖的,鬼火一闪一闪的,跟另一个世界似的。
李铁柱凭着对爷爷故事的记忆,还有那《茅山秘录》里的知识,小心翼翼地在林子里转悠,跟那些孤魂野鬼斗智斗勇。
他画符念咒,使出了浑身解数,终于找到了阴气最重的地儿——一座破败的古墓。
古墓里头,阴气弥漫,鬼怪横行霸道。
李铁柱知道,要彻底解决问题,得找到阴气的源头。
他深吸一口气,鼓足了勇气,一头扎进了古墓深处。
经过一番艰难的探险,他终于找到了那股阴气的真正来源——一枚被邪术加持的古玉。
那古玉上头,黑气缭绕,看着就邪乎。
李铁柱知道,硬碰硬不是办法,得智取。
他想起爷爷在《茅山秘录》里说的“以正克邪,以柔克刚”,决定用符咒和阵法结合,把古玉给封印了。
经过一番精心的布置和准备,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终于把古玉封印在古墓里,用强大的符咒把它和外界隔开。
古玉一封印,柳溪村的阴气也慢慢散了,村民们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乡亲们都说:“铁柱啊,你真是咱们柳溪村的骄傲!”“多亏了你,咱们才能过上安稳日子!”“你爷爷要是看到你现在这样,肯定也会为你感到骄傲的!”听着这些话,李铁柱心里暖洋洋的。
他明白,自己不光是完成了个任务,更是在传承着爷爷的精神和遗志。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茅山法术,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更多的人。
打那以后,咱李铁柱就成了柳溪村的新一代守护神。
他不光自己勤练茅山的法术,还办了个学堂,教村里的娃儿们读书写字,练武强身,盼着他们能长成个有出息的人,给社会添砖加瓦。
那本《茅山秘录》啊,在他眼里,就是咱家族的宝贝,得一代代传下去,不能让它断了根。
时光荏苒,柳溪村在李铁柱他们一大家子的守护下,一直过得和和美美,安安稳稳。
李牧风和李铁柱的故事,也成了咱这一片儿最出名的佳话。
到了晚上,村里的老头儿老太太们就爱围在篝火边,讲那些关于勇敢、智慧和善良的老故事,让小辈儿们记住那段带着东方茅山神秘色彩的往事,还有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厚谊。